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育文化教育 促进大学体育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高校体育目标变革、体育改革入手,探讨面向新世纪,以体育文化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尤其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意识,加强素质教育,促进终生体育,作为今后体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大学体育 终生体育 体育教学
  
  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经过“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以动技能为主”的争论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转变,教学目标也由传授技能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换,向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体育转变。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体育必须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高校体育可以说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阶段,因为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将直接步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阶段所养成的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以及掌握的终身体育的理论与方法将对其今后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高校更要与终身体育相接轨,为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人们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教育也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中来。
  通过文献、分析、归纳和综述的方法,探讨了新世纪我国大学体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对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大学体育目标和理念的沿革
  自从1956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后,我国学校体育系统内部一直都有“体质论”和“技能论”之争。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在完成课的任务:增强体质、传授“三基”、为主要内容,技能占主导的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也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转变。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发,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其所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确立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2000年教育部本着促进学生的健康为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宗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堂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至此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也由传授技能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换。“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成为主流。从我国体育目标和理念的变革中可以看出在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淡化了竞技,把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现实条件和需求成为引导体育改革的主线。同时也可以看出目前的体育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物质方面),对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还有些欠缺。在对高校体育本质认识取得了共识,也容易导致对体育认识的简单化,这或许是今后体育改革的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大学生不仅在行为上喜欢体育,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体育精神,提高整体的体育人文素质。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适应受教育主体和社会的需求变化将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体育改革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
  2.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
  体育文化是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为依托,研究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体育现象,特别是体育运动中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等。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财富,是关于体育活动中各种规律的认识,它包括创造这些知识的各种形式,诸如对于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的科学研究,对运动过程及其效果的客观评价,对体育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于各种体育思想和观念、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法的探讨等。因此对高校体育中对体育文化中的精神层次方面的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
  2.2体育文化的一般表现形式
  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中的表现通常是以各种各样大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体育周、体育节、课余体育比赛等课余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竞技性和参与性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普遍接受的文化活动形式。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健身、娱乐,同时给大学校园体育注入人文精神,使其承担起提升大学生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道德理性的责任。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现代教育理念让学校体育的含义一改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意义,并正以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向社会学意义广泛的外延,使各大学都特别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人文熏染和人格重塑。在把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最具人文意义的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用于具有思想意义的体育教育的同时,学生也通过对体育的了解、参与、享受,自觉或自然地接受积极、健康的人文熏染和人格塑造。体育文化功能有利于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意识,娱乐怡情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强身健体功能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都符合当今体育改革的潮流。
  2.3存在问题
  目前体育文化通常在高校课余体育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主战场中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对某些体育活动的练习,而在精神层面的渗透还不够。这一方面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比较肤浅,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体育精神等体育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致使高校体育长期徘徊在主流文化之外。
  3.体育教学中落实体育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3.1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传播的理念。
  体育教师应该是传播体育文化的大使,从而提升体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从更高层次的角度认识体育。在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基础上,选择开设一些社会化、传统文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将可能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体现体育的民族特色。在高等学校的普通体育课教学中,应树立以“终身体育,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两条主线,培养学生体育文化意识。同时解决好师资、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促进体育改革到一个新局面。
  3.2促进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
  体育对造就人的强健体魄,培养人的顽强毅力、拼搏精神,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正确的体育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强化学习动机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力求切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在娱乐中得到教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会他们某些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使之终身受益。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欣赏体育比赛,客观的评价体育赛场中发生种种事件,促进全社会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
  3.3促进体育文化对素质教育的完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体育教师要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体育教学新观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革体育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体育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和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对身体素质、生理卫生、保健知识的渴求和了解的欲望得到提高,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符合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
  3.4以体育文化学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洗礼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陈旧、消极、腐败思想的冲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不忘教书育人。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富裕,体育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最易被现代大学生接受,教师应以体育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4.结论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文化教育成为大学体育一个不可的部分。体育文化教育作用不仅要体现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而且要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体育文化的渗透,促进大学体育向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的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这也是今后高校体育改革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使其在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促进体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促进大学体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胜.浅谈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接轨[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24-126.
  [2]王明惠.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功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A00):104-106.
  [3〕李悦宏.体育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3-85,93.
  [4]谭月华,向红.加强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J].四川体育科学,2003,(1):59-60.
  [5]段桂梅.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13-14,18.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讲述了针对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比如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着重阅读语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设置多类型问
一、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
数学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的逻辑能力培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同样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时代北京下
摘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面临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松散、社团物质条件差、社团活动品位层次低、社团内部建设不完善等困境;高校体育社团的出路应往指导思想科学化、社会化、管理制度化、自身发展良性化、外部条件保障化、机制激励化等方向上来。  关键词: 体育社团 功能 困惑 出路    1.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
2005年9月到2006年3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肉鸭中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使该地的养禽业受到了严重的危害,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此病的流行,特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实验旨在研究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对成年雄性仓鼠生殖损伤的作用机制及枸杞多糖(Lyciumbar barum polysaccharide,LBP)的缓解作用。将66只成年雄性仓鼠随机分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