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口服铁剂对改善儿童贫血及铁储备状态的研究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nie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间断口服铁剂在改善儿童贫血和铁储备状态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46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间断口服铁剂治疗,对照组每日口服铁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的MCV、HB、MCHC、MCH、SF指标均明显提高,但TfR-F和sTfR指标显著下降,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7.0%,两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但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13.0%)低于对照组(43.5%),P<0.05。结论 间断口服铁剂能有效改善儿童缺铁性贫血及铁储备状态,且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间断口服铁剂;儿童贫血;铁储备;疗效
  缺铁性贫血(IDA)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IDA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在我国的农村地区,IDA发生率在30%左右[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46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13例女童,10例男童;年龄8个月abl+6岁,平均年龄4.1±1.6岁;11例轻度贫血、9例中度贫血、3例重度贫血。对照组23例,14例女童,9例男童;年龄8个月abl+6岁,平均年龄4.3±1.1岁;13例轻度贫血、6例中度贫血、4例重度贫血。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该组患儿间隔口服铁剂治疗,元素铁5mg/(kg.d),共分3次,每隔三天服用一次,均在饭后服用。观察疗效时间为60天,在纠正贫血后继续补铁2个月。
  1.2.2 对照组 给予该组患者每日口服铁剂治疗,元素铁5mg/(kg.d),共分3次。与观察组一样,观察疗效60天,并在纠正贫血后继续补铁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时红细胞平均容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的指标变化情况。且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0天对患儿的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及血清铁蛋白(SF)进行检测,计算TfR-F指数。同时仔细观察和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30天后检测患儿的HB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0天后检测患儿的HB升高超过20g/L;无效:治疗30天后检测患儿的HB升高小于20g/L。有效率=(治愈+有效)/总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2],均数用(χ±s)表示,并用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以及红细胞指数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HB以及红细胞相关指数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第15天,两组患儿的以上指标显著提高,并在第30天时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治疗前后的HB以及红细胞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患儿的SF、sTfR和TfR-F指数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SF指数为8.0±3.4μg/L,sTfR为16.7±5.1mg/L,TfR-F为1.8±0.4;对照组的为SF为7.8±2.8μg/L,sTfR为16.3±5.3mg/L,TfR-F为2.0±0.1。治疗后第60天,两组的SF指数均明显上升(观察组SF指数达到17.4±6.0μg/L,对照组SF指数为17.3±6.1μ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大,P<0.05;但sTfR和TfR-F指数明显下降(观察组:sTfR为8.4±3.5mg/L,TfR-F为1.1±0.1;对照组:sTfR为8.1±4.1mg/L,TfR-F为1.1±0.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大,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不大,P>0.05。
  2.3 临床效果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21例),对照组则为87.0%(20例),两组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有3例出现的副反应(13.0%),对照组中有10例出现副反应情况(43.5%)。观察组的副反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病症,多发于8个月abl+6岁的婴幼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逐渐下降,但依然是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病症之一。早期缺铁性贫血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症的逐渐加重,体内的铁元素则会耗竭,血红蛋白随之下降,以致影响了细胞代谢功能,此时,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3]。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间断口服铁剂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并有效改善了血液中小细胞低色素的状况[5]。在治疗效果上与每天口服铁剂治疗的对照组相当,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在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SF和sTfR会出现相反的动态变化。其中,SF能够反映铁储备的水平,而sTfR则能够反映组织缺铁的程度,通过这两项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机体的铁状况[4]。研究中,两种治疗方式都改善了SF与sTfR的状态,并且TfR-F指数也提示两种治疗方式都有效改善了患儿的营养状况。但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仅为13.0%,且明显低于对照组(43.5%)。可见,采取间断口服铁剂的方式更具有耐受性和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 谢蔓芳,朱道谋.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和维生素E防治早产儿贫血[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3):2424-2426.
  [2] 张俏忻,肖颖秀,程碧珍,林静华.儿童贫血网织红细胞各参数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07):1146-1147.
  [3] 张义琼,朱易萍,周晨燕,等.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01):174-175.
  [4] 马芬,李长春,周文君.530例贫血儿童的血常规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469-1470.
  [5] 代立平.1237例儿童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策略[J].河北医学,2013,19(02):319-320.
其他文献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和时间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学。流行病学是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
本文对都江堰灌区扩(改)建和节水改造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都江堰灌区扩(改)建和节水改造体现都江堰灌区的战略地位、都江堰灌区扩(改)建和节水改造受崛江水资源问题的制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给予我院收选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以及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比较两种呼吸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呼吸稳定时间以及呼吸复苏率。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以及呼吸复苏率,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分析处理。  1.2 选取标准 治疗前,均先给予患者相关临床检查,确诊为急危重症者。  1.3 方
中国是人口大国,尤其是农业大国,13亿中国人口,有9亿农民,解决"三农"问题是长期的、艰巨的。做好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灌区持续利用,对于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
会议
纵观都江堰史,从2260年前的"石人量水"到灌区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一步了解都江堰水文测报的发展历程。对都江堰灌区水文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灌
2006年,我国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干旱,川西同样受到春、夏、伏三季连旱的威胁。2007年冬干春旱再一次考验通济堰灌区,然而通济堰灌区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全灌
会议
【摘要】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联合接骨七厘散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 将79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单纯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加用接骨七厘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胀、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逆行
由于都江堰河段水浅流急和横比降大,难以采用常规大断面测量方法施测。本文论证同时测量水深和水面高程的方案,采用超声测深仪测量水深,GPS系统同时测量测点三维坐标,进而得
会议
目前水位监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安装水尺,人工读数。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水位传感器自动获取模拟量,然后转换成数字量。这些传感器有浮子式的、压力式的或超声波式的多种。
简要阐述了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基本情况,分析了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及灌区信息化管理需求,指出了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不足,从而提出了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几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