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我们拥有相同的彼此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苏庭苇刚转学来时,班上的同学就在背后嘀咕,说她一个农民工的孩子还穿得那么朋克,还有的说她长相还行,就是气质太低俗。苏庭苇我行我素,充耳不闻。她一点都没有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从进教室起,脸上就挂着不屑的表情。
  前桌的男生很八卦。在苏庭苇来的第二天早上,他就转过身对我说:“哑妹,你和那个乡下人同桌,以后有罪受了。”“你才哑呢?”我白了他一眼,很反感别人叫我“哑妹”,也很反感他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搬弄是非。
  没想到正在那时,苏庭苇进教室了。她不屑地撇撇嘴,然后大摇大摆越过人群如芒的目光,“叭”地一声,远远就把手里提着的书包扔到桌子上。我吓了一跳,恼怒地抬起头想嚷两句时,却迎来她目不转睛的对视,顿时哑了。她的气势如虹,完全把我镇住了,同时也把其他同学镇住了。
  她无所谓地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借过。”然后没等我起身,硬是挤进她靠墙的位置。我呆若木鸡,思维有片刻的停滞。这女生真奇怪,比男生还大大咧咧。她穿牛仔服,板鞋,头发却是精心地扎成很多小辫。
  我捧着语文书,目光却偷偷地在打量她,心里有些忐忑。这女生不会很难相处吧?我知道自己比较懦弱,遇事总是一忍再忍,但我知道,很多时候,忍,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就像以前的同桌岳长征,他一直纠缠我,给我递纸条,发短信,跟踪我回家,我再三求他不要打扰我,他却威胁我。想过要告诉老师,但又害怕他被处分。毕竟是同桌,我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可后来对他稍好一些时,他却开始造谣,说我在追他,甚至于还把他用手机偷拍我的照片PS后贴在了学校的宣传栏里,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百口莫辩,成了学校最大的笑话,成绩也一落千丈,直至我转学……
  “看什么看?眼睛都呆了。”在我陷入回忆时,苏庭苇突然瞪着我问。
  我急急收回目光,盯着书,却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
  B
  在这所普通中学,我很孤单。我感觉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总是格格不入,可能是因为经历了以前的事情吧,我害怕与人多说话,更反感主动来搭话的男生。真有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
  班上的同学很活跃,他们整天呼朋唤友,追逐打闹,一群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我一点都不羡慕别人的热闹,沉浸在书山题海中独自快乐。身边没有了讨厌的岳长征,我感觉整个人都重新“活”过来了。只是这里的学风很差,大家都在忙着玩乐,我在学习上没什么竞争对手。只是,我努力了,却被其他同学认为“假正经”,他们常在背后嘲笑我。
  苏庭苇的到来,又让我惊恐不已。看她嚣张的样子,我感觉她一定不好相处。每一天我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怕不小心招惹了她。还好,几天过去,苏庭苇虽然还是一副不屑的表情,但她没打扰我,也没有找我麻烦。
  我还发现,苏庭苇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不一样,她上课很认真。虽然她总是我行我素,走路时头扬得高高的,从不主动与人说话,但一上课,她的整个神情就变了。她的思维很敏捷,老师一提问,她就举手,而且每次都回答正确。特别是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奥数题,我还完全没有思路时,她却又举手了,而且解题思路很新颖。我打心里佩服她,却没有勇气主动对她示好。虽然同桌,但我们很陌生,一直没正经交谈过。
  苏庭苇到来后的第一次各科小测,我们俩的总成绩居然一样,并列第一。有同学嘀咕,说我们互相抄袭。我很委屈,明摆着的事情,他们也要瞎说。我知道这次考试,如果我不是英语满分的话,我肯定考不过她。除了英语,她其他科目的分数都比我高一点。
  遇见一个强悍的对手,激起了我的好胜心,我决定好好与她较量一番。班主任像是拣了一个宝,对她赞不绝口,当然也一起表扬了我。那些平时爱抄作业的同学开始与她拉近关系,但她眼睛一瞟,转身走人,根本不搭理别人的热情。我也反感别人抄作业,早把班上的同学得罪了,只是我成绩好,为人低调,他们除了叫我“哑妹”外,倒也没有为难我。
  我感觉得到,对于和苏庭苇并列第一,她是吃惊的,她肯定没想到,平时闷声不响的我居然会是她最强劲的对手。和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从来不主动举手。我读懂了她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信息,在她邀我放学一起回家时,我接受了。
  我们的友谊建立在互相欣赏上。她说我和其他城里人不同,说她反感舌噪的人,喜欢我安静的样子。我没想到她会这样说,脸微微烫了起来,只是她的真诚,我能感知。我也很喜欢她那副无所谓的心态,喜欢和讨厌都表现得那么坦然。
  C
  和苏庭苇熟悉后,我感觉到她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潇洒,她其实是个有些忧伤的女生,只是她把这一切都用她的伪装掩盖了,她不想被别人看见她的脆弱。
  和所有女生一样,苏庭苇也爱美,但家里经济拮据,她不可能去买那些漂亮的公主裙,唯有牛仔服耐穿,而且好搭配。她一直跟着在城里打工的父母东奔西走,去过几个城市,转过几次学,身边从来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以前的同学根本没联系,她总是转校生,熟悉一群人后又要离开,然后再融入。小时候,因为是外来农民工孩子,她常被城里的同学欺负,后来长大了,她学会了用漠然和排斥的方式面对身边的城里人,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
  她对城里的学生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我知道,这和她一路走来在城里遭到的白眼和冷漠有关。只是我没想到,她居然接受了我。
  “我听过班上的同学讲你以前的事,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同桌一段时间,我也感觉得到,你和其他城里学生不一样……”苏庭苇平静地说。
  听她说到我以前的经历,我沉默了,脸却涨得绯红。
  “不能太软弱。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可能得到尊重。”苏庭苇继续说。
  她一直很努力学习,成绩很好,但每一次转学,父母都要费尽周折,到处求人。如果可以安定下来,她父母也不愿意她这样一次次转学,但做建筑工人,哪有工程就得跟着工程队一起走。苏庭苇说,乡下人没什么本钱,想单枪匹马在城市里打拼太难了,可能连个苦力活都找不到来做。她的父母没什么文化,除了建筑工,别的也干不来。看着父母每天那么辛苦,却挣不到什么钱,她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考上大学,学到真本事,才会有出头之日,才能分担父母的艰辛……
  苏庭苇还告诉我,她的父亲年轻时特别喜欢唱《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孟庭苇,二十年过去,父亲满脸沧桑,孟庭苇却依旧不老。因为父亲的喜欢,在她出生时,她也叫“庭苇”。苏庭苇学会了所有孟庭苇的歌,在父亲忙了一天回来时,她会轻声为他唱上一首,她知道那一刻,父亲是开心的,很满足。
  “每个人都有不可复制的往事发生,你是,我是,父母也是,我们都将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行……”苏庭苇讲到后面时,声音渐渐哽咽。
  我明白苏庭苇的忧伤,就像当初我被众人嘲笑时,那种彻骨的心痛。
  我们约定好,做最强劲的对手,亦是最好的朋友。我相信一定可以的,因为我们都有一段不可复制的往事发生,我们需要真正的友谊,我们懂得珍惜,我们有相同的梦想。
  最重要的是,我们读懂了彼此间的真诚,惺惺相惜。感谢,让我们遇到彼此!
其他文献
1  超市的付款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等待着付款。突然谁的手机响起,一个年轻妈妈温柔的声音:“宝宝,别哭啊,妈妈在给你买好吃的呢,马上回来,你乖乖坐着别动啊!”“怎么?孩子一个人在家吗?”一个声音关切地问道。“刚五岁,我看她睡着了,想出来买点东西……”年轻妈妈笑笑,有些无奈,有些焦急。“那站我这吧,我不急。”一个胖阿姨说道。“我也不急,我这靠前,来我这。”另一个好听的声音响起。“五岁孩子自己在家
一  我是一个胆小内敛的女生,在班上寡言少语。可即使这样,同学们也不肯放过我,只要有机会,他们就爱捉弄我。于他们而言,可能只是一次玩笑,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伤害。我想摆脱这样的窘境,但不知要如何做?面对这样的事情,只有沉默地面对。  二  蓝冰转学来的第一天,一脸自信地站在老师身旁向大家作自我介绍,话音才落就博得了如雷般的掌声。看着他微笑的脸,我心生羡慕,他可真行,才刚来就那么受欢迎。我还听到身后
以生态的视角重新解读《老子》,其思想不仅符合生态审美教育的特质,即形象性、情感性、和谐性和亲人性;而且为生态审美教育提出了实施纲领和具体法则,即道法自然,慈、俭、不
…… 一 ……  我伏在案头写作时,不禁回过头去打量着那个已在床上睡得一臉坦然的女人。  那个女人,微高的颧骨,细长的眉毛,一双眉眼比醒着时略增了几分柔情。  那个女人,从我出生前就和我在一起,一直到现在,徘徊在我身边,从不曾离开。  那个女人,我叫她——“妈”。  至于那个女人在我心中的形象……容我再仔细想想。  …… 二 ……  我妈她绝对是个强悍的女人。  其实“强悍”这个词涵盖的东西很多,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an irrigated intercropping field in Zhangye Oasi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in 2004, the characteristics
韩一杭:听说1980年代的华师大文史楼里有一个通宵教室,里面时常坐满了形形色色写小说的人。您当时也是那个通宵教室的常客吗?  李 洱:那个教室也是中文系上课的教室,文史楼一楼西头南边那一间,很大。我还记得它的窗子外面有特别茂盛的夹竹桃,一到晚上啊,暗香浮动。但据说,它带有某种毒性。很多人和事,包括有一些老师的细节,我都还记得。有个叫邓乔彬的老师,他教古代文学。他曾把我留下来,希望我以后能做古典文学
1  无论是微信,还是QQ,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开场白就是:“在吗?”  问完一遍,没人回答,还是问:“在吗?”  你指望我能怎么回答,不在?  最开始的时候,作为一名不会说谎的强迫症患者,无论手头正在做着什么,只要一看到这句话,我都会忍不住在百忙之中回答:“在的。”  然后,对方就开始了漫无天际的聊天模式。而我最开始拿起手机,可能是想给我的客户汇报数据来呢。  不仅如此。久而久之,我发现问我在吗的人
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对文学欣赏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欣赏课应回归文学艺术的审美本性,使学生接受生动有趣的文学审美教育,获得审美愉悦与情感体验,培养学
为了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中国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技术交流网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学组,于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山西太原召开
作为中国现代悲剧经典,《雷雨》和古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在“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两部剧作的文本分析,探讨《雷雨》中“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