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英语的学习兴趣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i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差生,提高差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认为必须作好以下几点:
  1爱心与耐心是差生转换的又一个前提
  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
  就拿我教的一(1)班的学生来说吧,刚升入初中对英语完全是一片空白,就连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辩认,刚开始上第一课时给他们讲了学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好英语这科,让他们首先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过后,我又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学,在第一次月考时大多成绩还可以,但有少数同学成绩比较差,如我班的孔德兵。吕伟等同学,第一次月考后我发现他们对学英语失去了信心,于是我把这几位较差的学生叫到了寝室里私下的和他们进行了思想交流,发现他们这几位同学都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于是渐渐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起,因此,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有所上升。
  2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英语本身是一种枯燥的语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仔细研究教学方法,深钻教材,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
  如何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呢?我觉得应巧用一些格言。谚语。歌谣。谜语和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起,初中新教材更应做到这一点。
  如我在教学初一(下)第三单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 ?”时,我采用了这样一个歌谣来帮助他们记忆单词:“tiger .tiger 大老虎,panda. panda 大熊猫,giraffe.giraffe 长颈鹿,lion .lion 熊狮子,penguin. penguin 丑企鹅,elephant 大象长鼻子……。这样既帮助了他们记忆单词,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我还叫了一些同学来表演各种不同的动物,让其余的同学猜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动物,这样他们学起英语来就不那么枯燥无味了。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就是在差的学生学起来也有兴趣了。
  又比如,我在教学初一上册“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 时,我用了不同颜色的气球来询问学生,让他们抢答,答对的就可以得到一个气球,让不同的学生来表演模特儿,让其余学生来猜他们的价格,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3利用俚语,谚语,小诗来扩展语法点教学,激活教材,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better的过程中,让学生说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在学习比较级,最高级good,better,best 我让学生说小 诗good,better,best; 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becomes better,better becomes best. 而小诗The birds are singing, the flowers are smiling.We little friends are running and jumping.练习现在进行时。在教学be going to 的句型中,让学生一边 打节拍一边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小诗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re are you going to be?
  Who are you going to see? 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
  How are you going to go? When are you going to leave?
  4多表扬,少批评
  多表扬,少批评。对每个学生来说均很重要,尤其对差生更应如此,凡是他们有一点进步均以表扬,以鼓励他们学英语的信心,凡是有错误的地方应耐心细致的纠正,尽量少批评,多表扬,在他们平时的作业中多给几个“good”之类的词语,这样以来他们就觉得教师喜欢他们,学英语也相应的有了兴趣。
  总之,作为一个教师应给予学生以尊重和爱护,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学生装,滋润学生装的心田。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方法、内容、进度和质量,是影响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后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新课程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优秀生”撑门面,而是
期刊
【摘要】聋儿的发音器官完整无缺,但因听觉障碍,及受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善于协调的使用自己的发音器官。我们应从诱导发音、发准音、区分发音及正音方面针对性的克服问题,让聋儿形成了正确的发音习惯。  【关键词】诱导发音;声母;纠正发音  对于正常儿童来说,获得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听觉。如果聋儿完全没有听力,要利用听力来学习语言是不可能的。不过,相当多的聋儿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如果聋儿的
期刊
【摘要】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关键词】小学生;养成;问题;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点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等诸方面上下功夫,因为这些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学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探究习题过程中要注意习题的典型性、学生的接受度,对学生强烈的冲击感,探究的多样化,记忆的重要关和教师的掌控力。  【关键词】典型性;接受度;冲击感 ;多样化;掌控力  探究习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指明正确的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改变错误观点,形成正确的思维而“心悦诚服”。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探究习题的过程中要注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我深知作为一名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经典的光辉不减,营养不断,有道可循,有法可依,取其精华,弃其糟泊,让其灿烂文明,闪耀在当今民族教育的里程碑中,修炼意志,纯净品格。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古代;经典文化;循序渐进;阅读兴趣  中国古籍,《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民族教育犹如火炬,照亮了千千万万求知上进的民族青少年的拳拳之心。而传统文化经典的光辉更像闪耀在熊熊火炬之上的熠熠
期刊
【摘要】如何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及特点,把握小学语文的目的和要求,转变教学观,促进语文知识的运用,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重教轻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观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教学中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其基本性质决定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及特点,把握小学语文的目的和要求,转变教学观,促进语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一位中职老师思考。怎样才能实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做了如下几点探究。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有效
期刊
【摘要】研究目的是明确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构成。其意义在于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明确的目标,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指导性。文章以尊重人的生理机能和认识规律为前提,从“听、看、说、写、记、做”六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构成。  【关键词】生理机能;认识规律;社会需求  1、生理机能是小学生语文能力构成研究的重要前提  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产物,它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要充
期刊
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否则,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在教学只的几点做法:  一、 新课教学要以旧带新,培养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课的编排特点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学生对于某一阶段上的知识没有掌握好,知识之间产生了脱节,因而导致了知识上的不连贯。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