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数惧”只是第一步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安全治理迎来新挑战 (图/视觉中国)

  近期,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法院公开了一份裁判文书。判决书显示,受雇于黎某的逯某在家中利用自己开发的爬虫软件,通过淘宝网页接口爬取11.8亿条淘宝客户的信息,并将其中淘宝客户的手机号码提供给黎某开设的公司用于经营活动,黎某利用这些信息,建了千余个微信群,每天用机器人在群里发淘宝优惠券,赚取返利。据悉,该公司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非法获利395.26万元。
  近12亿条数据泄露事件让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上。就在2021年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记者查阅发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案由达2902条,民事案由达245条,近十年来,相关案件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用户的个人权益持续受到侵害,最终只会让数据变成“数惧”。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已拉开序幕,破解“数惧”是当务之急,也是这场产业革命的第一步。

无序的“数据大战”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在之后的20年内,互联网迅速风靡全球。1993年,中国连入了互联网的第一根专线;1998年,中国第一笔互联网交易成功;200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入运行;2005年,中国的网民数量破亿……2016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在一次分享中,提出了“互联网的下半场”概念。
  当今中国已经开启了一个“互联网 ”的全新时代。回眸“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有得也有失”,其中最大的“失”,可能便是无序的“数据大战”。一部分互联网企业在“数据大战”中,长期无征求收集、无授权使用用户的个人数据,公众的隐私未得到应有的保障,甚至给诈骗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分析用户的数据,或是投放“数据药丸”,或是“大数据杀熟”,严重侵害用户个人权益。无序的“数据大战”后,这些互联网企业还来不及反思,便“带病”进入了“互联网的下半场”。与此同时,社会公众的“数惧”情绪也越来越强烈:个人是数据的原始提供者,却对自己的数据没有控制能力,安全感大大降低。
  “互联网的下半场”刚开始,便被敲响了警钟:一位花季少年的生命永远停止在2016年那个夏天。当年8月,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徐玉玉,因个人信息被泄露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近万元学费。报案后,在回家的路上,她因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离世。当时舆论一片哗然,个人数据泄露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以个人信息保护战开始的,数据治理成为关键词。
  数据泄露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其他一些国家。“剑桥分析丑闻”虽已过去多年,大家对此事的讨论还未平息。此前,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被指控获取Facebook平台上8700万用户隐私信息。剑桥分析公司自称是“用数据驱动竞选活动的全球领导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雇佣剑桥分析公司从事2016年美国大选的竞选活动。
  近年来,Facebook屡次陷入数据泄露风波。去年,欧盟隐私监管机构向Facebook发出一项初步命令,暂停向美国传输欧盟用户的数据。今年,Facebook在英国伦敦高级法院遭遇了有关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集体诉讼,原告指控该公司未保护好英国大约100万用户的隐私。
  放眼全球,数据安全为什么难以治理?全知科技创始人兼CEO方兴提到了一种可能性:很多企业都在大量收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数据、使用数据,以创造新的业务价值。数据渗透到了企业所有业务环节及整个生态链中。在这种复杂的流动中,个人信息保护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企业应当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一是合理合法采集数据,不能非法获取;二是保护数据不被泄露;三是数据要按照用户的授权合法使用;四是数据若要共享给其他的数据主体使用方,要通过合理合规的方式共享。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数据安全,并拿起法律的武器向个人信息泄露宣战。2018年,欧盟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保护条例”——《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此前,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依照该条例对Twitter罚款45万欧元。此案中,Twitter因一个漏洞,在超过四年的时间里暴露了一些用户的私人推文。
  近年来,中国实现数据安全的“铁拳治理”。出台实施《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民法典》就個人信息的保护进行了专门规定,实现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今年4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特别明确App应当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由用户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作出自愿、明确的意思表示。应当采取非默认勾选的方式征得用户同意。
  近两年,工信部对于手机App开展专项整治,定期发布通报,督促相关企业强化App个人信息保护,及时整改消除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和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等突出问题。此外,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管理系统上线运行,覆盖40余万款主流App,实现技管结合。

走向“算法治理”


  “为什么App里的广告总是那么懂我?不会被窃听了吧!”一方面,App的精准推荐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检索效率;另一方面,精准推荐也遭受质疑,尤其是跨平台的精准推荐让人产生“细思极恐”的联想。   有业内人士表示,精准推荐借由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技术,让产品能够根据用户偏好推荐靶向产品或服务,本身是技术进步的表现。但不排除少数的企业对用户隐私过度窥探、对用户数据违规交易,并以此作为实现和强化精准推荐的信源基础。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法治引领等手段,切实管好相关企业和个人。
  记者注意到,《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已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明确界定了常见App收集用户必要个人信息的范围,有力震慑了非法的“精准推荐”行为。
  规范App精准推荐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对算法的现代化治理。在“算法治理”这一语境下,“大数据杀熟”同样是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
  算法成为“算计”,用户恨“大数据杀熟”久矣。对于“大数据杀熟”,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科普:初代的“大數据杀熟”,依靠的是算法的简单判断,比较典型的场景是“熟客卖高价”。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算法快速迭代,再加上平台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全方位收集,算法“杀熟”方式升级,转向基于被平台充分掌握个人信息的“杀熟”,比如,会根据消费者使用的手机型号等个人信息匹配相关的产品、广告或者是不同的优惠券。这是平台对算法权力的滥用,是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上海消保委还表示,算法从接受输入数据到输出决策结果的全过程,形成外界无法获知的“黑箱”,算法“黑箱”的非透明性更导致二代“大数据杀熟”行为更加隐蔽、难以察觉。
  对于算法“黑箱”这一问题,有专家表示,把算法的开发和设计列为商业机密,这无可厚非,但算法的逻辑和功效是可以公开的,包括功能描述、主要方法、输入参数、输出结果、逻辑判断等。此外,“算法说明书”的真实性也应接受专门的审查。
  此前,已有《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价格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约束“大数据杀熟”行为。近期,相关部门进一步对“大数据杀熟”采取措施。今年7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增加“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内容,对“大数据杀熟”有着更大的威慑力度。记者注意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已获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元。
  在产业革命的故事中,数据安全治理、破除公众“数惧”也许只是第一步。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曾在《数文明》一书中预测,数据引发的变化将会推动整个社会进入文明新状态,改变社会的全貌。他认为,随着通证经济的来临、区块链技术的日益完善,未来的个人数据可能会保存在公共的区块链上,这些企业使用数据必须经由我们授权,每一次操作将被区块链记录。我们目前所见证的数据革命,还远远没有结束,如果真要说结束,那也只是一个序曲的结束。
其他文献
墨西哥相继发生大规模集会和女性罢工  4月27日,墨西哥城总检察院检察长埃内斯蒂娜·戈多伊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墨西哥第一家DNA数据库。它将存储性侵犯罪者的遗传信息,帮助遏制侵害女性的暴力犯罪,成为调查暴力侵害女性行为的基本工具。女性被害成常态  最近,墨西哥城市长克劳迪娅·欣鲍姆参观了DNA数据库大楼,称这是市政府消除侵害女性暴力行为的一系列举措和手段之一,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后有望在8月份正式投入
期刊
移动应用存在过度索取个人权限问题  我国互联网产业普遍采用前端免费、后端获利的模式,随着技术演进,盈利的模式也从在线广告向基于大数据的定向推送、精准营销转型,用户个人信息正在成为企业角力的核心。免费的商业模式加剧了用户权益侵害的风险。数据采集环节中的安全问题  根据隐私政策,移动应用运营者应告知用户个人信息收集的主要途径。移动应用应在用户首次注册、登录移动应用时以弹窗、超链接等明显方式提醒用户阅读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启动会现场问题导向:新《固废法》执法检查重点  记者从执法启动会上了解到,新《固废法》执法检查组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任组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赵卫星、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任副组长。检查组成员由城建环保委驻会委员,监察司法委、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农业与农村委部分委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代表和专家等组成。  本次执法检查的
期刊
索朗群佩受审现场 (图/网络)  2021年3月23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索朗群佩受贿案一审判决结果,索朗群佩因受贿969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帮助承揽工程,索贿层层加码  唐某是西藏鑫沙源工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与索朗群佩相熟。2014年9月,唐某请托时任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的索朗群佩在其竞标比如县某工程中提供帮助。索朗群佩向县委书记、分
期刊
清雍正二年(1724),清政府在河北保定始设直隶总督府。占地面积近三万平方米、一色青砖硬山墙灰色布瓦顶、布局颇有几分皇家气派的直隶总督府建筑,直至雍正七年(1729)才终于在保定落成。  凡踏足过原直隶总督府的游客,大多会留意到大堂外月台下不远处,立有一座横跨甬道的四柱三顶戒牌坊。牌坊南侧刻有宋代黄庭坚手书“公生明”三个大字;北侧正对大堂的一侧,刻有被视为官场箴规的十六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
期刊
承办法官张家政在开庭打捞手机 命丧鱼塘  美丽的紫玉山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山势奇异,古迹众多,是周边群众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家住枣阳市太平镇的林先生和妻子季女士,育有一子一女,一家四口虽不富裕,但日子也过得安稳。2020年4月26日,这天对林家来说,注定是个黑色的日子。当天上午,林先生的儿子小昆与朋友小伟、小菲、小静,四人一起乘坐枣阳开往唐河的班车,前往紫玉山风景区游玩。来到紫玉山,尽管这里
期刊
人类社会离不开商业活动,有商业活动就离不开雇佣行为,就免不了产生劳动纠纷。在中国历史上,雇佣行业源远流长。不过翻开唐、宋、明、清等朝的法典,有关雇佣的民商事规定却非常稀少,劳动力市场在当时仿佛成了“无须法律”的世界。但在古代民间生活中,雇佣行业非常繁荣,客观现实需要产生了有效的规则来规范这类行为。在国家立法规制缺失和民间客观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民间自发形成了有关雇佣的民间习惯与规范,为璀璨的中华法律
期刊
沈阳慕绥新案轰动全国走火入魔疯狂敛财  慕绥新的成长过程充满阳光,遍地鲜花,令人羡慕。  1943年10月,慕绥新出生于陕西绥德,后随父母定居长春。1964年,21岁的慕绥新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慕绥新被分配到辽宁省鞍山市某机修厂当一名普通工人。1976年3月,国家加快经济建设后,慕绥新迎来人生的春天。他进入党政机关,平步青云,平均一年半就得到一次升迁或被重用的机会。1997年
期刊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图/视觉中国)  时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日前,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提出了《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该法案旨在提高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能力,确保在关键技术领域超越中国。据悉,该法案还将设立项目,为在美国建造、扩建现代化半导体制造工厂提供财政援助。“我们不能依赖外国芯片”  今年4月,福特汽车曾警告称,芯片短缺可能会使其
期刊
化妆品行业禁止动物试验成全球立法趋势(图/视觉中国)  2021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加入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的行列。事实上,不单单在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大量类似立法,仅在2020年,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等第三世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可以说,在化妆品监管法律规范体系中确立禁止动物试验的规则,已成为近年来各国市场监管法与产品安全法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化妆品行业禁止动物试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