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MBO运作中的法律障碍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0的合法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MB0的运作,但仍存在重要的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方面的漏洞。
其他文献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已经开张了,笔者认为此次深圳市场开设的中小企业板其实没有什么创新,深圳市场经历了一次新股发行停止与重开的轮回,新股发行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的"股权分置
【正】 在我国特殊的转轨经济背景之下,为保障国有经济的核心地位,“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流通”成为证券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特殊国情”
银行的内控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对于有效地实施内控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我国能源缺口在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稳定增长,而能源生产增长落后于能源消费增长。从1992年开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能源生产总量,我国已从能源净出口国转变为能源净进口国。1997年以后,中国能源生产进入长达四年的负增长期,1997——2000年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下降率为5.14%;1997——1999年能源消费也连续三年负增长。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从20
股票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购回发行在外的股票,达到改变本公司资本成本或股本结构的市场行为。……
<正> 俗话说,干一行,像一行。市场有内在的法则,行业有自己的规矩。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不是这个行当里的人,就不要在这里混。否则即使混得一时,也是提心吊胆,甚至误了大
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与立法问题,我主要谈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的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企业微观经营上的需要,更是大环境所迫。国际化的环境中,金融业就是按照这样的游戏规则进行的,你可以有种种理由搞你的分业,但是你没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所以说企业内部可以有种种需求,但是企业外部没有选择的余地。    金融控股公司是最理想的过渡模式    前
随着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注入资本金,如何保证所注入资金的保值增值即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央汇金公司向这几家银行派出的董事已经承担起国有金融资产代理人的重要职责。在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相继参股四大银行之后,银行董事会的建设将成为保障各方投资者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在董事会建设中,董事的专业经验和尽职程度、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明确的职责分工、严格的董事问责制等都是重要
现阶段依靠单一的私募化信托产品,特别是尚待规范的私募型信托产品,显然已经无法形成信托公司的核心利润的来源。信托业的出路在哪里?目前业内有人认为,信托业惟一的出路在于产品的公募化。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信托产品的公募化既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与规范化的私募信托产生排他性,并且真正实现信托产品的公募化,还需要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我们需要成熟的市场环境    实行信托产品公募化的一个核心前提
多校区大学是一个与单校区大学相对而言的概念。在美国,科尔和盖德将多校区大学界定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级(即四年制)校区组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