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理念的探究性课堂建构例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i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立足于生成理念来建构探究性课堂,本文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重点展示导入环节的生成性创设和核心问题的设计上。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生成性;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生成理念来引导学生建构探究性课堂,即不能将探究过程程序化,硬生生地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有关方法和步骤应该渗透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予以引导。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就如何将生成性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糅合,望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成性课堂自然不是灌输式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于生成性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课堂,促进探究性课题的生成。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展示准备的实验器材:盛有适量清水的玻璃水槽、可漂浮于水面的木块、可悬浮于水中的物块(用铁块和蜡块组合而成)、可沉在水中的石块,并提出问题:你能设法测出他们所受到浮力的大小吗?
  借此,很自然本节课探究的主题自然生成,顺利完成课堂的导入:如果没有弹簧秤,我们是否也能设法求出浮力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即将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思路: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已学内容,这些内容将成为本节探究活动所用到的方法和原理,同时本环节还引出探究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明确问题,逐步生成
  科学规律的探索有着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初中生对探究过程计划性安排的能力尚未养成,此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为此,我们需要引领学生顺着问题,通过探究的方式逐步生成。
  仍以“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为例,通过前面的导入环节,探究的问题自然生成:浮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相关?”在问题明确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实现知识、方法的逐步生成呢?可以进行如下的课堂组织。
  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给出答案: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体积、重力、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等因素相关。
  教师围绕学生给出的猜想,让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探究,即通過实验来验证上述猜想。考虑到初中生实验操作的实际水平,教师安排不同小组先针对某一因素进行验证,在结论成型后再探索其他因素可能的影响。
  对应具体的研究方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然后开始进行操作。为了配合学生完成实验,教师预先在讲台上备好足够的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弹簧秤、天平、烧杯、量筒、细沙、橡皮泥、水、盐水、细线、铁钉等。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对应因素的实验验证,一半左右的小组还对其他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论进行展示。
  生1:我们组研究的是物体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基本操作:将细沙装在小玻璃瓶中,让其沉入水中,采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然后通过增加细沙的方法来改变沉没物体的重力,结果发现浮力不变。实验结论是:浮力与物体重力没有关系。
  (第一个学生表述结论时,教师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使其表述更加完整和规范,为后面的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生2:我们组研究的是物体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基本操作和前一组类似,不断改变玻璃瓶中的细沙,就是在改变物体的平均密度。实验结论是:浮力与物体密度没有关系。
  生3:我们组研究的是物体体积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基本操作:将不同体积的石块放在水中,测其浮力,结果发现浮力不同。实验结论是:浮力与物体体积有关。
  师:我们请该小组同学再演示一下他们的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细节。
  (在关键性节点上,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学生发现结论)
  生:我们发现同一个石块,在入水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在发生变化,这也间接说明浮力在变,但是石块本身的体积没变,因此浮力应该与物体的体积没有关系。
  师:那么在石块逐渐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是什么在变化呢?
  生:是石块浸在水中的体积大小在变。
  师:能阐述一下具体关系吗?
  生:浮力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则浮力越大。
  生4:我们组研究的是物体形状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基本操作:将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将其投入水中测其浮力,结果发现浮力相同。实验结论是:浮力与物体形状无关。
  生5:我们组研究的是液体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基本操作:将同一个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测其浮力,结果发现浮力不同。实验结论是: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则浮力越大。
  生6:我们组研究的是物体所处深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基本操作:用弹簧秤将同一个石块吊在水中,测其处于不同深度时的浮力,结果发现浮力相同。实验结论是:浮力与物体所处深度无关。
  (教师将学生的结论整理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比和总结。)
  师:对上述猜想进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于水的体积(即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的密度P有关,如果将这两个物理量放在一起,你能联想到什么物理量呢?
  学习是从无到有的生成性过程,我们提出生成性课堂的理念并将其用到课堂探究活动之中,旨在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学科整合是指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学科在课堂内外、知识点和能力素养方面恰当、有机结合。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还可以弥补历史教材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统编教材的理解。高中学段,最好的整合方式是“导学”和“入题”。  【关键词】整合方式;游学;导学;入题  一、概念  乡土文化就是一个人出生地土生土长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学科整合是指乡土文化资源与历
观察宫腔镜电切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选取鄢陵县中心医院72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7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2~100 m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浓度L-精氨酸(L-arg)对ADMA效应的拮抗作用.方法: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5年间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今,素质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随着“学程导航”范式的深入推进,新一轮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成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有个通病,他们苦于没有生活的经验,对事物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加之平时缺乏留心观察的习惯,所以特别怕写作文。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我自己的工作体验,尝试着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
目的:探讨肺底积液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肺底积液,对其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肺底积液超声显示:膈与肺底胸膜影分离,两者间多呈上下径线窄,前后径线宽的扁平状液性暗
道德灌输在我国德育课堂上屡见不鲜,尽管它的封闭、单一、强制性使得德育有效性降低,但其始终"不死",原因可以归结为是由传统教育文化、社会的不合理因素造成的,因此采取有效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