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脾脏结核病(两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结核杆菌侵入身体后,脾脏亦和其他器官一样,可在任何时期遭受侵袭而发生结核病变。在临床医学及病理学观点上常将本病分为两类。

其他文献
目前治疗肠蛔虫病之药物虽为数甚多,但疗效上尚难令人满意,且此类驱虫剂常能引起副作用。最近苏联斯大尼斯拉乌斯克区Кравед医师创用了氧气治疗蛔虫病,收到良好疗效。我院内科曾自1954年10月起开始试用此疗法。今将累积的100例经验作出初步总结,向同道介绍。
期刊
在长期用洋地黄后,由于单剂量较大或由于小剂量的积蓄作用,均可产生洋地黄毒性症状,除一般常见的毒性症状;如心跳减慢、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尿闭、谵妄、惊厥及昏迷外,并可产生奇怪视觉症状的病例报告,如黄视、白视、红视、棕视、闪光及暂时性暗点。有人报告九岁儿童患者产生眼球跳动(Oscillatory movement)。另有报告在某些患者中,眼前见有金黄色小点或光点飞舞。所有上述诸症状,均在停药后即行
期刊
研究血吸虫病补体结合试验者所用的抗原不外乎成虫抗原和尾蚴抗原两种。如Yoshimoto氏Hayami和Tanaka氏早在1910年已试用成虫制造抗原以进行补体结合试验,Fairley氏在1919年曾用含有尾蚴的钉螺的肝脏制成抗原来做补体结合试验以诊断埃及血吸虫病。但是相隔已40余年后的今天,日本血吸虫病补体结合试验仍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无论成虫或尾蚴都不能获得大量以供随时应用。
期刊
自1948年Hewitt氏Wallace氏及White氏等认为应用海群生驱除狗之蛔虫有效后,即有人用之以治疗人类之肠蛔虫病。1949年Oliver-Gonzallez氏等报告用海群生治疗成人肠蛔虫病,1950年Ettledorf氏用以治疗小儿肠蛔虫病,1952年Loughlin氏等将用法加以改良,应用海群生糖浆以治疗小儿肠蛔虫病。综合各家之观察咸认为海群生系治疗肠蛔虫病之一种有相当疗效之药物。
期刊
阿的平之最初临床应用系治疗疟疾,以後用之治疗肠内贾第鞭毛虫病,晚近又用於治疗肠条虫病。有关阿的平对以上各种疾病之治疗效果,国内外文献常有报道,但阿的平治疗阿米巴病之经验尚少介绍。作者等自1952年11月初至1953年10月末曾试用阿的平与卡苯胂合并治疗阿米巴痢疾五例及单独应用阿的平治疗阿米巴性肝脓肿四例,均收到良好效果。
期刊
国外文献中关於血吸虫病免疫的研究不甚多见,但已有一些有关用实验动物作血吸虫重复感染及人工免疫问题的研究结果可资参考。综其所述,各学者对於血吸虫病的免疫问题,意见尚未一致,大部分认为各种实验动物能对血吸虫的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亦有认为不能产生抵抗者。同时,在实验方法上,大都於初次感染动物时采用小剂量,再用致死量作重复感染,这与流行地区的自然情况不尽相符。至於人工免疫问题,因材料不多,试验方法
期刊
蜀黍疹为营养缺乏综合病征之一种,由于菸硷酸及他种营养素缺乏所致。临床症状为对称性皮炎,消化道紊乱及神经精神症状。
期刊
粪便中检查阿米巴包囊,是诊断阿米巴感染的有效方法。检查方法分直接涂片、浓缩、及培养三类,但直接涂片阳性率不高,包囊体的培养最近由田浩泉氏加以改良,已趋简化。但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非一般临床实验室内所能做到,因此手续简便,阳性率又较高的首推浓缩法。
期刊
为了明确皮肤试验对肺吸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价值,我们应用了北京中央人民医院的小量肺吸虫抗原在六例已确诊为肺吸虫病患者,三例疑系肺吸虫病患者及五例非肺吸虫病患者(包括肺结核、黑热病、支气管喘息患者各一例及正常人二例)做了试验。试验的操作均依据翁、钟等氏所用的方法。试验的结果分别在注射後5、10、15、30、60及120分钟後观察。
期刊
肾脏功能的调节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