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例反复咯血-晕厥-失血性休克-肺血肿-肺破裂-自发性血胸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a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因间断咯血伴发热9 h、晕厥1次入院.该患者于2006年8月5日上午9:00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色鲜红,伴左胸痛及发热.当日14:00来我院呼吸门诊就诊,胸部x线检查示:左下肺肿块伴左侧胸腔积液.医生建议住院,但患者本人拒绝入院治疗.回家后频繁咯血约40次,平均每次5 ml左右,并出现晕厥1次.当日18:00患者来我院急诊,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5 g/L,白细胞17.8×109个/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2,血小板241×109个/L,血压为7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天少尿,以"咯血原因待查"急诊收入呼吸科.患者发病以来,无胸闷、恶心、腹痛、腹泻、黑便.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大鼠海马源神经干细胞(NSC)分化前及其体外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延迟整流钾电流(IDR)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利用无血清培养、单细胞克隆技术,体外培养SD大鼠海马组织源NSC.应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模式记录IDR的电生理特性.结果 IDR的电流密度在NSC分化前和体外分化(DIV)0~6 d分别为45 pA/pF±4 pA/pF和56 pA/pF±10 pA/pF(+50 m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O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IPF组)和5例肺癌患者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情况.结果 IPF组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上皮细胞HLA-DR阳性累积积分为27分,对照组累积积分为2分,IPF肺组织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上皮HLA-DR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2,P=0
患者男,35岁,2007年6月7日因妻子有3次不良孕产史就诊于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优生门诊,其妻第1次怀孕40多天因死胎而清宫,第2次怀孕2个多月自然流产,第3次于2007年2月3日差预产期12 d胎死宫内。
期刊
目的 观察3,3-二吲哚基甲烷(DIM)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应用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的生长抑制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及吖啶橙染色分析PC-3M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 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0.5 mg/L的IDA与60 μmol/L的DIM联
手术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患者的病情、合并疾病情况、术中药物、术后护理水平等,麻醉方式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但是麻醉医师一直都在关注麻醉方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期刊
目的 明确我国汉族人群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87例正常人群(对照组)与76例EMS患者的TNFα和TNFβ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中,TNFα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474和0.9253,突变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目的 在动物水平和人体水平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 MRS)定量检测肝脏脂肪含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初步建立应用1H MRS无创性定量检测肝脏脂肪含量的方法.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应用1H MRS测定并计算肝脏脂肪峰与水峰的峰下面积比值,与肝组织病理切片脂肪染色测定的脂肪含量百分比进行比较,应用1H MRS测定方法对11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初步检测评价.结果 应用1H MRS在高
目的 探讨末梢灌注指数(TPI)与血流动力学及儿茶酚胺的相关性,评价TPI在全麻应激监测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20例择期颅脑手术全麻患者,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诱导和维持,气管插管前和上头架前分别给予1次强直电刺激,记录诱导前(基础值)、电刺激前后、气管插管前后、电刺激前后和上头架前后TP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并计算每次应激前后各指标的最大变化
淋巴管瘤伴有增生的毛细血管即为淋巴血管瘤[1],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头颈部,为先天性畸形或发育缺陷,常见于年幼的儿童,成人少见。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