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宋元宝小平银钱赏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珍藏了一枚北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所铸“圣宋元宝”小平银质钱。
  
  该银质钱直径24毫米,厚度1.4毫米,币色银白,含银量在85%以上。该币制作精整,行书字体,钱文旋读,面背好廓完整,字迹清晰,笔触飘逸遒劲,顿挫有节,外露锋芒。背穿的左上角有一细月纹饰最为稀奇。与笔者收藏的另—枚同版式青铜钱如出一炉,别无二致,十分可爱。
  中国古代以贵金属金、银铸币的种类和数量,首推两宋时代,此时的方孔金银钱比较唐代已经大有增加,《武林旧事》一书曾记载在南宋首都临安府(今杭州)确有用金银钱购物的故事。但是这一时期的金银钱币主要功能仍是为朝廷吉庆祝功时的赏赐或馈赠所用,并非市场上的正式流通货币。因此存世极罕。目前常见的钱币谱书中所见的两宋金银钱约在十几种,包括南宋时期的福寿康宁、寿慈万春、天基万寿等宫钱或佛寺供养钱种类也就在二十余种,据史料记载,北宋宫廷与皇亲国戚都曾拥有众多的金银钱币,但是曾在与金军的战乱中大量流失。据《宣和录》记载:仅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靖康之乱”二月丙子金军攻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内宫哄抢金银钱币就达二十一万三千枚,或被销毁铸锭,或被改制金银器物及首饰,今又经过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因此目前的存世数量极罕。
  关于北宋的银质钱,据方药雨《言钱笔录》记载:“银钱自李竹朋银政和之说,同方有银大定,和银大定名称至今,同好师承遂牢不可破”。但是的子年对此类银钱多有怀疑。方药雨接着写道:“但近日尝见宋之圣宋、大观、宣和、靖康等小平钱确系纯银,且不同于元之大朝通宝、大德通宝,明之万历背矿银之意。”可见在上世纪初中国古泉币界名家方药雨先生曾见过圣宋元宝小平银钱,可惜未见拓片传世,也未再见实物,笔者遍查时下流行的各种古钱谱也均未见有“圣宋元宝”小平银钱之著述、拓片或照片传世。
  目睹历尽沧海桑田,劫后余生的古银币,令人深感世事的变化无常,昔日记载了繁荣奢华的一代盛世的物品,今日却成了凤毛鳞角的历史遗存。
  今借贵刊一角,将其公诸于众,愿与泉界朋友共赏。常言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今将“圣宋元宝”小平银钱与同—版式的小平青铜钱—并刊出,供泉界朋友鉴赏和品评。——编后语:
  “圣宋元宝”小平银钱为诸谱未载之珍稀品,此钱品相较好,文字清晰,包装亦老旧,叶君集得此品,真难得之缘也,惟图稍小,未能睹其细部。
  当今古钱价格飚升,似此珍稀之品,价格当不菲也。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我坐在北京“殷瑗庐”的客厅里,等候刚从台北来到北京的朱家声先生,他说要取些宝物让我开开眼。我想,“殷瑗庐”顾名思义应该是收藏古玉器的。殷者,殷墟出土的以玉为代表的物件;瑗者,内孔大的玉壁’也。谁知他捧出来的却是一批紫砂壶。这批壶有曼生壶、大彬壶、鸣远壶,更有吴昌硕的、赵之谦的、任伯年的、李叔同的、张大干的、齐白石的、徐悲鸿的……都是名家制壶,名家书画题款、名家刻制,也是名家收藏的。这些大书画家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