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峥嵘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是在画中见过它的形象;如今置身真实的黄山,恍若还在一幅画前。
  还在山麓,只是远观,然而挡在面前的数座山峰已挡不住黄山那横空出世的气势,在蓝天的背景上,直指云霄的黄山之峰孤高而圣洁。
  不知道有一种什么力量让人震撼。上了黄山,俯视涌向上来的山峰,仰望排空而起的山巅,所有的词汇都失去了形容的力量。摒气凝神,看见的,是满眼静穆的嶙峋峥嵘。
  


  组成这一幅峥嵘景象的,是山岩和奇松。这些生长在黄山的劲松,延伸到山峰的一定位置,就不再作蔓延覆盖之势,让山峰露出它顶部光裸硬朗的岩石,如闪亮着智慧的额头;正因为山岩上顽强生长的松树坚守了理性的节制,抑制了滥蔓的贪婪,这才使山岩露出了峥嵘,与苍劲的青松共同构成了黄山独特的气势。
  这些黄山松,见不到它的参天和跋扈,也看不见它的攀附和勾连。时见一两株古松,立于山涧,或矗于山垭,或翔于崖壁,它那虬曲的枝干,显示的不是身躯的伟岸和高大,而是生命力的古老和坚韧;那些长成了一片松林的松树,每一株都婷然独立。它们平直的枝干向四处伸展,不攀升也绝不见低俯,更不见树与树枝与枝的结党勾连。每一株松都有一个完整的个性,却又与整个松林浑然一体,溢流出一种浩然坦荡而又清新的气息。阳光从树冠上洒落,黄亮的光线穿过枝干,一根根拄在地上,松林一片疏朗明亮。长到半山山脊的松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树冠低矮,状如华盖,树干苍劲,状如龙蟠,所有的枝叶都长向一侧,朝着山谷深渊横逸,似猎猎劲风正将它们吹扬。望着山脊的那一行行松树,就如同望着一群运动的健将,沉默中,那遍山的健儿,正鼓气作劲永不停歇地攀登。
  被苍松攀岩的山峰,不见蜿蜒的柔媚,却现嶙峋突兀的刚强。在黄山,可以看见相同的颜色,在阳光和云彩的映照下,一片青辉或者漫山苍茫,或者垂天的云雾中一副永不沉没的屹立的形象,但却看不见两座可以相互替代的山峰。仰望这些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形象,或如托天的巨掌,或如擎天的大柱,或如巨浪滔天,或如剑剌霄汉,仿佛有一种气概在心胸中奔涌;一层层的山峰浪向山来,一条条的山脊奔聚山巅,就有一种破天而去的拼搏的豪情在血脉中激荡。仰望峥嵘,萎靡者振奋,卑微者高贵,怯懦者豪壮,鼠目寸光者志向高远,一座山峰就是一帧独特的画卷,一种圣洁的精神,让你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还是不要尽听那尽职尽责、苦口婆心的导游如何传神详细的介绍吧,什么“莲花峰”“天都峰”,什么“一线天”“鲫鱼背”,什么“老僧照镜”“大龟吃螺”,这全是管中窥豹的穿凿。置身黄山,俯仰或是侧目,看见的都是一种挺立的形象,一种卓尔不群、桀骜不驯的风格,一种清癯秀丽的外表下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种刚直不阿的气节,一种吟啸天地敢与日月争辉的气概!
  


  国之名山者众矣,其中不乏高大雄伟者。为何巡游四方的先王,单将这黟山,论海拔,论方圆,论宽度和高度都算不得天下第一的一座并不出众的山峰,改名为与黄河一道同来代表炎黄民族的黄山?
  秋阳普照,秋风低拂。寥阔的蓝天下,一座圣洁的山峰直指苍穹。
  或者这就是民族精神的图腾?
  在这神圣的图腾面前,语言已失去了它的力量。作为炎黄的子孙,我们只有虔诚地膜拜。
  离开黄山时,已近黄昏,落日与彩霞,将插向天空的黄山主峰映照得一片灿烂,像圣坛上燃烧不熄的火焰。
  此后将不再从画上来祭拜了,只要一闭眼,黄山,它的肃穆和庄严就燃烧在眼前。
其他文献
1、小学,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中有一句“拿出芭蕉扇扇扇”。本来停顿应该是“拿出芭蕉扇,扇扇。”结果那位同学直接读成:“拿出芭蕉,扇扇扇!”——班级全体晕倒……    2、还是小学,猛人同学背诗,前面3句背得那叫费劲,终于最后一句还算顺利地脱口而出,结果居然是:“一行白鹭上西天”——听罢全班晕死!  3、初一时一次月考,一道题是默写“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下句。我们的天才猛人答道:“老鼠儿子会打洞。”据说
期刊
1、旧情人  某晚,请女友在大学边的一家饭馆吃饭,不想竟碰到多年前就已出国的前女友,遂三人同席。我女友何等聪明,一眼便察知端倪,只装作不知。三人默默吃饭。    不知何时下起大雨,更添愁绪。席终人散时,前女友看门外风雨飘摇,神情一片茫然,原来她没带伞。女友见状,悄悄拉我到一旁说:“你送送她吧,反正我也有伞,今天我自己回家就可以了。”我默默摇头,一字一句说:“我不送她,送你。”女友再三劝说,我一言不
期刊
说起南京,人们的心中不禁会涌出这样的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因此南京有“十朝都会”之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古都南京吸引中外游客的魅力所在。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流淌,站立桥头,眼前仿佛
期刊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到生疏的地方看看,一向兴趣不大。主观条件是近年常说的思想问题,来于《旧约·传道书》和赵州和尚,前者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后者说“好事不如无”。客观条件是既少钱又少闲。可是对于生疏地方的苏州却网开一面,有时甚至想,如果竟至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还是未能出入阊门,即使赵州和尚的禅悟语不无道理,回顾生平,也总是太遗憾了。憾是唯心的,解除要靠唯物
期刊
这西京胜迹四个字,是本小册子的名字,乃张长工先生编订的。内容是将在志书上,和在西安当地考查所得,约编订了有一万字上下的简记,大概西安的胜迹,都网罗无遗了。不过他所举的,仅仅是沿革,没有加以描写。我根据了他那小册子,游历一二十处胜迹,颇得他的介绍力不小,就借重他这名字,总括我这段琐文。    开元寺    这寺在东大街路南,大门对着街上,门里是片广场,广场正面是庙,两旁是环形式的人家门户,猛然一看,
期刊
第一次知道“天一阁”,当然是从余秋雨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风雨天一阁》。  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今天,一个更年轻的读书人来到这里追念。我却发现,它不再是藏书楼,也不会再有关于书的传奇。  且不用遥想它传奇的过去,只想一点点,就在刚才,我从市中心的月湖寻到这里的路途就可以感受到它的非同寻常……    月湖对于宁波,正如西湖之于杭州,它像一轮弯弯的月亮,挂在宁波的心上,月牙儿连着城市的主血管——中山路。湖中
期刊
众水汇集的地方,一江一湖一山,赋予她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灵秀。浔阳江头,有春江花月的古雅;鄱阳湖边,有长天秋水的豪迈。地处南北动脉和黄金水道的交叉点,承东启西,引南接北,新时代的九省通衢——九江。 这是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九江的获奖证词,也是九江独具风韵的真实写照。  九江,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
期刊
武汉的山,山不显而名显。黄鹤楼下是蛇山,电视塔下是龟山,隔江相视,钢铁结构的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气势如虹,连贯武汉三镇;珞珈山为武汉大学校园,山复路环,林阴掩映学楼书馆,樱花枫叶述纷繁;磨山居东湖彼岸,梅桂之乡;琴台是伯牙弹琴给钟子期听的地方,传一个“知音难觅”的千古绝唱。武汉有三十多座小山,可谓一览众山小。然武汉水阔,长江浩浩,汉水悠悠,东湖碧水如镜,或浅波微澜,晴空下鹤集舟行,柳绿莲白。武汉第一
期刊
要说起这手机,现在在城市成年人群中,基本上算是人手一个了,有些人甚至不止一个。中国人爱赶时髦的毛病,在购买手机上可谓是体现最深的。当各大手机生产商把最大的市场定位在中国之后,消费者有福了,因为每天都有无数款新机型上市,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就能购买到世界上最流行、最先进、最漂亮的手机,这极大地满足了我们渴求已久的“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心愿。  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到堪比20世纪七八十年代“詹姆斯·邦德”使
期刊
宠物是人类不会说话的心灵伴侣,我想大部分人决定饲养宠物的根本原因是聊慰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猫、狗、鸟、乌龟、蜥蜴……任何动物都好,我们把它们当作亲人、孩子、朋友,相互依赖、信任。但在这些小可爱、小乖乖在带给我们欢乐、慰藉的同时,也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无穷的噪音污染。  宠物声音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是狗和猫,这也是人类饲养数量最多的两大宠物种类,其中叫声最大的当属人类最好的朋友——狗。以狗为例,分析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