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生存》背后的“欲望”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为观众进剧场看戏是来看哲学、看艺术,但其实,他们是来看自己的欲望。
  
  2009年夏日的广州,黄花岗剧院内热闹非凡,已经是深夜12点了,可是数以千计的观众却依然不愿离去。就在半个小时前,一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好戏刚刚落幕。舞台上,主演张艾嘉、王耀庆、郑元畅等人明显还带着演出过后的一丝兴奋,他们坐在台上,穿着舞台角色的服装,而此刻扮演的却是自己,一场“加演”的观众见面会才刚刚开始。忽然,掌声雷动,跳跃着走出一个清瘦优雅的男人,短发、牛仔裤、T恤衫,好似一个大男孩。他就是这出舞台剧《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的导演——林奕华。自南国的深圳启程,到南国的广州结束,《生活与生存》为期7个多月的37场巡演在全国火爆了一回,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如今,它最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出乎意料的是,作为巡演最后一站,广州堪称此轮巡演中条件设施最差的一站,漏水的剧场、湿透的道具,当然,更糟糕的还有那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与数千人大剧场内的冷气不足……然而意料之中的,依旧是热浪般的人潮,以及high翻天的热情。
  自去年11月此剧在深圳首演后,《生活与生存》已然走过了中国和东南亚多座城市。此次作为第二轮演出,自然与第一轮有很大的不同,“像做电影一样进行了新的剪接,让节奏变得更为紧凑,演员的配合也更好了。观众看到的是更为成熟的作品。”林奕华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道,而在一旁的编剧兼主演张艾嘉则幽默地“补充”道:“其实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都比以前胖了。”说罢,充满着默契的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在“生活与生存”这一看似宽宏的命题之下,素有“鬼才”之称的林奕华却出其不意地以“时尚”为外衣,用“笑中有泪”的叙事手法,深刻而幽默地解构了当代职场的一个个漩涡。剧中,饰演公司CEO的张艾嘉与同事、情人、敌人一一交手过招,牢牢掌控着生命中的三个男人——20岁初出茅庐的下属郑元畅、30岁的情人助理王耀庆、40岁的前夫总裁朱宏章。从表面上看,该剧主要表现了都市上班族光鲜、优雅的办公室生活,而在华丽外表的背后,整个故事实际上始终在探寻当代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精神世界,围绕着权力、金钱、爱情、欲望,血淋淋地揭开了都市白领为生存而背弃灵魂的心灵伤疤,因而在很多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13位来自台湾的演员在一幕幕好戏中大展身手。“这13个角色都很有代表性,包括底层员工、骨干员工、公司中层等等,可以看作是职场中一个人向上奋斗的各个阶段。自然,每一个角色中都会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不舍得说再见
  
  如果说《生活与生存》是一个闪烁着耀眼星光的华丽钻石,那么张艾嘉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自称“张迷”的林奕华花了整整7年时间的等待,才最终得偿所愿,与偶像张艾嘉有了这度精彩的合作。无论台前幕后,林奕华从不吝啬对张姐充满敬佩的溢美之词,他甚至多次直言张艾嘉就是他心目中“完美的女人”:“她像是都市风景中一座地标式的、多元化的高层建筑,总是开放新的空间给尚未与她合作的艺术家。很幸运,我便是在这座‘城市地标’中找到生命力的人之一。”对于张艾嘉在台上游刃有余、入木三分的表演,做了几十年舞台剧的林奕华更是赞不绝口:“很少女演员有张姐这样的能耐,你不会觉得她需要演,她在剧中面对自己的情人、前夫、助理,总能很好地把握距离。”不要看两人关系如此亲密默契,事实上,在合作的过程中,张艾嘉与林奕华也曾经历过多次“暴风骤雨”——当该剧结束第一轮巡演进行修改后,作为剧作者的张艾嘉不断地对林奕华说“这段可以拿走,那段可以不要”,而对此剧充满感情的林奕华却坚持通通不丢,为了如何更好地裁切剧本,两人甚至一直争论到凌晨两点,最终互相做了妥协。
  “演舞台剧最大的问题是会上瘾。虽然我是隔了20年再登舞台,但我对它的喜爱一直都在。舞台剧给你的感觉就是赤裸裸的,很直接也很考验功夫,特别是遇到王耀庆这样好的对手,让我一直很享受。但毕竟我是电影导演,还是会回到那个‘老办公室’。我无法想象演完那15场之后,我会有多么的失落。上了快一年的‘班’,真的已经上瘾。”面对最后一场演出后互相拥抱、哭泣着的演员,最为年长的张艾嘉同样心存不舍,一年多来的朝夕相处,让56岁的她无时无刻不感到这群来自台湾的可爱的青年戏剧人“就仿佛是自己的孩子”。然而,待今年7月最后一轮的香港演出结束后,张艾嘉就将回到自己的老本行——“电影”中去了。因此,对于她而言,如今的每一场的演出,都仿佛是一场华丽盛宴的谢幕,可谁也舍不得说“再见”。
  
  在戏剧中发现自己
  
  就在广州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素来以知性女子示人的张艾嘉花了很大的感情与笔墨,为林奕华这位愉快的合作者写了一封信:“当我们坐在台上,愉快地讨论着如此严肃的舞台剧,观众是否会买票?似乎我已无法给你一个最诚实的答案,只能告诉你:就算只有八个观众,我也照演。那也是我用一个霸气的态度主宰着自己。其实,除了god之外,谁有所有的答案?活得越久,见得越多,越不敢说自己什么都懂。生存中的生活,是要我们继续地在生存中生活着吧!感谢你给了我一次机会去深入了解——人原来就是在现实和不可缺少一方的情况下走完一生。”
  
  无独有偶,被林奕华称赞为“搞怪招笑层出不穷”的偶像明星郑元畅,作为该剧的主演之一,也在广州最后一夜的演出后给林奕华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在信中,郑元畅用华丽的语言感谢林奕华发现“自己身上独特的优点”,使得他有机会在这次演出中学到很多。同时,对于林奕华,郑元畅也有着别样深刻细腻的独到理解:“你的作品写到大人与小孩,还有性别特质,以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盲点。很多人问我,林奕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应该是一首后青春期的诗吧。有着赤子之心,成熟和睿智,离小孩不远,离大人很近。在这种具有冲突美感的时期,诗总能在简短的文字中有无限的含义与想象空间。你常说,演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你何尝不是一本厚厚的诗集呢?”
  的确,第一次出演舞台剧,郑元畅就被大家称赞表现不俗,对此林奕华也颇为满意:“很开心元畅没有让我失望,在一年多的演出过程中,我始终看见他在进步。当初在找他演戏以前,我并没有看过他那部出名的《恶作剧之吻》,只看过《安室爱美惠》,当时就觉得他有种特殊的喜感。我是一个对喜剧感情很深的导演,原以为把他、张姐、王耀庆三个活宝放到一起,会凑成一部大喜剧,想不到最后做出的却是笑中带泪。”他如此解读两位男主角,“王耀庆看起来很man(男子汉),其实很boy(小男孩);元畅恰好相反,看起来很boy,其实很man。他在剧中依然是boy的感觉,有机会我会让大家看到他很man的一面。”
  
  一个时代的欲望图腾
  
  当然,对于《生活与生存》,也有质疑声:林奕华的舞台作品为什么总是喜爱用明星?从吴彦祖、陈绮贞、梁咏琪到许茹芸、张艾嘉、郑元畅,几乎所有的舞台剧作品都会有明星的踪影。关于“非常林奕华”属于商业性还是艺术性,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
  对此,林奕华习以为常:“为什么要用郑元畅等人?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人他不是明星,他是一个时代的欲望图腾,欲望图腾就能吸引到很多人把欲望投射到他身上,他们能够反映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用明星是要符合我们这部戏,符合现在这个阶段我想达到的目标,想表达的东西。”在林奕华的眼中,明星未必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最佳手段,“我反对把明星归类成为都是同一种人,而且,不是只有我去选择明星,明星也会选择我,今天我要多少明星他们都不愿意来,也有明星要进来,但如果我觉得角色不适合他的话,我会说这不是时候,所以,这是互相的挑选,互相的观察,其实还是一种灵性的互动,不单纯只是一种商业的计算,我和张姐7年的准备与等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香港那些做学问的人其实很多不管你怎么做,到最后他还是说你只不过是商业化,你把剧场带到了商业化里面。在他们看来,有明星等于商业,商业就等于只是噱头,噱头就等于作品没有内容,没有内容就代表制作方只是要赚钱。但是他们不会拿这样的一条方程式去度量外国的模式,外国一样有很多明星去演话剧啊,外国一样有很多商业的行为,比如百老汇、伦敦的西区,大家在看到它们的时候,不会觉得这是明星、炒作,说不定他还去膜拜,那为什么会有双重标准呢?在我看来,戏剧作为一个广大的传播方式,我们才刚起步,所以才会引来那么不了解的眼光。”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林奕华请明星演话剧是在独立话剧的压力下找出路”。对这一说法,林奕华同样给予了正面反驳:“其实明星对艺术并不构成伤害,他们为了一场演出,跟任何的普通演员都一样,同样要经过不断的排练、努力,最后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事实上,明星也好,商业也罢,在林奕华看来:“我们以为观众进剧场看戏是来看哲学、看艺术,但其实,他们是来看自己的欲望。可能在一出戏里,你看的并不是主角,而是会挑你想看的人关注,这个人就是你欲望中的自己。”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建构氛围都很窄,甚至还有很多心理束缚,因而表面最排斥的往往却是心底最喜欢的。又因为怕冒险,想安全,所以会隐藏欲望。而在剧场,舞台作品就是让人们有了直面自己欲望、禁忌和尴尬的机会。
  在不久的将来,一出名为《远大前程》的舞台剧将作为香港政府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送的参展作品登上内地的舞台,在这出主题为“从建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如何令城市拥有未来”的作品中,林奕华将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邀请另两位家喻户晓的明星——刘若英和詹瑞文主演。
其他文献
武汉市5100多户困难家庭参加经济适用房余家头小区公开摇号,摇中的124人中有6人的购房资格证明编号为连号,引来舆论的强烈质疑。现已查明,这是一起由社会中介人员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相互勾结进行舞弊、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部分涉案人员已被抓获,武汉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朱志强等5名国家工作人员受到处理。  5100多人摇号,中出6连号的几率为千万亿分之一,舞弊案由此意外露出马脚。如果舞弊者在摇号环节上做得更
邓玉娇重获自由,是千千万万与她素不相识的人所期待的结果。如果没有律师杰出的职业素养和良知担当;没有无以计数的网友支援,没有富于良知的媒体和媒体人的努力,今天的判决也许会是另外面貌。为了获得这样公开的公平、公正,社会投入巨大的心力、人力与物力,相信大家都已看得明白,并牢记心中。即使在封建社会,乃至奴隶社会,柔弱女性抗暴,都拥有最合理、最正当的理由。土匪恶霸,从来是被鞭挞、被诅咒的对象。在今天有的地方
韩国国内首度亮相的“裸体新闻(NakedNews)”于6月23日在首尔举行了开播仪式。  裸体新闻的制作室和直播间非常开放,就连更衣室的门也是由透明玻璃制成。女主持人的服饰、发型、化妆分别由不同小组专门负责。新闻分为15——19岁人士观看的少年版和19岁以上成人观看的成人版。成人版新闻中,主播将裸露上半身播报新闻。  制作方表示:“新闻主播在韩国国内是令人艳羡的职位,在裸体主播中有几人有过担当裸体
恐龙时代结束后,恐龙就消失了。但是,某些适应新时代的“恐龙”,却会变成“飞鸟”。      日前,两个刚到日本的年轻朋友找到我,说要在东京办华文报纸。他们说,想办优质报纸。说心里话,作为在海外办过报的过来人,笔者羡慕他们的热情。但是,当今之世,现存纸媒大多度日维艰,除非心怀奇策,在这个年代新起炉灶办份纸媒,无疑是飞蛾扑火。  最近10年,发达国家的网络媒体广告日增,规模已超过杂志,并日益压缩着传统
在许多美国国会议员眼里,美联储大致有“三宗罪”。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美联储主席是仅次于总统的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但在上周的国会听证会上,身为美国“第二把手”的伯南克却面临了可能是人生最难堪的一次“拷问”。  拷问的焦点,是去年美国银行并购美林公司的问题。美国银行CEO刘易斯此前透露,当时伯南克曾暗示,如果美国银行放弃并购,刘易斯和其他公司高层就会被逐出美国银行。为帮助完成这一匆忙撮合的并
在约翰·丹佛的乡村音乐占国内西方音乐主导地位的80年代,杰克逊的音乐无异于一道闪电,在惊蛰过后让许许多多像徐冰这样的音乐人受到了一次音乐的洗礼。      2009年6月25日,美国西部时间12点21分。  “这里有位先生需要抢救,他已没有了呼吸。”有人给美国加州当地的911打去紧急求助电话,对方的声音很焦急。  大约十分钟之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接到了911转来的通知。救护车呼啸着飞驰而
直到他去世,他的那些辉煌战绩在被一再提及的同时,我们才发现他50年的人生旅程,居然有40年之久是在舞台上度过的。他在用歌声舞姿取悦我们的同时,他牺牲的是一个普通人唾手可得的童年。      6月26日早晨9:45,收到我的制片人陆勇发来的短信:“杰克逊去世了,我们是不是做个专题?”我下意识地拨通电话,“哪个杰克逊?”事后回想,这样的提问无非是说明我当时对于这一新闻的怀疑和不接受罢了。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的出现,是继安迪·沃霍尔画了一连串梦露和“猫王”之后,是继黑人街舞和涂鸦艺术成就了一段交媾狂欢之后,西方流行文化最辉煌的一个坐标。      他有一半以上时间并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他被伤害得越深,藏得也越深。与其说是迈克尔·杰克逊制造了魔鬼般的神话,还不如说是可恶的媒体不断地让一个远离舞台中心的王者陷入了深渊。  他是那样矛盾,永远受困于肌体和灵魂的黑白之争。他用一只水晶手套征服
在1955年至1995年的40年间,日本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差不多长了9厘米,这里面蕴藏着日本青少年身高成长的两个“秘密”。    常有国人把日本称为“小日本”,如果这个“小”指的是国土狭小,那么明治以来日本的国土结构并没有多少变化,比起中国来,依然还是“小日本(国)”。但如果是指其身高的话,晚清中国男人的身高确实比日本人平均高过10厘米,称其为“小日本(人)”不算过,但如今状况已发生逆转——日本成
怎么才能提供廉价的医疗服务给病人呢?要认识到不是医院,而是政府。因为进医院的成本很高,药品、医疗器械、导管之类的卫生材料、设备价格是很高的,我们现在是按件、按服务计价,现在我们人员的工资方面仅仅是占医院收入的20%,跟香港相比,刚好是倒挂,所以,我们要让医药分开,要让医院、医生与利益脱离,真正从医生的报酬里面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喧嚣众声里,“超级难产”的新医改方案,历经逾3年的阵痛,终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