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良好的语境中愉快学习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y_ch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是语言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良好语言环境的营造,得益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在于教师爱心的倾注,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本文主要论述了对新疆尼勒克县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双语学校语言环境的培育和营造,以及如何让双语学校的孩子在良好语言环境中愉快学习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双语学校 良好语言环境 营造和培育 愉快学习
  民族地区的孩子因为平常交流习惯用本民族语言,对汉语表达生疏,不习惯,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开设,让民族学生表现出无所适从,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暂时的困扰。而汉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汉语素养,提高他们的汉语能力,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是民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那么,如何改变民族学生汉语难学的现状,让民族学生喜欢上汉语,学好汉语呢?本人通过自己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现提出几点建议。
  我在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九年制中心学校长期担任小学低段双语教学工作,我校是寄宿制学校,从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全部都使用双语教学。简称“直通式”。2011年国家投资109万元,盖起了109平米的幼儿园,现在已经投入使用。这充分表明,我校的双语教学已向学前,幼儿延伸。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
  一、让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本地区的双语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的主要问题有;因我县农牧民居住分散,人烟稀少,以我们加哈乌拉斯台乡九年制中心学校为例,一些最偏远的行政村距乡政府、学校十多公里。而这些行政村的居民全是哈萨克族,他们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汉语,因此学习汉语会话得从幼儿园,学前班抓起。为了给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我在班里开展“手拉手”活动。在排座位时,即在一名汉族学生旁边安排一名哈萨克族学生,鼓励哈萨克学生用汉语会话。
  其次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汉语会话的习惯,哈萨克语多用倒装句,如:“他,我的铅笔拿。”我就及时纠正:“他拿了我的铅笔。”又如:“歌,我唱。”我也及时纠正;“我唱歌。”等等。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汉语会话就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流畅了。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民族学生除了养成良好的汉语会话习惯,还要养成良好、科学、规范的书写习惯;针对哈萨克族学生中错别字多的现象,我不厌其烦地讲解笔画笔顺;如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再把它形象化,如“囚”字,“先进人,再关门。”又如“送”。“先让人上了车,再开车。”这样反复讲解,学生的错别字,笔划颠倒的现象就减少了。
  二、创设良好的语境,让学生愉快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爱,这是连母鸡也会的,重要的是教育。”有人还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我教的小学低段学生年龄都很小,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无论在宿舍还是在课堂上,他们常常爱哭爱闹。我就耐心地让他们听故事、玩游戏,哄他们开心,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温暖。教育他们从小学会自尊、自强、自立。
  为了创设良好的语境,配合学校教学工作,我们多次开展了“汉语宝贝”大赛,在班里开展了“光荣榜”“小红花”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学汉语,讲汉语,谁的普通话讲的标准,就贴一朵小红花,谁认识的汉字多,就给一个红五星,谁说出的汉语词语最丰富,谁就能得一本小本子。这样,一个讲汉语、学汉语、用汉语的氛围逐渐形成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或者不批评,在课堂上我讲得最多的是:“XXX汉语讲的真棒!”“XXX的课文读得棒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凝聚兴趣,从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一种强烈的“学习是我的需要”的自我认知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可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给学生出字谜,打擂台,比谁猜得又快又准,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悦,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语境中愉快学习,茁壮成长。
  三、充分利用教育优势资源,形成合力
  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语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还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可以放汉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在双语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我校的双语教师不再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我们在多媒体教室,看动画,听双语教学的示范课、优质课,寓教于乐。效果很好。我们也注重与各任课教师双向交流,形成合力。数学老师们发现;哈萨克族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往往式子题都能做对,一旦换成应用题,错误较多,原因是不会认读,不会分析,演绎,说明汉语基础还是不牢。这样,学生的认读就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了,各科任教师都要形成合力。
  随着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幼儿、学前班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和学生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知识。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双语教师,尤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平凡的岗位上,虚心学习,戒骄戒躁,百尺竿头,争取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冯文艺编:《汉语语境学教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4.
  2.蒋亚瑜:《汉语语境下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3.孔凡成著:《语境教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3.
  (作者单位:835707新疆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 际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那么,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从而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
期刊
【摘要】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事小学
期刊
“谁不说俺家乡好”,中华民族的思乡情结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思乡情结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思乡主题贯穿整个汉文化。笔者就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做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愁”字是主色调  “思乡”诗词,主色调就是一“愁”字。宗白华先生说:“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愁得以深沉”。离乡背井的游子,江湖漂泊,“哀乐之愁”就会油然而生。贺
期刊
【摘要】一个人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智力的发挥和学习的效率。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情愉快,脑细胞活跃,记忆就深刻,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心情焦躁不安,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疲倦而无所得。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如果学习者兴趣盎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就能产生“其进不已”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开动脑子,使沉闷的课堂成为乐趣的课堂,让学生变苦学为玩学、演学、唱学等,即是时代发展的要
期刊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均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核心是解题。实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首先要目标明确,教师备课时、上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标”,围绕课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从多方面多角度运用教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点。根据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同时,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把握教学过程,激发兴趣。还要联系生活,延续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运用 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有趣味的东西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在语
期刊
【摘要】要上好农村小学生的体育课,就要根据农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善用表扬和激励等方法,就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因材施教 师生关系 激励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小学生的喜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显示出对体育课的“厌学”现象,而且越
期刊
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表现,有利于学习、工作和交际。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教学生写好字呢?  一、从兴趣入手,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字教学成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词国度,诗人灿若星汉,诗词浩如烟海。许多古诗词意境清新,富有哲理,语言生动,韵律优美,充满生活气息,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进行儿童语文和修养启蒙教育的重要题材。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让小学生走进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韵,与古诗词更加亲近,夸越千年的鸿沟,跨越有限的课堂文化,在体味诗句韵律的同时,深受传统文明的熏陶感染。如何通过组织课堂教学,使这些小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