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

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探讨,继发性病例逐年增多,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已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院2000年4月-2004年4月收治的SLE并发的ITP14例分析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为揭示利用蚯蚓活动强化甲胺磷降解的可行性,采用了微宇宙培养方法,通过有蚯蚓和无蚯蚓的对比实验。考察了乙草胺和铜分别与甲胺磷共存条件下污染黑土中甲胺磷降解过程的动态变
在非均匀布风流化床中进行了垃圾衍生燃料(RDF)与煤的混烧试验,测量了H2O、CO、CO2、NO、N2O、HCl、SO2等污染物质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与单纯燃烧RDF相比,混烧时的CO生成量大大下降;SO2生成浓度较低,而HCl的生成量比单纯烧煤时明显增加.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白三叶草(TrifoliumrepensLinn.)和黑麦草(LoliumperenneL.)在单独和混合种植情况下单独或混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和Glomusversiforme对铜
尝试将支持向量机(SVM)应用于3种典型芳烃类环境毒物(PCDD,PCDF和PCB)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通过对芳烃受体亲和性考察,结果发现该组样本的生物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具有
以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为原料,加入不同的胺类交联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和三乙烯四胺)合成出一系列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聚合物(EPI-DMA).研究了交联剂及用量对产品特性的影响;利用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