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八例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SS)是一种病因不清的少见的系统性血管炎.通过分析病例系列以描述疾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病情随访.方法回顾性地收集8例2000-2005年我院风湿科住院CSS患者,分析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所有CSS患者都有哮喘和嗜酸粒细胞增高.肺、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是最常累及的器官.多数患者接受了静脉滴注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0.5 g/d,连续3 d,随后静脉注射环磷酰胺(CTX)750 mg/m2,每月用1 g,共6~8次治疗,疗效好,长期随防病情稳定.结论 CSS是系统性血管炎,有哮喘病史,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由葡萄糖转运子4(GluT4)介导的葡萄糖跨膜转运是脂肪和肌肉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限速步骤.脂肪组织特异性过度表达GluT4(GluT4-Tg)的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即使在破坏小鼠胰岛β细胞引起糖尿病后,胰岛素敏感性仍然增强,且在肌肉组织剔除GluT4的小鼠,脂肪组织过度表达GluT4可逆转其发生的糖尿病.而脂肪组织特异性剔除GluT4(GluT4-/-)后可导致肌肉和肝脏继发性胰岛素作用缺
采用光学浮区法生长了尺寸f(79 mm)×(3035 mm)的β-Ga2O3:In单晶。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表明,β-Ga2O3:In单晶仍属于单斜晶系。研究了不同In掺杂量的β-Ga2O3:In单晶的吸收光谱和电
以混合溴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溴化钠(NaBr),五水硝酸铋(Bi(NO3)2·5H2O)为反应物,乙二醇(EG)水溶液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OBr微球。对制备的BiOBr微球的相结构和形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