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90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主要临床病状及诊断方法,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猪蓝耳病;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叫“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各种年龄猪呼吸道疾病的高热性传染病,对生猪的生产危害极大。仔猪发病率可达成协议100%,死亡率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此病传播快,饲养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较多发,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猪蓝耳病的诊断
  1.1 流行病学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蓝耳病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蓝耳病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蓝耳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1.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为3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2.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消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1.2.2 慢性型
  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经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1.2.3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蓝耳病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为10%~88%。
  1.3 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
  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ц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
  蓝耳病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蓝耳病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
  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蓝耳病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发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蓝耳病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1.4 病原鉴定
  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可取病猪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毒学性速鉴定。
  2 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
  2.1 猪蓝耳病发病区综合防治
  2.1.1 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养猪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1.2 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从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第隔5隔世个月免疫1次。   2.1.3 积极做好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下列方法减少损失:
  (1)母猪分娩前20d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
  (2)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喂服氟甲布砜霉素或支原净 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
  (3)对发病母猪,应推迟1个泌乳期配种。
  (4)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
  (5)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2.1.4 加强养猪场的饲养管理
  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到10%(其中V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矿物质5%到10%(Fe,Ca,I,Se,Mn) ,注意氨基酸平衡。
  2.1.5 防止猪群流动
  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2.2 猪蓝耳病未发病区的综合防治措施
  2.2.1 疫苗免疫
  用猪蓝耳病为活疫苗对全部猪群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5个月免疫1次。
  2.2.2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蓝耳病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定期对猪群中猪蓝耳病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参考文献
  [1]初秀,石凯军,孙存喜.仔猪疾病防治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周元军.养猪300问.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初秀,郑红梅.仔猪养病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4]马戍平,李爱军.猪繁殖障碍的预防控制技术.中国畜牧报,2003,8.
  [5]曲万文.现代猪场生产管理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从选好种子、适时育苗、地块选择、精心管理和防治病虫等几个方面叙述了紫薯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紫薯;种植技术;选种;育苗;管理  1 紫薯介绍  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花青素对人体一百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被誉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第七大必需营养素。硒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
【摘 要】近年来,通过对徐州地区养牛户腹泻牛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腹泻病是牛的多发病,发病率达总发病率5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对此,应不断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  【关键词】牛;腹泻;病因;防控措施;对策  腹泻是圈养牛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排粪次数增加和粪便不成型。据资料统计显示:腹泻病的病例数占总发病数50%以上,急性腹泻多见,危害最突出。因此,要切实做好
【摘 要】辣椒作为一种大众蔬菜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虽然日光温室辣椒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应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指导,生产操作缺乏规范性,其经济效益并不高。因此,推广无公害日光温室辣椒生产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辣椒;日光温室;无公害;栽培技术  1 茬口  春茬10月中旬育苗,翌年1月底到2月初定植,3月中旬收获。秋延晚茬于5月下旬到6月初播种育苗,7月中旬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一次小尾寒羊泰勒氏焦虫病的发病经过,分析病羊的临床症状,介绍了病理剖检结果和诊断方法,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小尾寒羊;泰勒氏焦虫病;诊断;治疗  2012年5月朝阳县良图沟乡某农户与外地某商贩合伙购入小尾寒羊80只,其中成羊55只(公羊2只、母羊53只)、羔羊25只,引进10天后开始发病,发病22只,发病率为27.5%,死亡5只,死亡率为6.25%。经病史调查、流
甘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的首要环节。只有育好苗,才能保证适时栽插;只有充足的薯苗,才能保证种植面积和适宜的密度;只有壮苗,才能保证丰产。因此,要力争做到早育苗、育足苗、育壮苗。  邵武市早春气温变化较大,通过大棚提早育苗,比传统春甘薯种植时间提前1个月左右,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其生长期,每亩可增产500kg左右。同时,又可在短期内用较少的薯种培育薯苗,供生产应用,可节约种薯
【摘 要】食品安全面临巨大难题。分析食品安全现状及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从思想根源、伦理道德层面提出在种植根源、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检测环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具体举措。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对策;伦理道德;行业自律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苏
花生茎腐病广泛发生于全国各花生产区,是发生最广、最严重的花生病害之一,具有毁灭性。病区花生常年死苗率在15%~20%,较重的达20%~40%,个别重病地块死苗率高达80%~95%,几乎绝收。现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其高效防治技术进行介绍。  一、发病情况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色二孢属。病菌主要在土壤、病残体、粪肥、果壳和种子等上越冬。病菌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浸水200余天仍具侵染力;干燥病株中的
【摘 要】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笔者通过访问调查、实地调查、野外红外线监测调查、查阅有关文献等方法对河北小五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 )野生生态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华北豹的生存现状,指出了因栖息地面积的减少、生存环境破碎化、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栖息地减少,导致该物种濒危。  【关键词】华北豹;小五台;野生现状;致
【摘 要】由于森林资源是再生性动态资源,因此其档案管理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的质数和数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使森林资源在建档后长期保持准确性、可行性和科學性,加强管理势在必行,这也是巩固、完善、普及提高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经营范围;统计管理  按照国家林业局抓好林业六大工程、推进林业五大历史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总体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禽流感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以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禽流感;防治  由于禽流感病毒在国内许多鸡场和地区普遍存在,常见多发,年年都会局部发病或流行。但因其基因类型较多,毒株也经常发生变异,即使按时防疫,也很难控制发病。每年发病或同一鸡群每次发病,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便于更好地防控和应对本病,笔者试着从临床一线的角度谈一谈对重症禽流感的认识和防治体会。  1 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