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记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系统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以上,临床诊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早诊率和预后预测准确率低,缺乏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整体疗效欠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徐瑞华教授作为“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在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发现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21个新型分子标志物,开展了23项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检测新技术,创立了3种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新方法,广泛应用于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和个体化治疗决策,在国内百余家知名医院推广应用,惠及百万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经推荐,“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研究”荣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某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7年SCI论文产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科研管理者调整SCI论文激励政策提供支持与依据.方法 使用动态数列及最优尺度回归法对医院SCI论文产出情况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剖宫产儿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比阴道产儿多,剖宫产产妇还容易引起术中术后并发症,故应该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目的 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优化与完善医院科研管理系统,提高科研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方法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并结合医院现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制定并实施了科研
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扶贫政策,推动健康扶贫深入国家级特困地区,促进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贵州省医学
期刊
目的 探讨上海市卫生系统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及部分领域专利技术热点与企业的对比分析.方法 IPC分类法定量分析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共词分析和可视化社会网络建立法分析技术热点
徐瑞华教授团队在2015年就因为“结肠癌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到2018年再次因“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应用研究”而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
期刊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i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均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低分子肝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
2019年9月21至22日,由广州市医学会主办、广州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承办的“2019年广州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年会(羊城检验论坛)暨第四届临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新进展论坛”在
期刊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在用药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率65.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小。
目的 探讨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建立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药房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通过分析在既往各专业管理药品模式时出现的问题,讨论建立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药房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