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会形成其自身独有的文化模式——课堂教学文化。这种文化中无疑存在一种人际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中同样充满了冲突,冲突的源头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载体构成的文化冲突,即课堂教学文化冲突。要解决好这一冲突,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和理解教师与学生及两个文化主体各自的主体文化,以及课程这个载体承载的文化,其次才是三者之间文化冲突的整合与有效利用。
  
  一、教师文化与小学生文化之间存在冲突
  
  1.1 小学生要个体自由,教师要群体步调。小学生希望按他们的需要来学,希望“让我按我的方式学习”,希望课上能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教师给予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
  学习需要空间。既然是空间,就有它的界限和维度。空间小了,不利于学习发挥;但空间太大,让学生不可捉摸,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只有建构适度的学习空间,才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面对的是班级整体,要求整齐划一个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结果便是创新教育的缺失。
  1.2 小学生要真实多元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教材承载的情感教育。小学生正处在情感发展的高峰,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融是他们情感体验的前提。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尊重学生文化多元是实施现代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然而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可离开教材的方向,教材承载的情感教育经过教师的建构永远无法摆脱成人的情感思维。
  1.3 小学生渴望探索发现,教师崇尚功利的捷径。小学生渴望探索发现的新奇和挑战的乐趣,当然,这个过程意味着面临着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但这个过程却是小学生学习、生存、生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其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很多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探索发现的心理需求,却崇尚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捷径,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甚至要字字参考标准答案。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功利思想是快速成名的最有效捷径;而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则是智力成长的迫切需要。
  
  二、课程文化与小学生文化之间存在冲突
  
  课程文化承载着课堂教学以外的社会、家庭、等群体的文化,它以另一种预期以课程文化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这个组织来。将一种预期加到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中,我们很清楚,它并非是学习的根本或是最终目的,但它就像一只指挥棒导引着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生活方向。
  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是一种生命成长生活,它需要课程文化为大环境,但绝不应为课程文化所左右。然而,现代我国小学生课程改革虽然一直在努力试图更好地融入学生的需求,但事实现状却是,教师和学生一直以教材为轴心旋转,一直无法摆脱课程实施形式灵活而实质僵化陈旧的现状;一直无法丢弃终极评价而实施过程评价。这实质便是课程文化以强势力量出现在学生文化的面前,从而两种力量的较量导致两者之间出现冲突。
  
  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化冲突的整合
  
  冲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现象,同时也具有推动健康发展的力量作用。对其实施有效整合,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是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生命成长作用的关键。根据课堂生态学理论,作者有以下主张:
  3.1 实施班本化教育,构建课堂和谐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课堂游戏、穿插适时心理辅导的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适应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氛围,以加速小学生群体在保持个体差异的同时,寻求群体的发展进步。
  3.2 实施多向型教学,构建课堂的对话文化。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和谐空间,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体现生命的涌动;努力营造生生对话的新风。与课文对话,与作者对话中进行精神的体验。在实施“多向型教学”中构建语文课堂的“对话”文化。
  3.3 实施情境性型教学,构建课堂的交际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角色体验,并指导它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和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来正确的使用语言。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参与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3.4 实施素养型教学,构建课堂的濡染文化。新的小学语文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鼓励小学生进行体验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小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物理环境和构建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让小学生经历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陶冶,使师生的文化素养得以展示提高。
  总之,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争取小学生文化的有利阵地对解决课堂文化冲突、更好地使得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实现动态良性发展、实现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正视这种冲突,迎来课堂生态文化的和谐与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合理设计提问方式,恰当使用提问技巧,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选择;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教学艺术。成功的课堂教学少不了教师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它在营造课堂气氛,开启学生思维和深化教学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堂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英语课,科学、恰当的导入必不可少。好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复习导入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
期刊
一、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语文教师能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语文课堂不但要有强烈的教学目标意识,而且要有强烈的生本意识,学生的“参与”是反映“学生在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参与“意味着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
期刊
新课程教学强调在师生、生生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了进行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反思性教学和学生无认识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设计提问有讲究、有学问。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设计提问得心应手,选择提问亦左右逢源。但值得指出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方法提问,都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与原则来实现课堂提问质量的最优化,否
期刊
摘要: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就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这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
期刊
摘要: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笔者就这个问题总结了8种引入新课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承上启下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
期刊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威信的高低,对于管理好一个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威信;学生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威信的高低,对于管理好一个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较易取得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反之,威信低的班主任,较难取得好的教育管理效果。那么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威信呢?依笔者浅见,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下
期刊
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
期刊
案例一:意外伤亡事件规则是责任担当    2008年4月,我担任10级初1班班主任。  一天下午,我班上体育课。一群男生正在踢足球。  突然,意外发生了。同学袁萧与李桥争球时,袁萧一脚飞铲,将李桥踢成了重伤。事故发生后,体育教师和同学立即将学生送医院救治。经诊断为,左腿严重骨折。李桥在人民医院住院29天,后又回家疗养三个月,才返回学校上课。  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袁萧家长赔偿除医疗保险赔偿以外的50
期刊
分式的运算不同于整式运算,先算加减,再算乘除,而是先学乘除,再算加减。因为分式的加减包括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而无论哪一种运算其结果都要不可避免地进行约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要先通分,再加减。对于通分,就是统一分母,大多先找最简公分母,当然也可以通过约分或结合已知条件进行变形,确定出最简公分母,总之无论哪一种途径,只要统一了分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可见分式的加减是分式乘除的再巩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