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太极梅花螳螂拳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螳螂拳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太极梅花螳螂拳是清道光年间梁学香所创,由郝恒禄、郝宾传到东北,所谓太极梅花螳螂拳是指技击手法精准,招式连发,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称“梅花”。此拳双手如螳臂,模拟螳螂格斗之法,手法上以螳螂勾著称。糅合“太极”、“梅花”、“螳螂”之形意,故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拳”。我的师傅孙德尧先生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第四代传人。考虑到我的人品与拳艺,师傅把我定为衣钵传人。
  在大连众多的武术爱好者中,当问及人们经常习练的传统武术有哪些拳种时,大多数人都对(五行、白猿)通背拳、七星螳螂拳、少林拳、秘宗长拳、螺旋翻子拳、劈挂拳,以及各式太极拳等津津乐道。
  然而,知道螳螂拳包含着:七星螳螂、太极螳螂、六合螳螂、白猿螳螂、秘门螳螂、八步螳螂、摔手螳螂、鸳鸯螳螂、地趟螳螂、光板螳螂等种类的人们不多。其中以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力道浑然一体,手法精准、环环相绕,取螳螂扑蝉、螳螂与蛇相搏求生存之意而著名的“太极梅花螳螂拳”更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堪称传统武术中的一朵奇葩。
  太极梅花螳螂拳是经过三代人、百余年的精心研究、实践、创新、完善而成的。此拳虽属象形拳,但不落俗套于螳螂的形状,是一种重意而不重形的地踏功夫,配以刚柔互移的螳螂双臂,虚实长短全具备,阴阳结合,攻防意识强烈,无花拳绣腿,具有深奥的短打技击的实战价值。
  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套路严谨,手、眼、身、法、步动似闪电,稳如泰山,勾、砍、推、贴、压五种劲路同时俱发,手到、步到、身到,一气呵成,击倒对手而取胜。手法细腻,干脆利落,粘、黏、贴、来、叫、顺、送、提、拿、封、闭等千变万化。有招有打,招打结合,主动打被动也打,站着打,躺着打,肩、肘、膝、胯、头、拳、脚、腿皆打,扑而再起,起而再打,讲求连环取胜。因此,太极梅花螳螂拳中有“三连环”、“五连环”之手法,具有较高的使用性,漏、采、刁、推、崩、隔、劈,出手点睛,快利轻捷。
  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步法是以小登山(脚步)为主,同时配以其他各种不同的步法,身体在两腿之间,这样前后、左右移动灵活,适应了太极梅花螳螂拳千变万化的需要。
  太极梅花螳螂拳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拳术到器械(刀、枪、剑、棍)的风格是一样的,在拳术和器械中的每一个完整的动作都具有攻防结合的内容。此拳能够适应散打、技击的主要原因是其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性,从拳术到器械套路,自始至终运用了符合力学中的“动力学”、“静力学”、“重心位移力”的应用原理,同时也符合人的自然习惯性理论。
  太极梅花螳螂拳中,拳有“拳谱”,棍有“棍谱”,剑有“剑谱”,刀有“刀谱”,理论资料较为齐全,并有着很深的武术文化内涵。如拳术中的“螳螂双封下”、棍术中的“拨草寻蛇”、剑术中的“蜻蜓点水”、枪术中的“逆门解带”等等,均有着广泛的人物、动物在大自然生活斗争中的形象。
  太极梅花螳螂拳具有符合人体生长发育的要求,长期习练此拳能达到健五脏、理六腑,舒筋活血,调节人体中枢神经,开发智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其他文献
笔者的一篇关于老年养生太极的小议,竟然引起了一位拳家的重视,撰写了大篇幅的文章,全方位论述了《养生太极拳锻炼的技击性》(《精武》2009年第12期,以下简称《技击性》)。此前,笔者阅读过这位作者的若干文章,知道其拳有功底、理有探究、写有水准,值得笔者学习。古人言“闻过则喜”、含两层意思,真过可以自醒,假过可以自警。“人不知而不愠”,且不说君子境界,亦可算探究一乐事。读过《技击性》大作后,学到了若干
期刊
编前语:学识丰富,精力充沛的廖国存先生是香港八卦掌的重要人物之一。精英意识和实干精神使他获得了令人尊重和重视的武术生涯。他为八卦掌在香港的“诞生”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任凭时逝如水,毅力惊人,以陈公哲为榜样的廖国存,执着弘扬中华传统武术的信念,依然不变,对曾经雄踞武林霸主地位多年的精武会的前景抱着更加乐观的态度。闻听2008年北京奥运胜利闭幕之时,即是先
期刊
一、神品太极图妙在哪里    我在傅仁东先生大名下(《精武》2010年第1期第9页)多次凝视良久,那是吴作人先生所作被编者誉为神品的太极图,我想象吴先生在太极思维状态下龙飞凤舞而成的这一幅图,简直神妙得无法言说。古往今来,多少人绘制过太极图,或刻板而拘囿其形,或循规蹈矩而少了神韵。先生此图尽显太极思维之特色,将具象与抽象完美和谐地组合一起,令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我试说一下它的神妙:  1、在醉梦
期刊
这是一座占地二十亩,专业生产生物氨基酸的工厂。雪后的厂区银装素裹,清新优雅,透着清凉的禅意。门卫把我领进办公室,还没等坐稳,李先生就已从车间回来。寒暄之间,李先生用手一指,然后把我带进另一个房间。原来这是一个集书房、药房、练功房为一体的大房间,虽是三合一,但布置得依然井井有条。墙上有条理地挂满字画,许多略加装饰的葫芦点缀其间,给人一种别致优雅之感。室内除有墨香外,还散发着淡淡的药香。他介绍说:“这
期刊
问:号称“太极天王”的薛乃印已在美国伏法,据说抓获薛乃印的四个人(齐金波、李新宝、陈伟、吴桂森)并没有武功,韩先生能否对此发表一些看法?  答:巧了,在美国逮住薛乃印的是几个天津人,我的老乡,我就来说几句。  从天津《每日新报》2008年3月6日的专题报道看,虽然参与行动的有四个人,但实施抓捕前有一人离开了现场到外面去报警,就是说,薛乃印是被三个人擒获的。  堂堂“太极天王”竟栽在三个人手里。这是
期刊
一、成于机缘    古之形容宝中宝者,有荆山之玉、灵蛇之珠与之类比。王壮弘先生《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以下简称《讲记》)乃太极系列著作中的荆山之玉、灵蛇之珠。整理者之一蓝晟先生称其为“数百年难得一见通达太极拳真谛的著作”(《序二》第6页,为便于阅读,以下引文均不注明出处),是一个有自我体悟的见解,意在说明王先生对太极拳的贡献非同小可,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则认为,王先生的《讲记》是近百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侠文化是一个游离于边缘但又不可或缺的文化系统。早在《韩非子·五蠹》中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记载,这是最早“侠”与“武”二字的同时出现。在往后数千年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武”、“侠”二字的合谈便悄然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武”作为“侠”的体现,“侠”成为“武”的内涵使得二者不能分离。青城绿林派于清朝末年起义形成,由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使得此派武术融合了南北武术风格中的实用元素,并在时
期刊
三、后车腰  1、此一动作,乃为自己先被敌人所制,利用自己之机智,反败为胜者,亦属临机应变,最普通之应用手法,尤其是常发生之事,因有些人倘若知自己武功高于彼,恐怕从正面攻击,不能取胜者,遂不能不以暗击之法,在自己之背后,出其不意,以双手向我之腋下穿入,紧抱我之腰部,发力不放者。我突为其所抱,已经吃眼前亏矣,遂不能不以巧取胜,所谓以巧取胜,就是利用我之双手仍然能够活动,迅速垂向后抓,抓着其腰带或者是
期刊
王培生八卦散手(四)
期刊
戴家心意拳注重束展。束展之外,还要加上起落与开合,要想掌握心意拳的上乘技法,没什么秘诀,重点在起落与开合,不在束展。但如果没有束展之基本功,起落与开合还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严格说起来,柬展和起落、开合是无法分开的,无论练用都必须混在一起。二如蜜月里的新婚夫妻做爱一样,调情、性交、高潮,次第分明,都得同时进行。  戴家心意拳在何时“艺上身”的问题上,主张顺其自然,哪年练成哪年算,不急不躁。就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