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只会让我们更健忘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8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怎么可以这么健忘。”
  一位女士感叹自己因记忆力严重衰退,总是会漏掉一些重要的事,“从早上起床的那一秒,我就要同时做很多事;我要穿戴整齐,把孩子们从床上叫起来,同时规划当天的第一个会议。如果我不这么同时进行的话,这一天我很难完成那些我需要完成的事。有时候我真的担心自己会精神错乱,我总是因为忘记事情而犯错误,为此又有更多事情去处理。”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那些经常“一心多用”的人,恰恰有着最糟糕的记忆力。不仅如此,一心多用的人还容易患狂躁症、胃病、心血管病,甚至社交能力都会变差。
  信息量过多接受速度会慢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埃亚勒·奥斐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说:“一切都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当人们一直在接受眼前的所有信息时,他们就难以令头脑中已存储的信息保持独立。这意味着会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导致处理信息速度变慢。”
  研究人员利用层析X线照相法观察大脑的活动,发现人们在处理多件事情时,是大脑额叶前部皮层在发挥关键作用。额叶前部皮层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它只是在迅速调节两件事先后处理的顺序,有时这种转换速度可以快到让我们产生“同时进行”的幻觉。大脑处理两件事的转换需要时间,人们可以通过练习缩短转换时间,却不可能将其缩短到任意小的数值。而且练习所产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事情的难易程度。
  加州大学科学家马克的研究显示,当人们在不同工作中换来换去时,他们工作速度的确快,但效率其实很低。
  研究人员指出,除了一心多用处理工作事务,我们如今还有铺天盖地的新信息需要去消化和记忆。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里,都源源不断涌现出新鲜事物。科学家估计,如今人们希望大脑一天之中可以尽量去处理完的信息量,相当于100年前,人们一个星期收到的信息量。“当不同信息同时涌现在记忆中,人们会无法筛选出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甚至还会禁不住去思考那些尚未开始做的事情,于是会出现顾此失彼。”
  长期一心多用影响身心健康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边进食,一边思考问题,或一边进食,一边看书、看电视,由于大量血液要供应脑部工作,会直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会导致胃病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精神问题,比如成年人的狂躁症,或者孩子的学习障碍和自闭症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学家厄尔·米勒研究证实,同时做两件或多件事需要付出更多脑力。他对志愿者进行脑部扫描,发现同时处理不同工作时,即使面前有很多看得见的物体,也仅有一两件会引起大脑的反应,这表明我们实际上只能集中精力做一两件事。
  澳洲中央昆士蘭大学行为科学家艾伦·基恩博士认为,“一心多用”是狂躁症蔓延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大脑中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包括应激激素指标的长期增加。这会使人们容易冲动并且好斗,同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长远来看,“一心多用”引起的心理和智力损耗会导致更普遍的危害,年轻一代面临的危险尤其大。
  年轻人“一心多用”时间越长,集中注意力能力就越差。边学习边做别的事,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美国神经科学家加雷·斯默警告说,在性格形成时期总是“一心多用”的孩子,社交能力会变差,他们会误解甚至无法理解那些微妙的、非言语的信息。
  运动与睡眠有助提高效率
  研究人员认为习惯长期“一心多用”的人,可能要么是先天的注意力不集中,要么是因为一次性吸收太多东西,导致认知控制受损。
  想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我们有意识地去主动停止一些“一心多用”的做法。比如你在查邮件,就别在那个时候接电话;如果你在阅读,就把电视关上……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让自己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对于记忆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消化和巩固白天获得的信息。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上午学习一项新任务后,那些有90分钟午睡的人,在一天结束时能够回忆出上午学习的新任务的信息量明显要多于没有午睡的人。
  锻炼身体和活跃大脑也是一种自我救治的方法。任何身体锻炼,如每天慢跑或游泳,都可以促进身体产生一种可以提高记忆力的化学物质,做填字游戏或数独游戏则可以保持大脑活跃。当你保持充沛的体力与清醒的大脑时,又有多少事可以难倒你呢?
其他文献
我現在的体重是290斤,这已经很令我欣慰了,因为过去四五年里,我一直在320斤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重对我的影响并不大。比如我可以在一天内完成30公里的野营拉练,我还可以跑3000米,当然,有兴趣围观我跑步的人绝难从中看出什么速度与激情,我跑步的感觉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跑在铁轨上的重型蒸汽机车一般:缓慢,有力,带着推平一切阻碍的雄伟气魄。  可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胖子也有失意的一面。设想在初夏的
期刊
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人。  年少的爱情,总是那样热烈,那样奔放。爱上了他,以为他就是整个世界,心里想的念的是他,梦里梦外全是他。关于他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刻骨铭心的。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落入我的眼底,并且莫名地坚信会和他白首偕老,共度此生。  而爱情,爱得汹涌,去得也迅疾。因为一件小事,我们分手了。  那段时间,我的世界是灰色的,以为再也不会有爱情,再也不会有别的人走进我的内
期刊
偶尔,他还是会想起台北从前那种双排对坐的黄色公交車。那时候他在松山一家机械厂当技工,晚上则在城内一家学校的夜间部进修。上车的地方是始发站,他习惯在上车之前买一个菠萝面包当晚餐。有一天,他看到对面坐着一个好看的女生,和他一样,她也低着头认真地吃着面包,不过是起司的。女孩儿制服上头的校名和学号显示她念的是离他学校不远的一所女子商业学校,正读高三。  车子进入市区,乘客越来越多,不过,透过缝隙,他反而可
期刊
据统计,在中国职场,近60%的人每隔一天就开一次会,14%的人每天都开会,而5%的人每天甚至要經历2次—3次会议,但是其中却有86%的人觉得有些会议根本没必要开。无论你是与会者,还是会议组织者,相信那些冗长却毫无成效的会议一定已经让你深恶痛绝,学会开会,迫在眉睫!  会议室的众生相  开会的人们有的忙着发短信、查邮件,有的干脆刷微博、玩游戏,还有人忙着闲聊,甚至有人打起了瞌睡。剩下的人虽然在忙着开
期刊
1994年9月1日,和小伙伴一样,我高高兴兴地背上书包,迈进学校的大门。  学校的一切对我来说是很新鲜的,新的环境,新的伙伴。说到学习,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我还可以,每次考试最起码是个中上等,得过一次三好学生。小学的主要学科是语文和数学,我数学比语文学得好一点。数学好的人脑子聪明,我想,我的台球之所以打得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台球需要计算,包含了数学领域里面的三角、几何等。  到了三年级以后,
期刊
有一个贫穷的犹太人,生活非常拮据,除了债务他身无长物。当他只剩下最后10戈比的时候,犹太人便去请教智者拉比,请求拉比帮助他和他的家庭。  拉比非常同情地告诉他:“我要为你向上帝祈祷,请求上帝帮助你。从这里出去,用你剩下的10戈比买一样你第一眼就看中、能够买得起的东西。”  犹太人谢过拉比,来到集市上。他看到有个商人正在卖漂亮的珠宝,便来到珠宝商面前对他说道:“你的珠宝真漂亮,我想用10戈比买你一样
期刊
1991年我进湖北省的集训队,带我的教练是余丽桥,她一直带我到2002年我第一次退役的时候。她是湖北队教练,后来进国家队也是她一直在带。这9年时间里,我与她一起相处时间最长,受她的影响也最多。余教练是位相当敬业的好教练,但是脾气火暴、风格强硬。她以对球员要求高、纪律严而闻名。如果一件事情她说了两三次以后你还改正不了,她就会很急地冲着你说“教猪都教会了,你怎么这么笨还没学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期刊
离父亲家不远的捷运站边,巷子里有家早餐店,餐点样数清简,就只有烧饼、酥饼、蛋饼与豆浆这几项而已,然而我每次回台湾,总有几天一定上那儿喝碗豆浆,吃块烧饼,一顿早餐所费不多,却吃得我齿颊留香。  小店开在公寓一楼的院子里,完全没装潢,最醒目的就是门口的大汽油桶,那是烤饼的炉子。这里卖的是贴炉烤的葱花烧饼,饼身较厚,刚出炉时,略撒芝麻的外皮黄澄香脆,内里面团则扎实有劲,越嚼越有味。  这种号称“外省”风
期刊
儿时不愿意吃面条,嫌寡淡无味。一次随父做客吃的炒面特喜欢,留下很深的印象,可是家里从不炒面,于是成为一种执著的情结耿耿于怀。这是我的“炒面情结”故事序幕。  人人都好吃,童年也一样,就比如我喜欢炒面,虽然嘴上不说却心里嘀咕。在其他方面也是,比如印象里连要一分钱买零食的事也没有过。  真没有要过吗,不是。也许有过一二次都碰了钉子,之后就不敢第三第四次開口了,所以就没有记忆。也说过炒面好吃,回答才“嗯
期刊
我祖籍不在陕北,却是在陕北长大的。离开陕北后,总是念念不忘那哺育我长大的陕北小米。每有人去陕北,我总要再三叮咛:“别忘了捎点小米啊!”而每次捎来后,往往不及进口,就被邻居和同事“瓜分”完了。  同事来自全国各地,都是走南闯北的石油人。他们一致称赞陕北小米好,说其他小米无法比拟。  的确,陕北小米是很特殊的,虽然我国北部还有许多地区种植,但都不及陕北的细小、金黄,营养也不及陕北的丰富。我的新邻居品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