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行为监控设备推广应用情况分析

来源 :中国奶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jie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养殖场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奶牛行为监控设备逐步得以应用,并显现出功能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行为监控设备的推广应用对养殖场改进管理和提升效益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目前的推广应用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最后,对奶牛行为监控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玉米-大豆间套作下田间小气候的变化对大豆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以期为明确大豆对生长环境变化的反应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是不同大豆品种:南豆25(ND)、桂夏3号(GX)和贡秋豆8号(GQ),副因素为种植模式: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套作(RI)和玉米-大豆间作(SI)。于2018年,在大豆出苗后40、47、54和61 d对其主茎顶端的花芽进行连续性的形态学解剖观察,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进一步对大豆出苗后54 d的主茎顶端
为探究放牧条件下暖季牧草不同生长期影响牦牛生长的主要因素,采用3×2双因素设计,选取1、2及3岁生长期健康牦牛各25头,每个年龄段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放牧不补饲,试验组在归牧后自由采食精料补充料。经120d试验期,发现1岁牦牛的增重率最高、料重比最低,补饲组1岁牦牛体重与2岁对照组牦牛接近,牦牛育肥时间可缩短1年;夏初和盛夏两阶段,营养和年龄对生长期牦牛的日增重均存在极显著(P<0.01)的影响,且存在极显著(P<0.01)的互作效应;夏末,年龄对生长期牦牛的生长无显著(P>0.0
本文针对以产后低血钙、酮病为代表的奶牛围产期营养代谢病,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控制突破点和营养调控关键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围产期营养代谢病的综合调控提供依据。
奶牛育种是奶牛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本文对河北省近五年(2015-2019年)DHI参测场的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群参测规模、日产奶量、305d产奶量、乳蛋白率都有较明显的提升,生产性能改良效果明显。
本文概述了河南花花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模式.该公司采用“以养带种、以种促养,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发展模式,应用了智能化的饲喂管理装备,实现了青贮、饲喂、挤奶、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我国重要农业入侵害虫,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其优势捕食性天敌。论文旨在系统评价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以及同一地区两个种群的生物学差异。【方法】采集露地辣椒上的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在室内条件下饲养2—3代后,用带花的辣椒嫩梢饲喂西花蓟马,用西花蓟马2龄若虫饲喂南方小花蝽进行试验。采用两性种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阶段捕食率的研究方法,系统测定南方小花蝽和西花蓟马云南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力、捕食率以及预测种群数量
2020年是黑龙江省持续推进奶牛育种基础工作的第二年,省畜牧总站技术团队开始尝试在重点示范县的奶牛规模场集中开展奶牛品种登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奶牛体型评定以及基因组检测工作。2020年选取了省内某具有代表性的奶业大县作为试点,全年共计走访了10个牧场,完成了7个牧场的奶牛品种登记和体型评定工作。其中,体型评定总量为1012头,在为参测牧场提供的奶牛体型评定分析报告中,简要描述了示范县牧场奶牛群体的体型性状特征,筛选出了包括胸宽、腰强度、尻宽、后肢后视、中央悬韧带、前乳房附着、后乳房附着高度和后
产犊间隔对奶牛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某奶牛场2010-2018年产犊的荷斯坦牛共19748条产犊间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5胎产犊间隔最大(397.17d),第4胎产犊间隔最小(385.95d),第2、4、6胎产犊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初产月龄多集中在第25~26月龄,初产月龄在22月龄以下的产犊间隔最大(398.07d),初产月龄在31月龄以上的产犊间隔最小(384.14d),产犊间隔随初产月龄的增加而减少;2015年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大(398.1
本研究建立了液态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在定量称量的样品中加入乙腈直接稀释定容,经过涡旋振荡,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上离心,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过针式过滤器过滤,然后直接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进行检测。利用ESI源(正离子模式)、C18液相色谱柱以及SRM方法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n=6),平均回收率大于85%,线性范围为1~10ng/mL,最低检出限为0
【目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花色丰富,品种多样,通过测定不同花色品种在花朵开放期间花瓣花青素苷、类黄酮苷的种类和含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为牡丹花色的呈色机理及不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种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集蕾期(S1)、露色期(S2)、盛开期(S3)和衰败期(S4)等4个不同时期的花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花青素苷和类黄酮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不同花色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检测到6种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