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精神环境在构建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国的幼儿园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创建精神环境,从而由此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打造,以期达到良好效用,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进步。
  关键词:幼儿园;精神环境;行为习惯
  作为人发展进步的重要阶段,幼儿时期的教育往往对儿童的心理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进一步实现幼儿的快速成长,教育人员需要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明确规定,进行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融合共生的幼儿园人际环境
  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而由此实现幼儿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并由此带动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关于人际关系的构建方法以及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有内容如下。
  1.教师人际环境
  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依据人际环境构建起复杂的人员组成关系。一般而言,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会进行模仿。在这样的特性下,教师需要注重自身榜样作用的发挥,并进一步重视与他人的交往,引导幼儿进行他人交往行为的注视以及探索,从而由此实现自身行为的规范。
  为此,教师在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互动、友爱和谐的环境,从而由此确保幼儿在交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会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良好品德行为外在体现,并主动实现自身不良行为的调整以及规范,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确保其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形成欣赏、赞美的良好氛围,并依据开放、宽容、接纳的心态实现与他人的合作,并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团结。再者,教师需要在整体上协调把握并认识教师同事间的关系,改善相关制度、营造一定的氛围来促进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2.师幼人际环境
  作为幼儿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师幼交往能够实现教师与幼儿良好配合度的形成。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下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习惯,并发挥爱心科学的呵护每一个幼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爱往往会被幼儿记住,并以此为模仿对象,对周边的伙伴进行安慰、呵护,并将这种关爱的习惯带回家中,从而传递给更多的人。
  再者,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勇敢的说出“不知道”。事实上,通过这一措施教师能够实现幼儿诚实勇敢品质的培养。由于教师自身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故而教师需要在集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兒坦率的说出不知道,并借助这一契机强化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探讨,确保其能够实现探讨与实践,并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了幼儿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的激发。
  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往往对幼儿的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合理的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从而由此实现幼儿形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并实现幼儿园文明美德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
  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提升知识储备,并进行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起以身作则的理念,从而在潜移默化间改变幼儿的观念。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利用专业知识、经验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并利用寓教于乐方式将其教育理念渗透在日常的领域中。
  诸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类游戏的方法开展工作,从而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找朋友”的游戏为每一位幼儿发放相同的标签,并将其贴在自己的杯子、毛巾、小床等物品上,从而引导幼儿每次找到贴有自己标志的物品,从而实现不随便运用他人物品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画书、儿歌、音乐、舞蹈等文艺文学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中班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阅读,从而引导幼儿在教师生动的故事讲解中体验到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中班音乐活动《猪小弟变干净了》进行教学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幼儿掌握爱清洁、勤洗澡的重要性,并且明白洗澡清洁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幼儿乐意在成人的帮助下尝试学习自己洗澡。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的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环境教学氛围的构建,从而由此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由此实现幼儿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营造融合共生的幼儿园人际环境,诸如教师人际环境、师幼人际环境,并就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理念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由此带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项教学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陈佳华.问题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96-99.
  [2]杜西华.论多维环境创设对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作用[J].美与时代(下),2015(03):123-125.
  [3]熊丽娟.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70-72.
  [4]张静漪.两所幼儿园环境创设引发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250-25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脱呼吸机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取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 2012年1月CABG后的临床资料完整全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工作,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的成長和道德素质培养具有很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语文教学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对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会学习,同时也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措施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创新发展,
摘 要: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青少年品德教育,台湾也重视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台湾在开展品德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不少有效途径,这对于实施品德教育但效果有限的大陆来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台湾;品德教育;途径;启示  品德教育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
近年来人们对心力衰竭(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伴随对这一过程的研究,HF的生物标志物也不断被发现,其在HF的预防、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和预后判定中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乡西格木村农民杨恒杰,1986年种甜菜9.5亩,获得平均亩产4.69吨。甜菜地是当地土质较差的白浆土地。播前采取了顶装整地,结合深松亩施优质农家肥5
摘 要:在人的一生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都会慢慢的教会你成长,让你的思维能力更加的活跃和清晰。在教育界中,逻辑思维是每门学科都需要的,但是在数学中,却相当的看重,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就很强,如何利用课堂来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性是老师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从现目前教学情况来看,逻辑思维的培养必然是小学同学的必修课,数学的存在就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学会由一个点延伸到另一个点,在延
采用TRS-80型电子计算机,通过逐步回归、逐步判别、多元回归、多级判别分析等统计预报方法,对预报对象Y与预报因子X_j(j=1,2,…,9)的不同因子组合,不同取值配对成A,B,C,…,G
她把我们凡夫俗子的欲望看得如此通通透透,像是一下扯下了遮羞的衣服,剥得精光,所以,被点到了痛处,有人才恼羞成怒,急于反击.这才是对于事实和人性的尊重,只是,这世上,没有谁
说到最令人难忘的书,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一旦进入记忆的隧道,便惶惑起来.少年时代的画面切入脑海,一幅幅闪过,犹如一部斑驳陆离的沙沙作响
我们做的本土化色彩很浓的产品,都非常有特色.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一种极致,要么完全没有本土化,要么本土化很深,通常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会比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