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了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改进建议,通过加强实验人员掊训、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和地位;实验室资源共享,完善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几个方面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关键词] 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进建议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1]。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及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民办高校作为国有办学资源的一种补充办学力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办学资源,经费来源,生源的影响导致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笔者以所在单位的现状及相关的文献为依据,分析了目前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目前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
   在一些高校,对于岗位的设置存在传统的偏见。教学人员属专任教师岗位,实验室人员和辅导员属于教辅人员,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以及工作福利待遇方面专任教师和教辅人员存在差距[2]。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各校都把人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而对于高校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在福利待遇方面改善较少,政策方面的某些缺陷或政策的不落实,挫伤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这就造成实验室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在岗的实验技术人员也难以安心投入工作。毕业生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或者是以实验室作为进入学校的跳板,日后再转到其他岗位。另外,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基本技术功底以及基本的操作和维护技能,对仪器设备的性质、规格、特点及使用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起到对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使用、保养、维护)作用。高校也缺少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再培训体系,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知识体系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实验室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总体学历水平不高,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3]。
   1.2 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
   由于民办高校的教育经费多是自筹的,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这些资金要用于学校教职工工资的发放,教学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开支,校园硬件和软件建设各方面的花费等等。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一些民办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大,实验室都存在着规模偏小,条件差,装备层次低,实验内容陈旧等问题。难以实现我们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经费预算也同步增加,但是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增幅远比不上其他经费的增长[4]。还有些高校虽然对实验室的投资增加了,但是随着大幅扩招,学生人均实验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明显增长,有些甚至出现下滑趋势。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全校只有三个实验楼,其中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实验中心要承担全校学生的化学类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共27间化学类实验室开设9门课程、9间环境专业实验室开设6门实验课,实验室总面积2200平米,仪器约达702套(件)数,仪器总价值约为903万元,其中27间化学类实验室主要面对生物、食品、药学、园林、化学等2412名学生开课,人均资源极其有限,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仪器操作使用人员普遍存在只要会使用就行的思想,忽视了对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5]。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像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这些学生实验必须的基本仪器,由于实验室运行工作量很大,在加上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按照操作规范来,仪器难免会出现故障。如果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对已坏的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加以检修,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不正确的使用仪器,缩短使用寿命,如果没有经费补充购置新的仪器,就会导致人均资源下降,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对于常用小型仪器的管理,没有专人负责,所以当仪器损坏的时候,责任难定。有些大型仪器,虽然设置有专人负责,但是没有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培训,一旦仪器损坏,只能委托厂家修理。如果仪器负责人不仅会使用仪器,对一些简单的故障可以自己解决,就可以节约成本。有的实验室制定的制度过于苛刻,仪器坏了就有仪器负责人自己承担部分维修费用,又或者对于仪器的维修,即使学校承担费用,但是维修审批程序太繁琐,这种制度捆住仪器使用者的手脚,使人望而生畏,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或无人报修[6]。
   2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想法
   2.1 加强实验人员掊训、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和地位
   学校领导应认识到实验室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定期培训,岗位辅导,送往外校深造,送生产厂家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保持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生机与活力[7]。对于学校岗位的设置,不能存在对于实验室岗位的歧视,工资福利应与其他岗位同级别的人一致。人才引进的时候,也要考虑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从多方面共同努力,切实打造一个爱岗敬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8]。
   2.2 设置专管机构,提倡共享机制
   有的高校实验室是分专业系设置,各个学院的仪器自己置办自己管理,所以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购置的资源浪费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成立一个专管机构,优化共享资源配置,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同时还可以把节约的经费用于扩建实验室。尤其是对于大型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用高,如果能够建立共享平台,必能实现开源节流,提高设备利用率及使用效益。目前,有的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实行网上查询和网上预约,在一定程度实现了资源的共享[9]。
   2.3 完善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提倡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如何实现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是关键。运行经费、管理办法、考核手段、激励措施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10]。首先,学校要积极投入,给予财力上的支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基金,以共享基金和使用收费为共享补偿机制,以维护仪器正常使用需要的经费。其次,建立与共享管理模式配套的管理制度,规范和解决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实验技术人员在样品测试的时候,不能因为是领导或者熟人的样品就优先测试。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一视同仁。再次,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专管,负责人必须对仪器的原理,使用,维护了解的非常清楚。
   另外,为了满足一部分学生学习和老师科研的需要,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自由选做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学生兴趣,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共享服务平台从事科研工作,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这对于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实验室的开放工作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配合,所以,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绩效结合等方式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营造实验技术人员主动、愿意从事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工作氛围。
   3结束语
   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繁琐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教育目标,实验室工作已逐步开始被重视。在实际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要使实验室工作适应新形势,不仅要总结经验,而且要不断解决新问题,并在管理体制、仪器设备的统筹规划、队伍建设、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高校的建设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德福.地方高等院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实验室科学, 2010 ( 5) :49-51
   [2] 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 :175-176
   [3] 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26( 6) :16 -21
   [4] 关晓军.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1) :59-60
   [5] 赵镇,赵醒村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108-109
其他文献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电力建设作为基础与先决条件,尤其是人口的增长与企业数量的增多,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庞大,此时电力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进一步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供电压力.党群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可以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可以帮助电力企业
一位旅美青年艺术家,极其巧妙地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形象上、衍生出颇具前卫色彩的艺术构思,并成功地赢得国内中央及地方政府、新闻媒体机构的积极支持和鼎力相助。
凡有过置业经历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买房容易退房难,一个人如果买到不满意的房子想找开发商退货,一般只有三种途径:哭闹、走上层路线、对簿公堂。但是日前,一纸“无条件
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不但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更是经济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通过实施科学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发挥
本文从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角度,分析智能配电网电力设备状态检修集成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构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对智能配电网电力设备状态检修集成系统的应用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