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公开课的认识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什么是公开课
  
  身为教师,几乎每个学期都要开设一堂公开课,到底什么是公开课呢?有位前辈说,公开课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示范课,二是研讨课,三是观摩课等等。我在基础教育网站上看到的解释是:“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有的同事说,公开课就是表演课,不是上给学生听的,而是上给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听的。在我看来,上公开课之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来准备课件和教案,然后紧张兮兮的等待上课,上完以后,感觉比放假还要轻松。
  
  2 公开课有必要上吗
  
  这样看来,公开课有必要上吗?我觉得有必要,理由有三点:
  2.1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见习期开第一堂公开课《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师生问答的环节。当学生问我,河北的简称、湖北的简称是什么时,我竟然还需要看书来回答,这个细节让我脸红至今。就像老教师所说的那样,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教学素质就是要熟悉教材,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不充分,你还能拿什么来教给学生?更不用说“授人以渔”了。诚然,公开课有紧张的因素在里面,但这个教训还是陪伴我到现在,时刻提醒我,备课要充分。随着对教材的不断深入和钻研,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慢慢的在提高。
  2.2 可以检验教师的综合水平。在东渡初二(6)班上《西双版纳》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热带雨林的动植物影片导入新课,然后展示地形图,让学生探究: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出结论: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使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播放西双版纳的风光片,接着问:有什么旅游资源呢?
  学生举手回答:热带雨林资源、热带动物资源、少数民族风情。
  信息交流时间,让有兴趣的学生上台朗读事先搜集的资料。
  有一个学生举手了,好,他上台讲的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风景。三分钟讲完后,又有一个学生举手了,我感到很欣慰。她介绍完西双版纳的动植物回座位后,底下安静了几秒钟,没有人举手了,我想可能搜集资料的学生不多吧,正准备下一个环节,有一个女生举手了。是她啊,这个上次全班轮流演讲时讲得结结巴巴的女孩啊,我犹豫了一下,但鼓励心理还是占了上峰,因为她在发给我的邮件中,说她对地理很感兴趣,说她下次上台时一定能表现得更好。在大家有点怪怪的眼神中,她上去了,刚开 始,她很紧张,满脸涨红,手还有点抖,我真佩服她的勇气,她开始念了,是关于少数民族风情的。念了几秒,又开始有点结巴了,不禁替她捏了一把汗。忽然,我想起了网上的一篇文章,能不能试一试呢?这时候,我对全班同学说:“大家一起把眼睛闭上,然后扒在课桌上,我们安静的听***把文章念完,好吗?”现在在开公开课,学生们也很自觉,课堂马上安静下来了。我听到***的声音慢慢清晰了,洪亮了,双手也不再发抖了……分多钟后,她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完了,微笑的走下讲台。我也很高兴,并且用左手啪了右手几下,底下的学生马上跟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堂课就需要教师要有课外知识和应变能力,更需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2.3 教研组的同事和同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补长短。听过李钢老师上课的同事都很羡慕他在课堂上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内外知识的口若悬河,这样的长处是我们年轻老师的奋斗目标。在一节公开课上,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钢老师不追求收集资料的多少,而在于收集资料的方法,他在课堂上教会了学生如何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地理资料,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詹老师的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陈老师的板书则写得非常漂亮。林老师能很好的跟学生打成一片,融合成温馨而又有激情的课堂氛围。而同行的不足可以让我们减少失误的机会。
  
  3 公开课真实吗
  
  但是现在的公开课真实吗?有人形容:常规课是水,细水长流,公开课是酒,浓烈芳香;公开课是爱情而非婚姻,这话说得经典。从侧面反映了公开课的不真实。我认为理由有三点:
  3.1 准备非常充分。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会为了一节公开课,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撰写教案,打印文章等等,至少准备一周以上,有时候甚至一个月。连组长都说过,她为了第2天的公开课,晚上赶课件赶到半夜2:00。我有一次因为班主任工作烦杂,上班时间没法完成准备工作,只好周六跑到办公室自己来加班。还有一次,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自己买巧克力等奖品来发给主动举手的学生。这样的“劳民伤财”,难怪有的老师开始对公开课说“不”了。
  3.2 注重技巧和细节。一般开公开课,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语气、眼神、服装,甚至也要求学生注意这些细节,但是有的公开课带有很明显的表演性质。在公开课《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上,老师这样导入:上周布置同学们进行水资源调查,同学们取得了很多成果,老师对同学们的成果进行了整合,并请班长主持分组汇报各自的成果。本节课带有很强的课改探讨色彩,课件非常精美,师生互动自如,尤其是上台汇报的学生落落大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课后我们了解到“上周”正是期中考试时间,而且这样的活动也是很难在一周内形成如此完美“成果”的。站在讲台上,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听课老师,更有我们的学生。公开课的一次次“表演”以及平常课堂上也许是不经意的不真实,都有可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对教育的诚信甚至对社会的诚信产生怀疑。
  3.3 完美地控制课堂节奏。用图片、影片、文字资料等丰富多彩的视频导人新课,接连不断的问题涌出,必不可少的讨论或者小组合作,情节紧扣的环环相扣,在临近尾声时达到高潮,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戛然而止,让在场的每一个听课者都感受到这一个波涛汹涌的过程。
  在开设《“祖国心脏”——北京市》时,我严格按照这个程序上课:
  A、北京的自然环境
  介绍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问题情境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背靠群山(燕山、太行山),面向大海,与渤海的距离仅150千米;
  优越性表现在:交通位置更为突出,是联系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重要通道;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
  出示北京市地形图,北京的地形特征:西北高,东南低。
  阅读课本P30“北京之夏”,思考北京的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北京的人文环境(情感酝酿、学生介绍):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科学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有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洞、颐和园、天坛等,全国的交通枢纽、全国的经济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
  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
  北京的选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C、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在高潮时结束)
  a、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水资源匮乏
  人文环境问题:交通阻塞、空气污染
  b、环境保护的措施(讨论:争当环保小专家)
  
  4 让公开课真实化
  
  4.1 事先不能排练预演。在课堂上,有时候节奏不是教师所能控制。同样是在上《“祖国心脏”——北京市》的时候,在“北京的人文环境”这个环节时,让两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一个是介绍北京的大学,另外一个是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他们2个共花了8分钟时间。超过了预期的时间,导致最后的高潮没有出现:环境保护的措施(讨论:争当环保小专家),来不及的得出最后的结论。课后同事们的评价是:在突出重点方面做得不好,如果把学生上台演示的时间拿来讨论“争当环保小专家:假如你是环保局长,你有什么好建议?”这个议题,作为难点的突破和课堂的亮点,那这节研究课就比较完整和有意义了。这样也教会了我如何更好的安排课堂环节,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课件。
  4.2 力争把随堂课当成公开课。只要学生能配合,平时就争取把每堂课都上好,尽力把平时最好的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发挥出来就行了。
  4.3 经常性的组织校内听课。这个建议,可能会有很多教师向我扔鸡蛋。但是这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确实
  是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益处显而易见,不仅大大减少备课量,而且对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同事们来听年轻老师的课,我想我是欢迎的,至少可以锻炼胆量,学生们也会比平时上课来得认真。
  总之,公开课是必需的,关键是如何让公开课更真实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作为自己的使命,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环节来营造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如果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的人,那么不管是公开课,还是随堂课,都将是成功的课。
其他文献
口语训练是当今小学生作文提前起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低年级要抓好这一部分的训练,才能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差,这与在低年级时不注重口语训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我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口语交际时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有的想说不知道从哪说起,有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说,还有的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有的想到了什么,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表达,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必要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本文在简要介绍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后,着重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环节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求,并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案
期刊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  解决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认识上第二次飞跃的主要途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具体问题情景与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存在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头脑中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二是不能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选择合理的物理模型;三是不善于发现题目中的隐蔽条件理顺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08年高考理科综合卷部分化学试题介绍解题的四个基本过程以及几种常见的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脱离题海,提高解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考;化学;解题方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隐性课程观认为,地理课程资源指学校、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如校园内利用地理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环保教育等,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为地理教学服务,并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地理;隐性课程;资源    根据隐性课程的观点,地理课程资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地图册以及各种教学参考书等,还应该包括学生生活中以及
期刊
如果说化学概念是知识网络中的“节点”,“物质的量”则是一个核心“节点”,它是连接着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是一个教学重点,同时化学计算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作为一个工具性知识,它放在高一化学第一章,当学生带着兴奋、好奇、期待、畏惧等诸多复杂情绪踏入高中化学世界时,他们的第一个较量对手就是“物质的量”的计算,这一回合较量的成败对他们整个高一化学学习信心至关重要。
期刊
[摘要]通才教育是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方式,是改革当前社会学教育的有益选择。通过对社会学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施通才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社会学教育中的问题。  [关键词]通才教育;促进;教学改革    1 什么是通才教育    所谓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即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与此相应的是专才,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
期刊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需要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点  [关键词]实践活动;转变;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作为正在探索
期刊
1 科学领导协作共研多角度开展    1.1 开展了“三全”教育研究:全体教师参与、针对全部特殊群体子女、实施全程监控教育。    1.2 加强课题研究领导工作。  1.3 我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制定规划,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座谈、经验交流。    2 科学管理协同教育全方位育人    2.1 协同努力,多重配合。对特殊群体子女家访、建立跟踪教育档案,从“父母离异的原因及现状”、“家庭环境
期刊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才存在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在21世纪的中国应当居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处于尖端教育的研究生教育更是处于这一战略的高端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离不开千千万万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正是基于未来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国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考量上的。知识型社会的时代背景要求广大的建设者具备较高的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