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取栓术治疗支原体肺炎并脑梗死1例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深圳地区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的10例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情况。结果10例患儿均来自肺吸虫疫源地,其中9例有明确进食溪蟹或蝲蛄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胸痛、腹痛为主,3例伴多浆膜腔积液,1例伴皮下结节,1例无症状。10例患儿均有外周血嗜
目的评价儿科患者双份血培养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1 985例住院患儿血培养采集方式、采样前抗生素应用与血培养阳性情况,按照血培养采集方式分3个阶段,血培养单瓶阶段:患儿单送1瓶需氧瓶血培养;血培养双瓶过渡阶段:自相同的皮肤穿刺点抽取2份血液标本同时送检进行需氧瓶培养;双份血培养阶段:自不同的皮肤穿刺点各抽取1份血液标本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不同时期的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水平,以了解其感染后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与患儿咳喘症状及炎性介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患儿是否有喘息症状,将63例患儿分为喘息组(26例)及非喘息组(37例)。分别检测不同分组中患儿MP感染急性期、3个月后及6个月后CARDS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对不同组别的IgE水平、IL-4等进行监测。结果1.喘息患儿与非喘息组患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P)流行特点及空气污染物对SP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实时记录苏州市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并收集同时期苏州地区6 65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SP检出情况及苏州地区空气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水平与SP流行的相关性。结果6 653例患儿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史较复杂,包括4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免疫逃逸期,其中免疫耐受期因其免疫特征不完全清楚,致其定义至今不能达成共识。目前诊断标准要求丙氨酸转氨酶正常,乙型肝炎s、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DNA高载量和肝组织学炎症轻微或正常。各指南目前均不推荐此期抗病毒治疗,但近年来有几项儿童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之前,对于免疫
目的总结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LMM)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病房收治的17例LMM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抗生素的选择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总结。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平均3岁5个月,<1岁1例,1~3岁幼儿比例最高共10例(占59%),>3~<6岁2例,≥6岁4例。入院时患儿病程7~
目的探讨影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单次与多次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并行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的332例RMPP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单次组和多次组(≥2次),对2组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RMPP行多次支气管镜下灌洗的危险因素。结果332例患儿中单次组223
目的探讨6色黄疸比色卡辅助目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识别作用。方法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纳入在苏州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安阳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 000 g,年龄3~28 d的新生儿。将新生儿置于自然光线良好的室内,持比色卡贴近新生儿前额、面颊及胸骨处皮肤。用一手指按压待测皮肤2 s后迅速离去,然后用比色卡与暴露的黄色皮肤进行比色。继之2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危重型HFMD患儿(临床分期3期)为研究对象(危重型组),选择同期感染科收治的经脑脊液等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25例普通型HFMD(普通型组)及25例重症HFMD(临床分期2期,重症组)患儿作为对照。测定3组患儿脑脊液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4例1个月~14岁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3岁组(46例)、>3~14岁组(118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与1个月~3岁组比较,>3~14岁组患儿发热[97.5%(115/118例)比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