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茹:从“智业民工”到青山老农

来源 :执行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群经济是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形式,它意味着产品从厂商到消费者几乎无中间环节,链条最短、终端价格最低;因为企业有了自媒体和社群,广告等推广成本大幅节省,省出来的开支就变成了粉丝福利。
  转身,从“智业民工”到“青山老农”
  2004年,潮汕女孩邱晓茹从外语学院毕业,进入智业咨询行业,先后供职于广州两家中等规模的传播顾问公司,从客户助理做起,一层层升级,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一干就是10多年。
  邱晓茹所从事的智业行业,说白了是公共关系服务,她先后辅导过不少国内、国际著名的品牌企业,这些工作经验,让她变成了职场精英,也让她变成了“智业民工”。
  这个行业是‘价值倒挂’的典型,企业日常运营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总监级别的创意人才年薪都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对于接受服务的客户而言,他们更愿意为项目买单,而不是为智业公司的高额人力成本付费,知识产品难以定价。
  2010年,一场大型论坛的执行让邱晓茹感到身心俱疲。活动结束后,她进行了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
  “爬的是西藏的冈仁波齐雪山,52公里,6700米。”邱晓茹对其第一次徒步旅行记忆犹新,“当时就感到回归自然的放松,在智业这种高压行业是很难有这种感受的。”
  西藏回来后,邱晓茹积极寻找转型的机会。2010年前后,以新浪微博、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社交媒体、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了。
  “移动互联网让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弱化,相反却带来了‘内容为王’的回归。这恰恰是我们一直沉淀的核心竞争力。”邱晓茹说,她从中看到了利用智业所长、转型实业的机会。
  2013年底,邱晓茹做了一个决定,告别自己10年之久的“智业民工”生涯,投入一场“回归式创业”:推出自己的电商品牌“青山老农”,回归自然自在的都市田园梦想。
  为了彻底转型,原先智业公司曾经拥有的几个千万级的年度客户项目,也在合同到期后放弃续约。
  一年以后,2014年12月1日,“青山老农”的天猫旗舰店上线,2015年3月1日,“青山老农”微信公众号开通,6月底,粉丝数量蹿升至10万。同步,100余人的团队、7个事业中心、50款产品迅速铺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青山老农利用社群经济走出了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引起社会关注。
  内容中心扮演排头兵
  青山老农所从事的事业定位在了大健康领域,覆盖了医药、保健养生、有机农业等领域,这是个“风口”产业。但长期服务于汤臣倍健、王老吉等企业的经历告诉他们,“风口”的机会虽然很大,但传统产业的渠道费用也高得离谱。
  邱晓茹团队分析后认为,传统产业,要靠一层层的分销商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意味着有80%左右的费用浪费在了层层分销和品牌宣传环节;PC电商时代,虽然消费者可以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搜索,但是,平台推广需要巨额的广告费,海量的商品信息也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最终消费者的购物成本还是很高。
  她认为,但在移动电商时代,去中心化特征明显,平台的作用也不再那么重要。新型的电商可以通过微商城、APP等联系消费者,从厂商到消费者,变成了“一键到C”式的直销,正好可以化解这个“风口行业”的渠道问题。
  邱晓茹给青山老农规划的“产品线路图”是:先以人人都能接受的花草茶系列作为“入口”,之后是冻干水果系列产品,之后是花草护肤、花草美容系列产品,再之后,将过渡到体重管理、植物能量、中药养生等系列产品,最后是,围绕都市知识女性的生活方式,布局植物元素产品系列。
  2014年12月1日,青山老农的天猫旗舰店上线,2015年3月,京东、1号店店铺开通,但是,这仅仅只是展示和最终成交的场所,与之相配套的更重要的动作是:2015年3月起,通过“青山老农”和“我的花草生活”这两个微信服务号、订阅号,青山老农3个月聚集起了10万粉丝,这一数字有望在2015年内实现50万,三年内可能达到200万。
  为了服务这数以百万计的粉丝,青山老农公司内部建立起了社群中心、产品中心、内容中心、技术中心、营销中心等7大部门,聘请了来自一线公司的产品、IT、营销、媒体的近30位总监级以上成员,要知道,这些总监们在各自领域都是“抢手货”。
  其中,内容中心就像是企业自办的媒体,每天都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花草生活、植物素生活方面的内容,就像是面对面与粉丝沟通,目的就是获得信任。
  而社群中心则是运营粉丝的具体部门。目前,通过线下活动建群、线上粉丝自发组织与分裂,青山老农已经拥有了50多个百人粉丝群。“我们技术中心正在研究的课题是,如何通过一套CRM系统将社群打通,便于我们管理社群、服务粉丝。”邱晓茹说。
  为什么要重金聘请数量众多的一线人才?邱晓茹的谈话中多次提及“小米模式”、“社群经济”。
  “小米在成立之初,雷军构建的就是一支能快速崛起的一线团队。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次真正的‘拼第一’的竞争,如果不能从起点上解决一线团队的聚合问题,就不能实现终点的胜出。”邱晓茹说。
  “在小米公司,8000名员工中有6000名是从事社群运营的。”中青创投创始人、有“社群经济教父”称号的付岩,他在与青山老农团队深度沟通后,与邱晓茹认识一致:粉丝经济将来一定会进化到社群经济,未来的电商将是“无社群,不生存”。
  在邱晓茹的规划中,青山老农未来数以百万计的粉丝群体既是消费者,也是渠道。一旦拥有了这样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青山老农能做的将不止是B2C,还有可能是C2B,其它品牌的产品可以按照粉丝需求众筹、订制,进入青山老农的分销体系。
  瞄准社群经济
  目前,青山老农上线了两个系列产品:花草茶系列和冻干水果片系列,总计50款。“这些只是入口级产品,目的是导入一种花草生活方式。”邱晓茹说,跟其他同行“爆款”相比,青山老农现在更愿意形成带着生活主张的产品集群。正是因为要做切入口,前50款产品,青山老农在终端零售价上,几乎是零利润乃至是亏损。
  在邱看来,社群经济是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形式,它意味着产品从厂商到消费者几乎无中间环节,链条最短、终端价格最低;因为企业有了自媒体和社群,广告等推广成本大幅节省,省出来的开支就变成了粉丝福利。
  “今年我们在粉丝福利上将投入2000万以上。”邱晓茹举例说,青山老农最近与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合作,后者提供数千元产品用于前者的粉丝福利,类似的合作也已经与10多家企业展开,“其他同行采购粉丝福利是一个很大的支出,但是我们可以用智业咨询服务进行置换。”
  与产品主张配套的是粉丝运营。目前,青山老农10万粉丝中80%是女性,目前集中在广州、北京,接下来会向上海、深圳发展。为了让粉丝有更好的“归属感”,青山老农每周会举办很多次主题活动,包括瑜伽、插画、烹饪、音乐、摄影等等;青山老农组织了30多个“青蜜天使群”的兴趣小组,每次活动报名人数都一两百人,但考虑到活动效果与粉丝互动质量,一般每次都控制在30人左右。
  “这也是涨粉最有效的方式,比如说上次我们做关于音乐分享的一次‘青音悦’活动,两天就涨了1万多粉丝。”邱晓茹说。
  现阶段,青山老农并不重点考虑产品盈利问题。
  青山老农将未来的赢利分成了四个层面:第一层面,粉丝达到一定量级(譬如200万),销售量自动会上升,但预计无法收支平衡;第二层面,社群即渠道,可以反向整合产业链,进行C2B分销,此时会有一定利润,但为了回馈粉丝,利润率一定要低;第三层面,生活方式形成后,代表性粉丝可以成为“青蜜”会员,实行会员年度服务收费,这一收入可能是纯利润来源;更重要的一个层面是,一旦青山老农的商业模式成熟,其围绕都市女性生活方式就可以形成实体孵化器,青山老农是旗舰,其它的品牌尾随其后,一艘艘开向资本市场,类似女装领域的“茵曼模式”。
  很显然,这是一个“很烧钱”的商业模式,青山老农必然要走向实体与资本共舞的状态,融资已经在所难免。据介绍,在搭建完毕基本的公司架构、商业模式后,目前青山老农已经启动了A轮融资计划,其市值将是数以亿元计。
  从智业,到大健康“风口”;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在邱晓茹这位貌似柔弱的“潮汕姿娘”的布局中,青山老农是一盘带着探索乃至冒险意义的大棋。
其他文献
人不来钱要来,任性  1  SKG总裁刘杰虽然有要务未能出席第二届中国孤独者粘会,但还是汇来3210元钱,说老段的事情虽然不能来,但一定要支持!听得老段和粘会组委会的伙伴们心里暖暖的!  错过了第一,不能再错过第二  2  资深孤友、Xbed科技董事长李春田很遗憾地错过了第一届,这次再也不想错过第二届。12月4日从广州辗转千里而来,终于赶上了当晚的篝火晚会。他说,孤独者们一定要“乡见”!  践行互
期刊
地铁广告  某一线城市地铁广告,价格颇具竞争力,你想不到。可以拿到比较低的折扣哦。内部价格,你要首先获得信任才成。  机场户外  某核心城市机场广告,位置好,价格优惠。欢迎电话哦。这是不容置疑的好位置,传播力绝对牛B。  LED户外  某一线城市LED户外广告资源,位置黄金,绝对你愿意合作的那种。现在的户外可是越来越生动化了,LED户外统对值得关注!  电视节目  央视和某一线电视台都是财经专题节
期刊
通过审视营销的基本原则,深化对营销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我们发现有十个秘诀可以帮助企业融合营销和价值观。  秘诀一:热爱你的顾客,尊重你的竞争对手  在商业世界中,热爱顾客意味着企业必须为顾客提供良好的价值,努力打动顾客的情感和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们对品牌的忠诚。  例如,金宝汤公司在乳腺癌宣传月中把产品包装改成了粉红色,此举极大促进了销售影响力。 由于购买汤料的消费者主要是妇女,而乳腺癌又是女性
期刊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表面上看已经没有机会了,BAT以及小巨头,好像他们就是我们整个天空,没有一丝透气的机会。其实我真不是这么看的,我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革命第一个阶段刚刚结束,未来的阶段刚刚开始。  4G网络已普及到绝大部分村庄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中国的社会,中国社会13.6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农业在中国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全靠城市带动,农村非常落后。但是这一次智能手机普及,而
期刊
“乡。见”的纯粹在于对当下的环境被严重破坏的自发自省,我们需要有一个载体找到属于心中那片青山绿水,那份纯真。  难以想像,老段,一个成功的传媒人会以这样一种姿势把来自五湖四海的百名创业者们"粘"在了闽江源头,一个叫建宁的小城。我也被卷入其中而久久难以自拔。孤独者粘会之盛况请自行百度,此处不多费口水乱喷[偷笑]。  老段的名字好,组合了段永基、柳传志、张瑞敏三位教父级企业家的精华,承接了他们身上的厚
期刊
“乡。见”的纯粹在于对当下的环境被严重破坏的自发自省,我们需要有一个载体找到属于心中那片青山绿水,那份纯真。  第二届孤独者粘会在内容设计上以体现乡情为主轴,创新釆用了当前流行的Role Play角色扮演方式,让每一名参与者穿上附有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和解放鞋的整套老式绿军装,并配有武装腰带和红袖标,一身穿戴过后,怀旧气息顿时扑面而来,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无论是自身经历或是影视剧中出现的各种场景∽下乡
期刊
此文发表于2015年11月,先在自媒体上疯传,后在网络上也引起广泛关注。作者,孙君,画家,村长助理,北京绿十字发起人、总顾问,中国乡建院联合发起人,中国·农道联盟秘书长。以乡村教育与生态保护作为自己目标,是乡村自治与环境问题研究者,乡村建设的实践者。著有《农道》(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收藏)、《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农理》、《给我三个春天》、《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等书籍。2006年获得“中国
期刊
放眼互联网经济,B2B是当前电子商务模式中份额最大、最具操作性、最易成功的模式,而中国营销资源在线以多媒体为平台,以营销为中心的产业链整合,也无疑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未来。  中国有个阿里巴巴,她的梦想是把中国制造卖到全球去,一个叫马云的瘦小个子的男人一直为此呐喊、奔走、战斗,终于成就了B2B帝国阿里巴巴。马云专注的是中国制造,专注的是中国中小企业,这其中更多的是没有品牌的产品。  其实还有一个人在跟
期刊
这个广西遍远山区的小村庄,也许对全中国农村面貌及食品行业的影响捉襟见肘。但是,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以身作则的带领下,让这种“以农助学”的方式复制到其它农村,让下一代人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的,有了对生命的感恩、对社会良知的共识,我们的国家与环境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  2015年12月4日在福建建宁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孤独者粘会 - 乡见!  在福建最高峰金铙山下,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几百亩田野为我们铺展而开
期刊
如今钢筋混泥土的都市生活,我们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工作各方面的压力,我们抱怨、无奈,却总被生活的洪流冲的身不由己。  车子在乡间公路上穿梭,冬日的暖阳透过车窗照射进来,乡村田野的景色让我们迷恋,一路走走停停,这边拍拍那边看看,原本一上午的行程,结束时,已是深夜。  这一程,我们依旧在路上,依旧是千万旅人中的一位,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在皖南深处,在徽州腹地,在祁门。  如今钢筋混凝土的都市生活,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