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兰鹏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 张兰鹏 曹建玲
  时间/2014年8月8日
  地点/荣宝斋画院老圃工作室
  张兰鹏
  个人简介
  一九八一年生于山东临沂。二○一○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专业。二○一三年入荣宝斋画院老圃花鸟意向造型工作室研修。现为北禅写真院画家。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
  曹建玲(以下简称曹):是什么动因促使您决定办这样一个展览?
  张兰鹏(以下简称张):这次展览主要源于去年荣宝斋画院老圃工作室陕北写生展在画院的举办。周仲公先生在展览上看到我的写生作品,很是喜欢!提出想在艺术重镇青州为我举办一次展览。半年下来,手上已存几十张作品,遂成之前所谈之事。这次展览既是对我前一段学习创作的一个小结,也是对自己能更好进步的一种考验。
  曹:您的创作分哪几个系列?(写生系列、文玩系列……)为何以系列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表达?系列与系列之间有无联系?联系在哪里?
  张:我的创作大体分为蓑衣系列、门系列、文玩系列等。作品以系列的形式出现也是我学习的方法。一种题材的系列表现,能让自己深入系统的了解表现对象的文化内涵,更深层的挖掘出其中的文化价值。题材的选择主要源于自己的爱好和善于表现的物象,作品表面上表现的东西可能各不相同,但内在的精神是相通的,只是通过不同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曹:您十几岁开始涉入古董经营领域,这是否是您创作“文玩系列”的缘起呢?
  张:做古玩经营最初源于爱好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久而久之发展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通过对古玩的接触,让我学到很多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虽然现在主要从事绘画,但对以前的那些小对象仍存在一种特殊的感情,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情不自禁地要把它收进自己的画室,闲来把玩,体会它的文化。基于此,可能对自己喜欢的题材表现出来才能更得心应手。这个题材也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尝试着表现的一种题材,还在探索当中。
  曹:作为八零后,这次展览无疑是您艺术之路的起点,对于今后的创作您有怎样计划和构想?
  张: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这次展览是我从事艺术几年来的总结和新的开始。以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尤其需要加强画外功的学习,做好基础功课,以此来支撑自己现在所表现的题材,更加深入的挖掘内在的东西。希望能够发现更适合自己笔墨所能表现的题材争取更大的进步与艺术的升华。
其他文献
闫新生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4年8月在中央美院美术馆、2008年9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秋后无霜叶落迟》刊登于《美术研究》2009年第2期封面。《瓜园读书》、《山林天性》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春前有雨花开早》、《老玉米》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邵大箴(著名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闫新生的画有别材、别趣,格调不同凡响。  闫新生是一位有思考、有独立见解而又心
期刊
《富春山居图》创作于14世纪中期的山水卷轴。其后漫长的六百余年期间,此图几隐几出,几分几合。不仅画家钟情,仕人追捧,甚至帝王也多方搜求,在辗转收藏的过程中,18世纪的乾隆甚至还误将仿作(今称《子明卷》)的《富春山居图》入藏皇家,稍后见到真迹(即《无用师卷》)还将错就错敷衍出了以假乱真、同时又爱真不弃假的荒唐公案。至今,此图仍一分为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这便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70岁
期刊
对于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牛、马、羊、鸡、犬、彘几乎是同时成为家畜的,无分贵贱,难言先后。然而这些牲畜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鸡和羊自明朝以后因谐音“吉”和“祥”所以频频亮相,猪和狗则至民国仍难以入画。最先被画家收入毫端的是可“奔驰千里”而又“贵逾千金”的骏马。晋画中,顾恺之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图》中就不止一次地画过驭马和奔马,然牛迹杳然。乃至唐代,和梁令瓒《二十八宿神形图》中
期刊
从零三年入中央美院读书至今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大学四年的时光我认为只是对绘画基础的泛泛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自己懂得的太少,可笑曾经的年少轻狂。美院的学费比较高,农村出来的学生难免会有交不上学费的压力,这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挣钱上。读大学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大一的时候,系里秘书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质问我没钱交学费为什么要报考有高额收费的中央美院,说读大学不是义务教育等等,系秘的“谆谆教诲”让
期刊
2014年6月25日下午3时,“山水记忆——韩朝水墨作品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行开幕式。展览展出了画家韩朝近几年创作的50余幅山水画。作为70后山水画领域的代表性画家之一,韩朝注重实践和理论双修,其作品追寻中国传统文化雅正静美、浑然大器的美学品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义为主体,融合当代审美经验,形成了清俊雅逸、朴厚大气的艺术风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包林、刘临、陈池瑜、张桂徵、金纳
期刊
世界这么大,领域这么多,艺术家可能是很纠结却又很幸福的人,因为艺术大概算得上是最自然最本真的一件事情了。她可以刻录下一个时代的风姿卓越,也可以去描述一个微小人物的心情片段。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事情也可以像艺术这样做到百分百,仅一幅画面就饱含了画者百分百的情感,百分百的专注,百分百的技艺。她复杂到极致却又简单到极致,丰富到极致却又淳朴到极致。  我觉得自然是所有美的共同点,她也是艺术最温柔的品质。任何
期刊
耿耿原名耿文萃,1983年生,山东潍坊人。2009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耿耿原名耿文萃,取耿耿之名我想该缘自画家内心对艺术和梦想的那份笃定,不刻意不讨好还有几分时下流行的萌哒哒。耿耿前几次的个展都是暖意洋洋的小情趣,初见其面,温婉如江南女子,身段曼妙、长发飘飘,轻声细语,相熟之后,更坚信耿耿之名不虚,温和的外表下包裹的是一颗坚韧果敢的心,不伪装不做作,女人该有
期刊
中国的艺术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中,就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上的“现代性”。而展览以“苏醒的中国直觉”为主题,基于中国当代艺术家他们在宏观文化的变迁中,个体在艺术实践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深层文化思考和多维表达,以及他们从未停止对理想主义的艺术彼岸的探索。  “苏醒的中国直觉—第一回展”大型群展于2014年7月27日在北京798悦·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798悦·美术馆主办,《scope艺术客》杂志协
期刊
“沃土中原—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参观侧记七月流火,八月铄金,袭人的热浪难掩艺术界热情。日前,山东美术馆隆重开幕的“沃土中原—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在折射当今中国文化大繁荣的同时,更是点燃了人们追求和向往艺术的莫大激情。此展上大家云集,精品荟萃,其群峰竞秀的气象和经典回归的态势引人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前几天,笔者闻风而至,一探究竟。美术馆摩肩擦踵,游人如织。在人头攒动的现场,有幸地再次看到中国油画学
期刊
2014年8月16日下午3时,“乱展—一个不能把握整体的时代”于798艺术区上舍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独立策展人王澈策划,六位年轻艺术家参展,分别是陈鸿志、葛辉、强辽了、任宏伟、张湘溪、张震宇。2008年之后的当代艺术的各种活动和旨趣,使一些人欢呼,而另一些人则忧心忡忡,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学科的核心价值,即文化建构和思维修正。这次展览试图通过对年轻一代艺术创作的考察,来对这些困境做出反应,寻找它在当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