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跨混凝土斜拉桥塔梁墩固结段复杂受力分析研究

来源 :西部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依托某三塔斜拉桥工程背景,根据Midas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提取局部梁端力,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塔梁墩固结段三维实体局部模型,揭示了塔梁墩固结段局部应力分布规律,为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分析结果表明:中塔柱中心主梁截面处总体以受压为主,顶板局部位置出现最大1.03 MPa的拉应力;0#块最大主拉应力主要分布于横隔板顶面、横向预应力端部锚固处及人孔两端上下缘;隔板拉应力集中于隔板顶部,逐步延伸至人行洞口上端;该桥总体应力分布合理,结构受力符合要求.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保障桥梁工程能够在地震发生之后依旧稳固与安全,需要将减隔震装置应用于桥梁减隔震设计环节.文章以某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例,通过介绍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DNQZ支座)的结构及原理,分析桥梁工程抗震设计中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的应用.经软件分析,在DNQZ支座实施应用之后,结构自振周期显著延长,并能明显地降低桥墩所承受剪力以及弯矩,桥墩在横桥向以及顺桥向均保持着更均匀的地震承受能力,可在全桥范围内达到协同抗震目的 .
针对大断面的公路隧道,需要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工法进行施工,但是不同的工法之间采用的支护形式有很大差别,在传统的工法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而延误工期.文章以某市的公路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全断面开挖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工法转换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 表明,使用该施工工法转换方案下,10次实验的平均施工耗时为153.5 h,有效缩短了工期,满足施工工程的要求,能够为全断面开挖大跨度公路隧道的施工提供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文章针对中山顶隧道洞内渗漏水及地表塌陷病害,结合中山顶隧道洞内渗漏水调查及排水系统,分析地表范围内精细水文地质并进行了水连通实验,查明中山顶隧道渗漏水原因以及隧道地下水水力联系,提出中山顶隧道渗漏水综合防治建议.
文章以某既有桥梁结构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检测数据及结论,按照恢复桥梁承载能力、增加结构安全储备的原则,提出了采用底板封缝+粘贴纵向钢板加固的主梁维修加固设计方案.对比维修加固前后主梁承载能力的验算结果可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加固改造处理后的主梁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且安全系数均超过1.2,加固效果明显.
文章以某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模型,对隧道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现场监测结果,对地表沉降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得到以下结果:(1)地表监测处的沉降随着隧道掘进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当隧道掘进达到监测处后地表沉降值仍有所增大,但逐步趋向稳定状态;(2)各断面的地表沉降实测值与计算值较为吻合,即数值模拟结果可靠合理;(3)采取对盾构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方位及速度、管片拼装和同步注浆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盾构隧道引
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是我国公路梁桥结构体系的重要构件,但普遍存在因剪切引起的滑移和变形问题.为改善车辆循环荷载下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剪切滑移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利用双面砂纸改变橡胶支座接触条件的方法,并基于室内循环剪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采用双面砂纸能够有效增大橡胶支座与桥梁间的摩擦力,从而大幅减小了循环剪切条件下橡胶支座的滑移现象,增强了橡胶支座的抗剪切变形能力.
大跨度钢箱拱桥常采用缆索吊装工艺,施工安装节段多,只有进行详细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才能使结构线形和受力状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文章阐述了钢箱拱桥吊装施工过程变形调整方法、扣索力确定原则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并以梧州市西江四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利用未知荷载系数法进行索力的优化调整,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得到令人较为满意的设计线形,可广泛应用于类似工程.
为解决传统证据理论方法证据冲突的问题,文章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与证据理论,提出了改进的证据理论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定指标体系和评定准则,并结合某混凝土桥梁工程实例,与传统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文章针对偏压隧道进洞确定的开挖方法,结合数值分析中的围岩受力特性,提出了改善隧道所受偏压效应的控制技术:锚索框格梁加固边坡控制技术、外侧地表注浆增强外侧抗力控制技术、不对称锚杆支护隧道控制技术.
南充市都京港嘉陵江大桥采用咬合密排桩围堰,现场采用冲击钻成孔替代传统全套管成孔施工咬合桩.文章结合该工程实例,介绍了咬合密排桩围堰结构方案,分析了冲击成孔咬合桩施工技术及成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