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鼹鼠、狐狸和马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朋友阿袁因女儿又一次为某女团寄出礼物而十分愤怒。那是一件非常漂亮的演出服,价值不菲,女儿自己都舍不得穿。争吵不可避免,结果依然是各自委屈。  追星,阿袁能理解。她年轻时,也买过明星的海报、磁带、碟片,但她还是无法理解女儿的疯狂:一个不出名的女团,偶尔上一次综艺节目,演唱会门票一张一千多元,这就算了,后援粉丝会时时打“鸡血”,一会儿接机,一会儿拉票,一会儿应援,一会儿众筹。众人拾柴火焰高,粉丝们幻想
期刊
对于一个喜欢的作家,我时常会去找一找这个作家的照片,看看他长什么样。话说相由心生,透过面貌,我们对作家的个性也能管窥一二。张爱玲文笔细腻,常有出人意料的绝妙佳句,华丽冷峭,因此照片中张爱玲双手叉着腰,连头也高高昂起。菲茨杰拉德的文字在灯红酒绿背后潜藏着莫名的哀伤,正如他一部短篇小说集的名字《幻梦的残片》一般,而菲茨杰拉德的照片亦是如此,精致的穿着,笑容中有些许疲惫。萨冈的作品洋溢着年轻的热情,照片
期刊
多年之前,我看過一部日本推理电视剧,它讲述了一个补习班老板谋杀情妇的案件。为了突出恶人之恶,剧中还安插了一场补习班老师集体前往办公大楼催讨积欠薪资未果的戏。炎炎烈日之下,这群被拒于门外的老师悻悻地朝大楼前的广场走去,有人嘴里嘟囔着,有人垂头叹息。接着,一个神奇的片段绽放异彩。某个微胖的中年男老师摘下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正准备擦拭额头汗水的那一刻,一只眼镜腿(可能是因为螺丝早已松脱)忽然断落。这场戏戛
期刊
很多人是通过《觉醒年代》这部剧认识陈延年的。对于这位29岁牺牲于敌人屠刀之下的青年,人们从书中、从影像资料中、从祖国大地上寻找他的故事。  有人去龙华烈士陵园祭奠他,有人去安徽省合肥市为纪念他和弟弟陈乔年而命名的“延乔路”上獻花,有人写关于他的故事……有网友说,陈延年写文章用过的笔名是“人”。微博上有关于他的“超话”,里面的成员十分活跃,当下的许多青少年爱他,怀念他,是因为他曾经那样热烈地爱着我们
期刊
《萨利机长》剧照  很多人问我,如何战胜对自己的不满。我的回答是,战胜不了,想要什么,就得趁现在采取行动。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等做完了,再说对自己的不满。  其实,我也常常体会到对自己的不满且深感无力,但每次都能从这种绝境中找出一条路。我告诉自己,我的痛苦是在抱怨自己不是另一个人,这样做一点儿用也没有。那就用自己的方式尽力而为,能做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吧。  有一部电影叫《萨利机长
期刊
我经常想起12年前的夏天。7月的一天,成都天气潮湿闷热,我在一片漆黑的体育馆里,听着人声鼎沸。在几千人“MVP!MVP”的高呼声中,一个身高超过1.9米的男子从舞台中央随着升降机缓缓升起——那是时年31岁的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星科比·布莱恩特。他穿一件红色T恤,被追光灯照耀,向全场观众挥着手。几千人排山倒海的高呼声,又变成了:“科比!科比!”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科比。他隔着球场不停地向观众
期刊
1  对很多中国人来讲,孔融的知名度很高。  就算曾僥幸逃过被“融四岁,能让梨”支配的恐惧,你也一定多多少少听说过他和陈韪的精彩对呛。  彼时,一个名叫李膺的名士在洛阳任职,孔融一家正好搬到了那里。孔融仰慕李膺的大名,登门拜访,门人却告诉他,李膺只见名士或者亲戚,闲杂人等一概不予通传。  年仅10岁的孔融灵机一动,对门人说:“我是李膺先生的亲戚,有事要跟先生面谈。”  门人不敢怠慢,赶快跑去通报,
期刊
在文学的字面意思之下,其实隐含了非常深刻的内涵。  比如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很多人对这首诗非常熟悉,也觉得最后一句理所当然。然而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被问到的人总会哑口无言——因为他不知道,也没有想过,为什么王维会有最后那一句提问。  为什么久别重逢的时候,王维问的是,冬天的梅花开了没有?他为什
期刊
阳光融化了黑粒状的积雪,污浊的水流中漂着积存了一整个冬天的家用废料——破布条、大大小小的骨头、碎玻璃,空气中弥漫着混浊的气味,在这些气味中最为浓烈的,是春天那潮湿而甜蜜的泥土气息。根尼亚·皮拉普廖特奇科夫来到院子里透透气。他的姓读起来实在是太愚蠢了,所以自识字起,他就为这个姓氏感到屈辱。  他的双腿天生就有毛病,因而他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很是奇怪。  他的鼻子总是不通气,他只能靠嘴呼吸。他的嘴唇总
期刊
范仲淹在睢阳讲学时,秀才孙明复钦慕其名,不远千里从泰山赶来拜见。临别时,范仲淹赠给他十千钱。  第二年,孙明复再来,范仲淹又赠给他十千钱,并好奇地问:“路途遥远,你为何风尘仆仆地一再赶来?”孙秀才忧愁地说:“家有老母无法供养。”范仲淹说:“两年奔波,你又能得到多少钱呢?不如我给你在书院谋个差事,每月可得三千钱贴补家用,你可愿意?”孙明复喜出望外,連连拜谢。  范仲淹给了他一本《春秋》,让他加强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