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养羊课程教学模式之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都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为例,总结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养羊与羊病防治》教学模式的探索情况,及取得的经验与体会,同时介绍了“分类指导,区别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养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养羊课程 教学模式 初探
  【基金项目】《养羊与羊病防治》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3-2015)
  【中图分类号】G 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88-02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畜牧生产理论,具有畜禽饲养、畜舍设计、畜禽繁殖、畜禽疾病临床诊断治疗、防疫检疫技术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现设有畜牧、兽医、畜牧兽医、草原、卫生检疫、宠物等6个专业,包含高职、中职2个层次,面向新疆和疆外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民、汉兼招。目前,全系有在校学生2000人,学生主要由维、哈、蒙古、汉、回、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构成,其中以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非汉语)的学生占到75.58%。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于基层农牧区,汉语基础不够扎实,口语表达能力与作文水平也参差不齐,给专业课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我们借助《养羊与羊病防治》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针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班级如何做好养羊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供同行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1.养羊课程的设立与发展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养羊业是新疆畜牧业的优势产业。2012年底,新疆羊存栏数3013.37万只,占全疆牲畜存栏数的80.96%,占全国羊总存栏数的12.05%,位居全国第一;羊肉产量为52.65万t,占全国羊肉总产量的12.74%,位居全国第一[1]。伊犁河谷地区绵羊存栏397.81万只,年产羊肉6.0万t,绵羊毛1.43万t,产羊皮312.68万张,山羊皮23.40万张,是新疆重要的畜产品基地[2]。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动科系的前身是伊犁畜牧兽医学校,自1956年成立伊始,就根据当时新疆畜牧业的现状,设立了《养羊学》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养羊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当地乃至全疆养羊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
  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时期,畜牧业生产逐步朝向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畜牧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职业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先后又设立了《羊生产》《牛羊生产》等课程。2006年起,遵循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方针,新设立了《养羊与羊病防治》课程,将其建设成为一门“养”“防”一体,既体现职业教育理念,又具有新疆草原畜牧业鲜明特点,兼顾绵羊养殖复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实用性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热爱养羊业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养羊”与“羊病防治”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胜任养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岗位工作,也可为考取动物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目前,《养羊与羊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动科系的养羊课程教学团队有18名成员,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各有9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平均年龄38岁,双师比例达88.8%。专任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和学生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有4名成员还被养羊企业聘请为技术顾问;兼职教师都是来自于养羊企业的技术高管,有高级畜牧师或高级兽医师等职称,属于行业专家,在学生协岗、顶岗实习期间担任实训指导任务。动科系现有的羊毛分析实训室、繁殖实训室、疫病检测实训室、饲料分析与检测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传染病实训室、动物检疫检验实训室和临床诊疗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动物医院支撑着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与新疆巩乃斯种羊场、新疆日发新西域牧业有限公司、新疆美利奴细毛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新疆著名养羊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按照优势互补、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建设和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
  2.对养羊课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于偏远的农牧区生产一线,且汉语言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养羊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养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借鉴了“分类指导,区别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授课伊始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份《养羊课程学习调查表》作为课程作业,调查表除填个人的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以下必答内容:一是来学校之前对养羊业有无感性认识?二是否有接触养羊生产环节的经历?三是今后是否有从事与养羊生产相关职业的意愿?以了解学生的汉语能力、兴趣爱好和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然后,按照对养羊课程感兴趣的程度,将该班学生分成“不感兴趣”“有一定兴趣”“很感兴趣”三个大类;最后,遵照“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以满足生产岗位需要为标准”的培养宗旨,以理论知识“适用、实用、可持续”为原则,实践技能以达到熟练的水平为目标,为三类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进度,以确保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任务。
  第一类对养羊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通常来自于大中城市或富裕家庭,其人生志趣不在畜牧养殖领域,他们不喜欢“养羊”也不具备相关知识,但汉语言水平较高,口语流畅,表达能力较强,这类学生约占全班总数的15%左右;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采取了“技能递进、工学结合”的课程培养模式:即根据养羊业的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完成养羊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在养羊企业只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观摩学习,然后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其他技能训练,期间采用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和岗位(工种)技能层层递进的形式来引导他们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看起来他们似乎单纯以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然而往往经过本课程的知识拓展后,同样也为他们今后就业和自主创业夯实了基础。   第二类对养羊课程“有一定兴趣” 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养羊知识但很模糊,他们对畜牧养殖业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良好的悟性,有在畜牧养殖行业发展的意愿,他们通常来自于广大的农村牧区,在成长过程中对畜牧养殖业有所耳濡目染,但他们的汉语言水平及口语表达能力均不高,这类学生约占全班的60%左右;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采取“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完成养羊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在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产实训,按照生产季节选择绵羊人工授精、种公羊饲养管理、基础母羊饲养管理、接羔育幼、春季防疫、种羊品质鉴定、机械剪毛、羊毛分级、绵羊体内外驱虫等生产任务作为学习重点,由兼职教师全程指导,使学生在生产中体验职场规则,积累职场经验。在毕业实习期间,他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养殖企业(如马场、牛场、养禽场或特种养殖场)进行后续学习,实习的内容可能与养羊课程无直接的关系。
  第三类是对养羊课程“很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草原畜牧业发达的牧区,或者本身就是牧民,他们对养羊业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与极好的悟性,毕业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从事养羊生产或与之相关联的职业;一般情形下,这类学生的汉语言水平略低,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都不高,他们约占全班学生的25%左右;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则参照“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即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其余的大部分课程在校外的养羊企业中完成。在为期2个月的顶岗锻炼期间,既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又可为企业解决生产季节人手紧缺的问题。通过与企业生产环境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了解就业环境、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行业发展等真实情况。这类学生在完成本课程规定的基本技能学习后,在毕业实习期间,还要推荐到规模养羊企业进行后续的技能强化。
  3.主要体会
  在《养羊与羊病》精品课程建设期间,我们采用“分类指导,区别培养”模式进行授课的有14个少数民族高职班计512名学生;本课程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理论+实操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者197名)为38.48%,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全面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些学生毕业后,有426人从事了与畜牧养殖相关的职业,占统计学生总数的83.2%,其中从事与绵羊养殖相关职业的学生121人,占学生总数的23.63%,就业结果与课程初始的调研预测结论基本相近。
  3.1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养羊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养羊课程的特点及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实际情况,在采取现场讲练结合法的基础上,还可结合不同的学习情境及学习任务与训练内容,适当地运用现场教学、互换角色、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如在绵羊品种识别、羊毛分级、人工授精器械的识别与消毒等项目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可同时进行听、看、学、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借助《养羊与羊病防治》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PPT、图片库、视频库、试题库,可供学生查阅并及时掌握最行业、产业动态和新技术应用,也可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3.2与规模养殖企业紧密协作可确保课程教学的质量
  养羊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与企业生产季节紧密配合,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是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础。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课程要以养羊企业各生产环节和岗位要求为标准,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主要的教学任务设置在养羊企业完成,学生一边从事生产,一边总结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总结。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和设计基于生产过程的教学任务,突出“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有利于培养出适合企业、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再者,通过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也可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锻炼教学队伍,真正地实现全面发展和互利共赢。
  3.3将养羊教学与“羊文化”联系起来可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羊在六畜中占据首位,这就为古代人将情感价值投入并凝聚到羊身上提供了物质基础[4]。大量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都表明“羊”已不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家畜存在,而是作为一种“观念”或者说“精神”渗透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它甚至渗透进中国人的性格之中,似乎只有他才能够准确地表达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5],通过对字源、语源进行文化学研究,我们还能捕捉到大量关于羊与早期文化生成关系的信息[6,7],这些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都可以丰富养羊课程素材,因此,我们认为养羊课程的讲授不能再局限于养羊生产的层面,还应该与我国的传统“羊文化”相结合起来;同时,在讲授养羊课程时,详细讲述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畜牧专家在羊品种培育中的辛勤劳动与斐然成就,让学生知道在我国养羊生产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地方品种的形成过程之中,各个兄弟民族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如维吾尔族人民于和田羊与麦盖提羊、哈萨克族人民于哈萨克羊、蒙古族人民于蒙古羊、藏族人民于藏羊等等,这些同样属于现代“羊文化”的新内容,这样既可以提高养羊课程的吸引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各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 苏尤力,杨奎花,王惠,等. 新疆85县市牛羊肉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分析[J].草食家畜, 2012,(01): 19.
  [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2012.伊犁州统计局编,2012,9;内部资料准印证(2012)156号.
  [3] 宋家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 王保国.羊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新诠释[J].中州学刊, 2006, (03):196-199.
  [5] 刘波.姜炎崇羊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4(03):62-66.
  [6] 邱晔.审美视角下的“羊文化”解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2(10):135-137.
  [7] 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古迹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杨菊清(1964.10-),男,湖南宁乡人,博士,农业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绵羊科研、育种、生产与教学工作。Tel:13369820333;E-mail:497210459@qq.com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类社团作为高校文化载体,承担着特殊的文化传承重任,社团的发展路径对社团的发展、校园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办本科院校的传统文化类社团基本情况、学校文化背景及社团存在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传统文化类社团在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该类社团的发展路径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 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64-01  春天过后,暴躁的、火辣辣的“夏小姐”又悄悄地来了,她身穿绿衣裳,无处不在......  小草是绿的,自从它在春天蹦出脑袋,它就无时无刻地表演着自己;在微风中,它好像在向其它小草炫耀自己的绿衣裳,又仿佛在万草之中翩翩起舞;雨后,小草叶上的露珠又好似向苍天招手,感谢给了它生命而流的泪。  树也是绿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75-01  我的老师姓冯,她是个严厉又温柔的老师。她长着一头长发,经常披肩;大眼睛下一个不高不矮的鼻子;下面有一个小嘴巴。  有一次考试,很多同学都考得很差,可老师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们,而是温柔地跟他们说:“这次只是有一点小小的误会,下次就会很认真地去做的了,对吧!”“对”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于是同学们都暗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74-01  转眼间就到了2035年,这是一个高智能的时代,什么东西都是全自动的,在这里我是一名伟大的发明家,我也发明了一个特别的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像人一样灵活,他也有人的情感,它还可以知道人的健康指数;如果人的健康指数偏低,它就会拿出对应的药给人吃;它不需要充电,它能源是主人给它的赞。赞越多它
期刊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的高等学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是时代的要求。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概念、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性综述,为做好移动互联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海口经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hjky15-25)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7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去深入揣摩、品味文本的思想感情,感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91-01  2013年9月,我通过自己锲而不舍的追求实现了盼望已久的愿望,考上了国家特岗教师并有幸的被分配到离市区不远的小学任教,担任数学教师,学校安排我带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由于刚分配到学校不久,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都不了解,彼此之间还很陌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观察,我发现三(2)班缺交作业的
期刊
【摘要】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学语文也一样,要靠积累,多读多写,没什么捷径可走 。  【关键词】现状 透视 积累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 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01-02  一、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透视  1、囊中羞涩  学生一写起作文来,依旧“囊中羞涩”——头脑空空,字、词、句等素材贫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时,也总是结结巴巴,不能畅所欲
期刊
【摘要】数学离不开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希望对今后计算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教学 数学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04-02  《上天的蚂蚁》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有一棵树高得插入云霄,一位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巨人,这是一棵通天树,巨人虽然很想去天上看看,可他看到树太高了,没有信心爬上去,白胡子爷爷一直鼓励他,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而一只小小的蚂蚁却自信地认为自己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个故事,通过巨人和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