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在中小学音乐社团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lin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传承者的红色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音乐史上特殊的文化艺术瑰宝。本文就红色歌曲在中小学音乐社团中如何运用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若干解决方法,为音乐社团的活动提供思路。
  关键词:红色歌曲  音乐社团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3-0129-03
  红色歌曲是红歌的全名,这一概念在2008年首次由中国音乐协会的成员张胜良提出。红歌通常是指从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到现在为止,蕴含着我国人民特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歌颂和赞扬革命爱国主义的歌曲。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中记载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艰辛、人民对和平美满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仅仅依靠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作为除了音乐课堂之外的主要音乐教育活动,就承担了大部分音乐教育的责任,在中小学音乐社团中正确运用和弘扬红色歌曲,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保障。
  一、红色歌曲对中小学音乐社团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艺术素质
  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这里所提及的审美感知力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的。作为我国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传承者的红色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歌曲教育依靠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在完善学生人格、陶冶情操、树立正确审美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红色歌曲常常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歌词简单淳朴、旋律慷慨激昂等,它真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时期的峥嵘岁月,表达出人民对共产党的赞扬和拥戴之情。在中小学音乐社团广泛运用红色歌曲,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当时激昂壮阔的生活,进一步拓宽学生音乐学习面,加深对红色歌曲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二)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红色歌曲除了可以促进美育教育以外,最大的作用是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歌曲出现的时间是我国革命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它的命名还是所代表的精神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红歌教育与其他众多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使用的方法无非是思想道德课,这种课堂讲授方式并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对红色教育厌烦的情绪。而通过音乐社团对红色歌曲的演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红歌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起作用,再例如歌曲《保卫黄河》《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的歌词“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些歌词都生动表现出当时共产党的英勇和人民心中党的地位,这恰恰证明了红色歌曲对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品格修养
  红色歌曲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的道德品质,甚至我们把红色歌曲当做是一种新型的思想道德培养课程也不为过,这与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相契合。新课改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而进行红歌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令其在学习红歌的过程中体会到要热爱集体、尊重师长、坚韧不拔的精神,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理想信念。我们在中小学音乐社团大力弘扬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歌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红色歌曲在中小学音乐社团中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不断加強对爱国主义的教育,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最简单深刻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红色歌曲的运用成为中小学音乐社团中最常用的一种红色教育手段。当前,红色歌曲,红色文化已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广泛运用,众多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例如“党史”学习、“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比赛、红歌合唱比赛等等,这些活动最有利的证明了红色教育在当前学校里实施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除去这些活动,红色教育在中小学音乐社团中的运用并不突显,即使进行了红色歌曲的教学,也有很多付诸形式,只是简单演唱或演奏,并没有理解红色歌曲真正的内涵,究其原因共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音乐社团的建设不够重视
  虽然我国已经不止一次强调过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偏向问题仍旧存在,不管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对全面教育认识偏差,再加上各省、市学校之间的评比重点还是落在文化课排名上,这种激烈的竞争导致大多数学校教育重点仍旧停留在智育上,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全面发展。学校对于艺术类社团并不重视,只有在特殊活动的时候才想起音乐社团的存在,太急功近利,活动结束之后再次将音乐社团抛之脑后。等到下次活动时再次重新启动社团建设,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排练,无形中对于学生的长期培养进行了阻隔,并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的体会到红歌所包含的精神力量,只是机械的歌唱和表演而已。
   (二)音乐社团成员流动率高
  随着音乐社团文化的兴起,各中小学也都纷纷建立起音乐社团,虽然不同地区的音乐社团水平差距较大,但是中小学音乐社团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音乐社团的成员众多,分布广泛;大多数中小学音乐社团成员都包含着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学生们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限制,具有坚定意志力的学生很有限,很多学生参加社团只是一时兴起,一学期之后就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从而退出社团。再加上社团本身就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并不能采取强制手段留下学生,这就导致音乐社团的成员变化较大,可能一学期之后全部大换血,成员之间互不相识。但排练讲究默契度,长时间磨合的成员突然退出,再次排练又增加排练时间,老成员对于红歌排练新鲜度下降,久而久之也不再愿意主动探索红歌的内涵。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钢琴创作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探索和初步繁荣时期,2013年由赵晓生提出的“百年钢琴梦”让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进入了新的篇章,著名作家張朝汲取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和老一辈的钢琴创作梦想,将其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搬上世界舞台,肩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让梦想世代传承下去。本文从他所创作的中国钢琴曲《音诗》为出发点,探索张朝民族音乐的创作实践,并且不断奠定着自己独特成熟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民族音乐
摘要:多元化线上音乐课堂对于疫情期间的各种音乐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各种多媒体线上平台的普及及其广泛应用,线上教学变得更普及更方便。自媒体时代下,各种自媒体平台为音乐的传播、交流、学习等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更加广阔的空间,微信公众号、各大视频平台、学习平台在线上音乐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举以部分熟悉度较高、影响力广泛的平台进行研究,并对其后台数据、大众反馈等方向进行整理研究。本文从多元
摘要:高校教育一直在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追求也开始不仅仅限于知识和能力。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他们对于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教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音乐美学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过去,高校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重视纯声乐,而现在,器乐专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提琴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器乐专业的一部分,它的成长速度越来越快。小提琴演奏是一种艺术,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目前,高校小
摘要:儿童舞蹈本质是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它区别于职业化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但舞蹈创作的方式和手段同质于一般舞蹈创作,因此笔者通过舞蹈创作的一般思路,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简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性和儿童舞蹈创作的特点,探索少数民族文化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意义,拓宽儿童舞蹈创作的视野。希望通过探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多元一体意识,树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主流审
摘要:一场精彩而完美的声乐艺术表演既需要高超的演唱技术,完美的舞台效果以及专业的乐器衬托或辅助。钢琴是声乐演唱中常用的乐器之一。在声乐演唱中,应准确把握钢琴艺术与声乐演唱的互动关系,通过二者有效地协作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声乐表演效果。在阐述钢琴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对实现二者互动与协作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重点对实现钢琴艺术与声乐演唱协同配合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以期可以促进演唱者和演奏者完美
歌曲写作课程的建设不仅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内涵得以发展的需要,更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青少年教育的责任担当.本文以新疆艺术学院《歌曲写作》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教
摘要: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被世人尊称为“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在哪个时代都备受演奏家青睐。肖邦一生的创作大部分都是钢琴曲,他所留给我们的室内乐作品屈指可数,但却也是极具特色的。本文旨在着重分析其创作的钢琴室内乐作品,从肖邦本身的性格、所处时代和创作特点入手,分析作品的曲式与演奏特点,让演奏者对其室内乐的风格和特征有初步的了解,为演奏者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钢琴室内
采风活动是当今许多高校音乐院系之下开设的一门户外的艺术实践课程,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对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普通音乐理论课堂所难以企及的作用,而采
高校艺术课程与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有着紧密的耦合性,传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是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的有效拓展,更是秉承传统、弘扬本土文化艺术的时代担当.针对当前高校艺术实践
现阶段在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与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的教学中,民族器乐合奏的教学方式都以独奏课与合奏课的形式进行,其中民族管弦乐团是民族器乐合奏课的通用教学模式,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