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其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家庭教育在对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关键。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道德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91-01
  衡量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高低,不仅只看他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判断,也要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道德规范。通常说来,后者更加重要,因为道德行为更能表明一个人所具有的道德水平。
  一、道德情感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道德情感影响儿童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接受和理解,同时也影响着儿童道德行为的决策和发生,推动儿童道德人格的形成,促进儿童对客观事物的了解。
  (二)道德情感在个体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道德情感影响着人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和调节、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对于儿童来说,培养其道德情感,不仅有助于到他们的个性、道德、人格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是为他们适应社会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家庭教育对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意义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家们都将家庭教育看作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将家长看作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儿童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先导性。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很多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重要习惯和态度,大多是在其幼年时期形成的。所以,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其幼儿期就应该得到重视。父母要把握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2.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家庭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以亲情为基础的教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情,是其他教育所没有的。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使得教育充满情感,更容易感化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深厚,感化作用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3.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一个人一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随时都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地教育和影响着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持续的,并有一定的顺序性。父母能够根据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发展水平的程度,为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从而促进儿童的持续发展。
  4.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和权威性。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与子女慢慢形成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这是其他教育中所不能拥有的。同时,子女生活在父母为其提供的物质环境中,依赖于父母。子女听从父母的教导,尊重父母,与父母产生深厚的感情。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二)家庭教育对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重要意义
  1.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关键的一环。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水平决定了所培养的儿童的发展水平。古今中外,人们都异常重视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儿童的可塑性最大,如果早期家庭教育良好,能够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有利儿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
  2.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以自己的崇高品质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孩子的言行举止,通常表现出他所接受何种的家庭教育。这充分强调了父母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3.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全面、深刻而持久。家庭作为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对儿童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从小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长大了也会具有同情心,能够关心体谅他人。相反,如果是生活在破碎而不幸的家庭,只会让孩子自卑,更有甚者,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正如美国学者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道德情感培养的策略和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
  良好的道德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感的培养,而且还有利于其修身养性和文化学习。儿童的道德情感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取决于他们后天所生活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进行文学与艺术的陶冶
  掌握正确的道德教育的方法,是激发儿童道德情感的关键。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为培养儿童形成良好性格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家长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学艺术资源,为孩子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使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内心接受道德情感的影响,这对形成其健全人格,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
  (三)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如我们要求孩子热爱学习,自己就要刻苦勤奋。在家庭中,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要以自己乐观、开朗、热情来感染子女,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四)参与实践,重视行为训练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生活实践,是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道德情感不仅仅只是表面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道德行为的发生。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创设德育场景,让孩子亲身参与其中。所以家长要给儿童提供机会,重视行为训练。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情感教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张松德.激发道德情感与投身道德实践辩证统一——道德教育途径的新探索[J].道德与文明.2008(4).
  [4]肖详.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哈尔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
  [5]王海明.论言教与身教.(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3期.
其他文献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人们求职和升职的重要筹码,每年都有很多人奔波在考证的路上。9月份可以说是考证的旺季,很多人走进考场,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在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记者随意翻看了几份求职登记表,在职业技术资格一栏中,几乎每个求职者都填写了一至三个甚至更多的职业资格证明,其中以文秘、财会、计算机、物业管理、法律等专业居多。在一些求职者看来,职业资格证书俨然就是"就业通行
摘要:伴随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教师实践智慧也备受各界关注。受此启示,高中政治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轮番式的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以探索出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智慧。高中政治课作为德智功能兼备的必修课程,其教师实践智慧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课程教学论等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内容和范围相对宽广,但对具体的学科高中政治课中教师实践智慧的探讨较
在中国不断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人们不断接触到西方文化,如何能够更为顺畅的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由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并且收到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设计等方面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中仍然只重视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传授,缺少文化方面的教学,学生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含义了解很少。  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是取得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许国璋发表“
摘 要:美术教育的范围及其广泛。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不可或缺。在进行美术教育工作中,不断汲取传统绘画精神,在历史积淀和现实发展中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将传统绘画精神拓展到美术教育领域中,并身体力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绘画精神;情感;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
作者简介:郭玉高(1976-),男,汉族,河北文安人,天津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摘要:为适应培养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大趋势,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的从授课方式、仿真配套、综合实验、设计过程、成果形式、展现方式、评价手段等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包括积极动手、自主思考、设计能力、展现自我等在内的多方面综合素质。  关键词:化工原理;实践教
到今天为止,我们的“三疑”课堂导学模式(简称“三疑”课堂)从谨慎设想到大胆实践已经一年了。有不少深层次问题在课堂实践中,从微观方面暴露出来了。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研究的拦路虎,必须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遇,尤其是有些问题是伴随教师专业成长的,很有探究的必要。  近期,关于神似“三疑”与形似“三疑”的探讨,就非常有意义。  我想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三疑”课堂结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