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米索或依沙吖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米索)或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和对照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组),每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阴道出血量、完全流产率及术后清官率。结果:两组患者总产程时间及完全流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宫缩发动时间、阴道出血量、清宫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较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引产宫缩发动时间早、阴道出血量少、术后清官率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方法;阴道出血量;术后清官率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0078-01
  目前,中期妊娠引产方法主要有依沙吖啶引产、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引产、米非司酮配合依沙吖啶引产等。本中心比较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米索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8年9月~2011年8月在徐州市云龙区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10月以前系云龙区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并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患者,年龄23~42岁,孕期14~24周,均确诊为宫内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法;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法。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等辅助检查。均无依沙吖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禁忌证。两组孕妇基本情况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引产方法 观察组患者晨空腹(服药前后2h禁饮食)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进行引产;对照组晚6点给予米非司酮50mg空腹口服,次日晨和晚上6点各给予50mg空腹口服,第三日晨7点给予米索前列醇0.6mg置于阴道后穹窿。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阴道出血量、术后清官率及药物不良反应。
  1.4引产疗效标准 完全流产:用药后72小时内分娩,2周内阴道出血停止,复查子宫内无胎盘胎膜残留;不完全流产:72小时内分娩,但复查子宫内有胎盘胎膜残留,需进行清宫者;引产失败:72小时内未分娩,或伴大量阴道出血或出现子宫破裂先兆等情况,必须更改引产方法或进行钳刮术终止妊娠。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s±s)表示,两组比较行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孕妇引产后效果比较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出现胃肠道反应7例(14.89%)和6例(12.77%),均自行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均未发生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依沙吖啶是过去临床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首选药物,可使胎盘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坏死,促进羊水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胎儿排出。临床资料表明,如单独使用依沙吖啶引产不仅引产时间长,引产后蜕膜残留率高达63.4%,需及时清官,故存在清宫率高的缺点,为避免不良反应,临床常配合米非司酮使用。
  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E的合成物,可刺激宫颈使胶原纤维分解,促进子宫收缩和宫颈软化,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阴道放置则能降低不良反应。米非司酮与米索联用可加速宫缩,迅速促使宫颈软化并充分扩张,使产程进展加快、缩短,促进胎儿胎盘尽快排出。但米索置于阴道后易诱发子宫剧烈收缩,使蜕膜中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组织显著充血和出血,故阴道出血量较多,且米索在使用米非司酮2天后再使用,延长了住院天数。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引产清宫率60%-70%,清宫原因60%-70%系蜕膜组织残留。本资料表明,观察组孕妇宫缩发动时间早,阴道出血量少,术后清官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引产效果满意。
  总之,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较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引产宫缩发动时间早、阴道出血量少、术后清宫率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012.3.3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