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研究:Ⅱ.大豆杂交...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大豆品种配成六个杂交组合,对其F_2、F_3、F_4不同世代群体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各生育阶段的长短和脂肪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旨在为大豆高蛋白质育种杂交后代的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六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植株的形态性状和各生育阶段长短的相关数一般未达到显著水平,且相关性因组合和世代而异,不宜以这些性状作为蛋白质含量的间接选择性状。各组合于F_2、F_3和F_4三个世代,蛋白质含量与量及产量因素呈一致倾向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大。因此,高蛋白育种
其他文献
对12个中国和日本大豆品种在田间两种种植密度下结荚期气孔特性研究表明:气孔密度(SD)、气孔长度(SL)和单位叶面积的气孔总长度(SD×SL)在主茎叶位间、叶片正背面间有显
<正> 大豆“长农4号”是生产上推广的主要良种之一,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配套的综合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法密切结合,1987~1989年在四平地区中等肥力土壤上进行了种植密度、尿素、三
大豆连作减产早已为生产实践所证实。本文在对连作大豆减产规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豆—土壤两个生态系统出发,对减产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导致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是由
大豆叶片棚栏细胞和海绵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多、体积大,基质较稠密,叶绿体基粒及片层结构较复杂。维管束鞘细胞和平脉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少、体积小、基质较稀疏,叶绿体基
本试验选用东北农学院常规育种圃中F_2代至F_5代的85个组合和453个品系为试材,以明确目测等级与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关系,阐明目测选择的效果,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目测
根据3个大豆品种6个播期的多次取样资料,以Logistic方程分析了单株生物产量的积累,以对称“S”形曲线分析了单株荚重和单荚重的积累进程。大豆早熟品种单株生物产量积累,在出
【正】 20年前,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国家出版局召开了“昆明会议”。“昆明会议”是改革开放的会议,也是印刷物资流通工作发展壮大的会议。此次会议建立、健全了全国印刷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育种研究水平,加快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进程,对1971~1982年11年的亲本选配及组合配制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三交组合即当地良种&#215;(当地良种&#21
通过剪去不同部位叶片的研究表明,亚有限大豆植株冠层中存在着上部与中部、底部与分枝两个源库单位。不同层次的叶源变化,各种生理补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一源库单位上。源库平
<正> 大豆届Glycine分为Soja和Glycine两个亚属,Soja亚属包括栽培种G.max及其最近缘的一年生野生种G.soja;Glycine亚届由多年生野生种组成。随着大豆育种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