针对性出院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出院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可行性与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出院指导,对照组给与常规出院指导。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出院6个月时研究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在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疼痛、总体健康评价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提高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出院指导;2型糖尿病;近期效果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discharge instruc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ZHAO Zhu ling,ZHANG Xi lian,CUI Gui hua,et al.
  Yidu Central Hospitalof Weif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 262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arly results of discharge instruc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sequential in hospital for the first time,observation group(34)and control group(34).Special and general discharge instruction were given to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respectively.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for the two groups in the newly hospitalized and at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investigating the clinical valu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 h postpradial plasma glucose(2 hPG)and glycated hemoglobin in patiets with type 2 diabetes,and evaluation of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Results The understanding on discharge instru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t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P<0.05 or P<0.01)).Compliance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Quality of life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Discharge instruc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can improve early result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Discharge instruction; Type 2 diabetes; Early results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1]。患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治疗,因此出院指导非常重要。为了探讨针对性出院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可行性与近期效果的影响,笔者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本科首次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1~68岁,平均52.0岁。病程3~10年,平均3.6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中专及高中29例,初中及以下19例,平均住院日为18.0 d。按首次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研究组(34例),双号为对照组(34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平均住院日及付费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分为3个阶段实施针对性出院指导。
  第1阶段:出院前3~5 d开始,由专职护士每日对患者和家属实施,每次1 h。具体内容:①了解需求: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定时、定量饮食,按患者情况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糖类比例等;③运动指导:根据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运动;④家庭护理技术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血糖测定技术、降糖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胰岛素的储存和注射方法等。
  第2阶段:出院前1~2 d开始,由医护人员、患者与家属共同讨论、制定出院后6个月院外康复措施(近期目标),出院时建立出院指导档案。
  第3阶段:出院后随访6个月。专职护士根据出院指导档案,预约、提醒患者复诊时间并对现存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1.3 评价方法 ①临床指标测定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②患者依从性由研究者自行设计;③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 36生存质量表[2],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疼痛、总体健康评价、和以往健康相比较9大项目共36个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出院6个月时研究组依从性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检测、运动疗法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疼痛、总体健康评价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6个月时各观察指标比较(x±s)
  组别例数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
  入院时6个月时入院时6个月时入院时6个月时
  研究组3411.21±3.236.51±2.5618.46±4.138.33±3.199.1±1.66.3±1.1
  对照组3411.27±3.319.17±2.5117.79±15.1610.0±3.899.2±1.77.9±1.3
  t值1.28482.21970.00316.95920.004323.2558
  p值>0.05<0.05>0.05<0.01>0.05<0.01
  3 讨论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实施针对性出院指导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有重要意义。在出院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分析其原因,首先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2型糖尿病症状的认知能力,其次医护、患者与家属参与制定院外康复计划,能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形成积极主动的治疗信念,能坦然面对出现的健康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3]。
  糖尿病本身和对糖尿病的治疗均可引起许多症状,造成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紊乱或失调,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发现,实施针对性出院指导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这说明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自我监测能力,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出院指导,体现了糖尿病全程康复的治疗理念。形式包括患者和家属参与讲座讨论、计划指导、书面教育,时间安排上重视全程指导,合理为患者提供延续到院外的康复护理服务,保证了出院指导的整体性,提高了患者的近期疗效,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武婷,姚娟,王帅.认知行为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7,22(13):68.
  [2] 王文娟,施吕元,王克安.SF 36在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生命质量中的信度、敏感性和可行性评价.现代康复,2000,4(4):544 545.
  [3] 林亚君.生命质量与生命数量.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0):453.
  [4] 张慧.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疗养医学,2006,15(1):55 5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禁食、静脉补液、控制原发病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钠40 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次,静脉注射,2次/d,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观察每次粪便量、颜色及潜血试验。结果 观
【摘要】 目的 治疗合并有消化性溃疡(PU)的缺铁性贫血(IDA)时,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铁剂吸收的影响。方法 二种疾病需同时进行治疗的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服用H2受体拮抗剂+铁剂,B组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铁剂,药物的服用剂量为常规剂量,治疗前检测有关生化指标,治疗过程中每周二次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RC),观察血红蛋白(Hb)的动态变化,共8周。结果 2周末,两组患者的Hb回升已经开
近年来,人们在多种恶性血液病中发现了JAK2基因突变(V617F)的存在.JAK2V617F在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伴显著血小板增多中较为多见,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部分亚型中亦有不同的发生率.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推测与突变引起JAK-STAT信号通路的持续性活化,继而导致对多种细胞因子的高敏感性相关.JAK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逐渐展露,其有助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靶向治
【摘要】 目的 观察单纯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表麻透明角膜隧道切开,对34例(37只眼)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房角开放等情况。结论 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老年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血脂、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MG和TNF-α的水平,生化法进行血脂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1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包括46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脂、血清β2-MG和TNF-α水平与36名正常对照者比较:三酰基甘油、β2-MG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30例合并尿毒症脑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治疗前、后l临床症状改变.结果 经治疗后30例患者脑病症状完全恢复,跟踪观察3个月内未再复发.结论 对尿毒症脑病患者采取血管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有较满意疗效和较好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