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亚细亚现象·中国道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角度看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82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被空间关系中介了的时间关系的历史展现.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实际地崛起,使历史逻辑的时间性展现获得了一种横向的空间性意义.人类通过普遍的交往,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再按照同一路径和模式走向最终的历史目标既成为可能也成为必要.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亚细亚现象".这种个案性使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既是能够的也是必要的.这就从学理层面上为东方国家按照自身的历史特质,走出一条区别于西方的独特道路开辟了可能性,由此决定了"中国道路"的选择和方向.
其他文献
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千百年来晋绥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处境极为艰难.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进入晋绥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政府开展各种形式的妇女运动,主要包括引导妇女参政议政、组织妇女参加生产运动、动员妇女支前参战、改造传统婚俗制度、开展冬学教育等,极大解放并提高了妇女地位.在晋绥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党从关注和解决妇女切身利益着手促进了妇女解放,强化了妇女组织建设,指出了民族团结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法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妇女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自愿性”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底和核心,在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中尤为重要.未成年人认罪认罚自愿性旨在实现控辩平衡、特殊处遇和权利保障的基本目标.然而,其自愿性极易受到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全的影响而陷入认知困境、心理困境、制度困境和价值困境.因此,在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中,要充分发挥律师的帮助作用,强化法律监督,加强司法审查,注重权利保护,进而全面实现认罪认罚案件中对未成年犯罪人自愿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