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肿瘤相关性炎症或肿瘤相关治疗导致骨髓抑制(主要是放、化疗)引起的贫血。肿瘤相关性贫血可以发生在肿瘤诊治的任何阶段,其发生与肿瘤类型、分期及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2012年国内的调查显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为60.83%,其中轻度贫血40.84%,中度贫血15.67%,重度贫血3.47%,极重度贫血0.84%。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分别为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研究显示,肿瘤相关性贫血会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而通过合理的治疗,纠正贫血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肿瘤本身及其并发症(如肿瘤侵犯骨髓、溶血、失血、肿瘤相关性炎症等)、治疗手段引起的骨髓抑制(化疗、放疗等)等有关。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目标为"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红细胞输注需求"。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补充造血原料(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及输红细胞治疗为其常用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