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水下幽灵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ong85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在上个世纪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在那么大程度上塑造了历史。”美国作家罗伯特·克里在西蒙·莱克的传记《冲锋》中这样描述这位现代潜艇之父一一“这个说法也许会引起争议,但即使它是被讨论的,但还是可以成立。”因为,在这个时代中,潜艇已成为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军事武器。
  从1896年制造出第一艘潜艇,到60年前1945年6月23日离开人世,西蒙·莱克造潜艇整整50年。
  “儒勒·凡尔纳是我生命的总导演。”1892年,26岁的西蒙·莱克看了《海底两万里》以后,向美国海军提交了一份设计,开始着手准备建造自己的“鹦鹉螺”號。1895年,他成立了莱克潜艇公司,1896年,他的第一艘潜艇“阿格努特”号下水了。1898年,他的成功试航轰动了世界,也惊动了大西洋对岸的凡尔纳。
  凡尔纳从法国给西蒙写了封电报,电报上说,“我写的《海底两万里》是纯粹基于想像,但我深信我所写的内容终将成为历史——因为最近你们在巴尔的摩1000英里的航行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海龟到雪茄烟
  
  国防大学教官丁传明告诉《嘹望东方周刊》,关于潜艇的设想其实从16世纪就开始了——达·芬奇就曾有过关于潜艇的设计,但一直停留在试验阶段,直到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潜艇才被第一次用于实战。当时由戴维·布什内尔发明的人力驱动“海龟”艇,在艇外挂了个100多斤重的炸药包。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改进“海龟”艇,建成了铜外壳的“鹦鹉螺”号,但它和“海龟”艇一样都没有发挥战斗力。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霍勒斯·亨莱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用一台铁锅炉改装成一艘18米长的潜艇——由此奠定了后来潜艇像雪茄一般的形状。
  1898年,莱克双层壳体、平稳沉浮、安全的“阿格努特”号成功从诺福克航行到纽约,成为历史上第一艘在公海实现远航的潜艇。
  莱克造艇是出于和平和商业目的。他希望用它来拯救失事的船只、开发海里的食物、珍珠、矿石和石油。但事实上整个世界都在想把潜艇用于军事,于是“莱克鱼雷艇公司”在1901年成立了。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潜艇在战争中是无足轻重的,直到德国人率先把它用于实战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战绩,这时潜艇才得到各国的重视。”丁传明说。
  1914年9月,德国的一艘U-9潜艇在多佛附近击沉了3艘英国的巡洋舰。在整个一战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了190多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而被击沉的商船有5000多艘。至此潜艇作为一种新生的军事力量确立了自己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二战前,各国海军拥有的潜艇已经达到900多艘,而在二战期间各国先后又建造了1600多艘。
  
  水下黑洞
  
  凡尔纳给莱克的电报里,曾充满了他的想像:“美国人在潜艇上的巨大成功终将把水下航行推向全世界。如果这样成功的测试来得再早几个月的话,可能会在刚刚结束的那场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下一场大战将在很大程度上是潜艇间的对抗。”
  凡尔纳还认为,潜艇航行现在已经超过了航空,以后也会发展得更快。美国要获得全球的领导地位,不仅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拥有强大的海军,而且还要控制水下和天空。也许那只是当时凡尔纳的想像,但在今天,至少有个迹象已开始浮现——人类开始用潜艇控制地球。
  “二战以后,潜艇又多次在局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丁传明教官说,“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潜艇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国的5艘核动力潜艇为整个战局的部署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而其中征服者号用两枚鱼雷击沉了阿根廷一艘昂贵的巡洋舰。”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3艘“洛杉矶”级和“鲟鱼”级核动力潜艇,不仅担任航母编队的护航,而且多次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对地面发动袭击。后来这种战术同样被应用到了对波黑、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事中。这群水下的庞然大物拥有着毁灭性的力量。
  丁教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世界潜艇正在从动力、深度、安静性、火力、电子设备和自动化程度上全面改进。从安静程度上看,俄罗斯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在水下的噪声只有90分贝,接近海洋的背景噪声(80多分贝),一般的声呐根本探测不到,因而被称为“水下黑洞”。但使用柴油和电力混合动力的常规潜艇的续航能力只有几千海里,并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美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全部采用了核动力潜艇,一次装载燃料可以绕地球好几周。
  现在潜艇下潜能力一般为250到400米深,在采用了高屈服强度的材料后,加上潜艇本身良好的结构设计,潜艇的下潜深度将会越来越大。目前下潜最深的是俄罗斯的“北风”和“台风”级潜艇,但在未来潜艇潜到1000米深将会很普遍。
  “以后潜艇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攻击力更强。”丁教官还说,“比如采用射程达到四五十公里的大型制导鱼雷,它所配备的潜射导弹武器系统也将向多种类、大数量、全功能、远射程发展,反舰导弹可达到四五百公里,巡航导弹达到一两千公里,而战略导弹可以击中全球任何地点的任何目标。”
  
  防守反击
  
  美国目前拥有攻击型核潜艇57艘,预计2015年达到68艘,2025年达到76艘。另外战略核潜艇有18艘,其中俄亥俄级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战略导弹,每枚最多可以装10个分弹头。
  “尽管在数量上占的比重不大,但潜艇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各个核大国都一致认为,战略核潜艇是惟一可以经得起第一次核打击,并能进行核反击的战略力量。有的国家已经把全部陆基核弹头都转移到了潜艇上,除非主动攻击别人,否则陆基核导弹没什么用。”丁教官说。
  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郑重承诺,在任何情况下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这个意义上,潜艇战略对中国就极为重要。
其他文献
推动人类历史文明知识的最大来源,正是如今最为缺乏也最不被重视的“闲暇”    在忙碌生活的今天,大多数人通常会认可这一论调,认为只有努力工作赚大钱的人才是创造价值并值得肯定的。  这种观点看起来是对的。二戰之后,人类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和最为发达的现代社会。追根溯源,其力量毫无疑问地来自人类的“理性”——必须通过卖力“工作”方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由此,人类建立了对理性的崇拜和追求,而与此同时,
期刊
6月21日22点40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层的厕所跳楼自杀。  将近1个小时之后,有人在教学楼西北角的过道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跳下去的窗户前放着一把椅子,好像是在那里坐了一段时间才跳下去的。”中心教学楼值班的保安对《隙望东方周刊》说。  如同其他关于学生自杀的新闻一样,张乃健自杀的消息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强烈反映,甚至连同一学校的人,都很少知道。    
期刊
6月20日,一篇题为《卫生部称市场化并非医改方向》的文章,引起了全社会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广泛关注。  文章引用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话表示,他在前不久与卫生部某司的一位领导谈话时,对方明确指出:“产权改革不是下一步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  据此,廖新波疑惑:可能由于去年关于医院产权改革的争议较多,加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引发的“郎顾之争”,使得卫生部对下一步的医院产权改革更加慎重,对医院产权
期刊
最近,中共中央转发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通知》。国内外舆论已经注意到,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首次專门就人大工作发布文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随之一次出台五个相关文件,分别就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的活动,代表议案处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人大信访工作与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定了工作措施。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如此紧锣密鼓的举措,引人注目。联系到今年2月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
期刊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风驰电掣的速度和邢慧娜完美无缺的冲刺,给人留下了永久的视觉享受。其实,当我们为实力的展现而欢呼雀跃,为奇迹的诞生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可能忽略了他们夺冠的一个细小也是重要的因素:时间因素。  他们夺冠的成绩都是他们本人在历次比赛中的最好成绩,而这种成绩的取得是在晚间实现的。这恰巧符合人体的生物节律——人的核心体温在晚间提高 0.6℃—0.8℃。这对神经传导速度或肌肉效率可以产生微小而
期刊
如果大家都为一点点的世俗利益牺牲掉原则,那就不能苒去抱怨制度有缺陷    6月24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学术批评网站发出了《关于本人暂停招收硕士生的声明——致北大法学院暨校研究生院负责同志的公开信》,立即产生巨大反响,舆论的热度堪比近日的高温。  6月28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开学术会议的贺卫方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电话专访,细说事件原委,袒露学者忧思。“大学的制度建设是整个社会的事务”  《
期刊
纪念郑和精神已经超越了历史本身    英国人孟席斯经常语出惊人,关于郑和是发现美洲第一人的说法,已经在中国史学界掀起了巨浪。  5月26日,南京。在签售自己《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孟席斯透露,该书将改编成电影,打算请张艺谋来执导。  关于郑和,孟席斯可能还将有新作问世。这个消息是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时透露的。  在孟席斯看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是值得隆重
期刊
“现在一定是自193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所经历过的最动荡的时候。”近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如此评论。让我们来看看最近美国的金融界都发生了些什么。    丑闻与哗变    沃伦·巴菲特,这位被全球股民顶礼膜拜的超级巨星最近被拉下神坛。一桩发生在通用再保险公司(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子公司)和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之间的违规交易给巴菲特和 AIG的老板格林伯格带来了大麻烦,
期刊
4月27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转正”,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吴仪兼任的卫生部部长职务,任命高强为卫生部部长。  两年前,SARS风暴席卷中国。就是在那个危急时刻,2003年4月20日,新华社公布了张文康和孟学农的免职,以及高强和王岐山的任命。    SASR风暴中成为新闻人物    “那是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当时,非典的各种信息已经通过网络通过短信广泛
期刊
因为工作和以前在美生活的关系,我常和美国政治人物接触。深感美国立国时间虽短,但其“少年老成”的经历,却为世人制造了一个大的困惑。美国在不断变化,不断搜寻自己的国家灵魂,其根本原因和体制创新的动力之一,便是草根社会的政治参与。  按理说美国的国家体制犹如一座平静的火山,一般老百姓平时对政治不太感兴趣,最优秀的人才宁可在商界打拼,也不屑在政治上浪费时间。但在国家面临重大选择的危机时刻,这些平凡的美国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