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的“新”概念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摘要: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劾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其中的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世界舞台。这五个关键词,回答了这样五个问题: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新思想
  十九大报告摘要:……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条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者相互统一,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
  新矛盾
  十九大报告摘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新目标
  十九大報告摘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期。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在,“新目标”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增加了“美丽”。这一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提法。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是这样定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青年
  十九大报告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首先要构筑灵魂的归巢,不忘初心跟党走,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敢于吃苦,勤于实践,善于开拓,争当先锋,“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据澎湃新闻网2017年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19日综合整理,凤箫/整理)
  (适用话题:时代、梦想、目标、青春、奋斗、社会等)
其他文献
说明: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骨朵/骨肉 抢劫/呼天抢地 沐猴而冠/勇冠三军  B.田埂/梗概 希冀/羽翼未丰 一丘之貉/络绎不绝  C.糊口/糊弄 咀嚼/咬文嚼字 乐以忘忧/乐以教和  D.啄食/雕琢 弘毅/股肱之臣 如椽大笔/缘木求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期刊
推荐理由:所选命题材料介绍园林建筑中的廊、亭、桥,呼应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时代热点。试题最突出的亮点是紧扣文本的文体特点,检验学生阅读说明类文章的能力。文质兼美是本文的又一亮点,末题可以算是语言品析题,学生要从表达内容、语言特点、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答。  廊·亭·桥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
期刊
推荐理由:文本富有時代感。观点具有指导性。且文体特点鲜明,命题资源丰富。试题命制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填空、选择、简答,三道题由易到难。由思辨到表达,逐步驱动学生思维。  阅读要循序渐进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
期刊
推荐理由:命题材料内容新颖丰富,语言简洁,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设题数量不多,但每道题都别具一格。首题填图。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概括内容、解读图表等能力;第2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在比较中分析、论述的能力;末题看似简单。但解答时需品析所引标题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选文内容,把握标题与选文的关系。  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期刊
推荐理由:命题人选用多则材料组成非连续性文本,图文并茂,紧扣社会热点,涉及最新科技,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试题巧妙设置了一个为他人解答问题的具体情境,将个人体验与学科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落实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走两步”,认出你  影片《碟中谍5》中有一个场景引起了人们对步态识别技术的关注,戴着面罩的间谍在安保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形了,原来是他的步伐“出卖”了他。知道吗?影片中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一)基础知识(6分)  1.下面加点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春天让灰烬重燃,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夏日,大树伸展出如盖的浓荫,来荫摩树下的幽花芳草;秋天,它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和芳馨。  A.ji shé  pì lěi B.ji shé pì  léi  C.jin zhe  b1 léi D.jin zhé bì  
期刊
推荐理由:选文选取城市生活中常见的斑马线作为说明对象。从多个角度——斑马线的历史、设置规范、作用等讲解有关斑马线的知识,在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安全意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內容的理解情况。第5题具有思辨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是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usi斑马身上
期刊
推荐理由:选文内容贴近生活,文化气息浓,知识性强,且层次分明。前两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使试题容量增大,考查角度丰富:第3题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况,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我
期刊
说明: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19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时代的责任(fù)__予青年。处在这个(péng)__勃发展的新时代,使命无上光荣,责任必然重大。这一切普照华夏,也(juàn)__顾着每一个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光辉岁月,是广大青年追梦圆梦、创造未来的宝贵时光,每一个人郜可以(zhàn)__放最独特的人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
期刊
整体看来,2018年中考说明类文本阅读试题赋分比例、材料特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均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从今年的中考题可以看出,《汉字输入法》《悟空探妖》《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等命题材料,涉及对社会热点现象的科学解释,反映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这类科技说明文,所占比重较大。《古代的私塾教育》《中西礼节的差别》《漫话石鼓文》《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廊·亭·桥》等命题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