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赋能智慧社会发展

来源 :生产力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央政府多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新基建”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相比“旧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本质是加快我国融入数字经济时代的步伐,为智慧社会的发展赋能.“新基建”不仅具有新技术,还出现了新主体、新领域.作为驱动智慧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助燃剂”,“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新技术群的融合为智慧社会的发展布局众多新场景,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与智慧文娱等方面高效发力.加快布局“新基建”,应从当前形势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入手,打造智慧产业生态圈,突破核心技术攻关,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数据开放共享的平台上促进全球化合作.
其他文献
以2011-2018年A股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两种政府激励方式并行时的激励效果、创新投入的中介路径、地区市场化程度以及差异化战略的调节效应,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讨论两种政府激励政策的协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正向激励企业绩效和创新投入,但政府补贴的激励效果更胜一筹;地区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政府激励与创新投入关系;差异化战略正向调节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具有交互激励效应.文章据此提出发挥政府激励组合效应、提高地区市场化水平、找准企业竞争战略等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生态生产力理论展开诸多研究.在总体性研究中主要是对生态生产力理论的概念、要素、特征、规律、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学界不仅对生态生产力理论进行科学领会,而且深入生态生产力理论,试图探析生态生产力理论的新拓展、新建构、新路向、新时代发展.可见,生态生产力理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对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升中国在国际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