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分析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应和学生的培养紧密联系,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策略。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中生;劳动教育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推进,通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高中生开拓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挖掘丰富多样的劳动岗位,使学生的实践体验得以丰富,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1]。
  二、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很多工作都由原本的人工劳动变成机器自动化,劳动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体力劳动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导致体力劳动的地位和价值下降,劳动教育理念也出现了一定的偏移,不但社会有轻视甚至歧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在学校中有些教师甚至也看轻或忽视劳动。
  (一)劳动教育观念扭曲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大多被动地参加班级劳动,参与体力劳动成为某些教师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常用手段。在家庭教育中,尽管有些家长会以物质奖励学生做家务,但大多数家长因为太过注重学生的学习,完全不让学生从事任何家务劳动,导致很多高中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有些学生丧失了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如不会洗衣服,不会打扫卫生等。有些教师和家长甚至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扫马路”等语言为学生灌输不良劳动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误导了高中生对社会劳动的认识,使得高中生对体力劳动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污染[2]。
  (二)较少主动进行劳动教育
  有些学校只是将劳动教育安排在课表中,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实践性的劳动教育不是很多,使得学生被动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唤醒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意识,使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劳动活动中。有些学生甚至逃避班级卫生值日等劳动,更不用说在劳动活动中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最终感受不到劳动所带来的光荣和喜悦。高中生一旦形成不良的劳动观念,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会存在很大困难。长此以往,学校的劳动教育就会逐渐流于形式。
  (三)劳动教育行为存在偏差
  每个人最基本的日常行为包括劳动行为,但是在不良劳动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中生的劳动行为出现异化情况,就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劳动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与自己无关的劳动行为。例如在班级中只有当天的值日生才负责对班级环境进行爱护、保持与监督,在家庭中根本不参与家务劳动,致使劳动教育行为出现较为明显的偏差[3]。
  三、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属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和社会劳动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高中生想要单纯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技能不现实,而且社会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有限。高中生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觀。也就是,全面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高中生不但要有相应的劳动技能和认识,而且要深刻体会到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有全面具体的了解和高度的认同,尊重劳动人民,反对那些不道德获取劳动成果的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劳动中,从中获得丰富的劳动情感体验,并学会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欣赏[4]。
  (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劳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高中生通过身体感受劳动行为,从而在心理上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和效能感。例如,在家庭中,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做一些家务劳动,通过自己的劳动感受到干净美观的房屋和整洁舒适的摆设所带来的愉悦感;在学校中,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指导,高中生在教室、操场等公共区域进行劳动,丰富了有关劳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参与维护公共秩序、保持公共环境、进行公共交往的体验。因而高中劳动教育要提供更多的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劳动,使其在劳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三)唤起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体验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情感的调动,让学生在适当的劳动活动中感受到苦与乐,感受到劳动活动的不易,学会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外界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生的情感,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并对学生情感的波动表示理解和接纳,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劳动心理。这种积极的情感引导不但为高中生认同劳动的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使高中生更加钦佩劳动人民,在一些正面情绪的引导下改善和维护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5]。
  (四)形成教育合力
  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相互融合和作用,促进了高中生身心和谐发展。实施高中生劳动教育,在重视开展劳动活动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有机结合各种劳动知识、情感和行为,将整体教育的合力充分发挥出来。高中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价值,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四、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策略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对学生的全面评判中需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社会实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在向成人过渡,正处于树立“三观”的关键阶段。现如今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日趋增大,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应有效结合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职业体验机会,为其生涯规划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学生自主选择
  高中生的学习生涯包括劳动体验和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基地,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劳动岗位,使高中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特长选择和自己匹配的劳动岗位,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高中生进行性格测试,使其对自我有个很好的了解,树立基本的职业概念和劳动意识,在了解自身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为其找到合适的职业范围和岗位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社会实践进行分类,区分必备的基础劳动和选择性具备的专业技能劳动,硬性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在学期或者学年完成固定量的基础劳动。对社会实践进行分类,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师观察和鼓励学生的劳动,及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指导[6]。   (二)提供社会资源,突出区域特色
  社会实践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且劳动的场所普遍存在于社会,劳动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学校应该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全方位、多维度地将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学校可以开拓社会实践基地,积极与教育部门、社会公共部门沟通,充分发掘校友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基地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劳动实践岗位。这样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能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而且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大幅度提升劳动技能,有利于推进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
  (三)实践服务社会,劳动回归家庭
  家庭是检验高中生劳动意识强弱的重要场所,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自觉性。因而在劳动教育中,家校互动必不可少,甚至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有关劳动教育的家校活动,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活动中,让这些家校合力的劳动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具备劳动自觉性。另外,学校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资源的同时,要求学生参加完社会实践后及时反思,形成心得体会,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劳动体验。高中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实践劳动活动,回到家中也能进行一些家务劳动,学会体谅父母,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家庭氛围更加和谐[7]。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有着较重的学业负担,正处于形成个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共同联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建立机制健全和丰富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高中生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袁凌蓉.在社會实践体验中推进高中劳动教育[J].现代教学,2018(03):17-18.
  沈闻佳,朱丽.五四农场大开发——基于高中生学农社会实践的生涯体验活动案例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0).
  陈家宝.探究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涯规划教育的衔接[J].人文之友,2019(24):151.
  陈琳.社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01):6-10.
  谈俊.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中的劳动教育研究[J].教育参考,2019(04):62-66.
  李丹钰,李昕滢.常态化背景下普通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研究——基于福建省5所知名中学的调研[J].商情,2016(24):271-272.
  夏晓娟,余芬.高中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及运行机制的研究[J].上海教育,2017(21):68-69.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数学知识的第二课堂。学生在数学课后作业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新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质量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数学学习素养。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并通过实际的教育案例,为广大教师提供课后作业优化策略。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结合企业需求将人工智能的计算思维与高职数学相关课程内容相结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比如借助各种教学平台资源、借助数学Matlab软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慢慢渗透一些人工智能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增强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自主性、发展其个性的理念,赋予课堂更多的生成性,在关注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打造动态生成空间;关注新旧文脉,可以促进深度学习,播下动态生成的种子;重视设问引导,关注对话交流,可以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应用平台,可以强化动态生成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如何让“互联网 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进行信息化的有效学习?如何优化教学活动?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文章对如何用电子书包优化小学教学活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子书包;优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用电子书包优化小学教学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种不受时空限制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虽然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不长.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型教学法既能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学习阶段的基础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特点,分析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旨在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前 言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不断更新自身的
易地搬迁子女进入到新的校园环境中,身心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异常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对待这一特殊的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注,采取一些必要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防微杜渐,帮助学生度过这一艰难的时刻。本文分析了易地搬迁子女的心理特征和需要,站在数学教师的角度分享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摘要】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这一设计比较新颖,它貌似与教材内容有点“疏远”,其实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个特殊“区域”,是培养小学生“创客思维”的“发源地”,亦是“创客”精神的“启蒙者”.教师唯有精心地“开发”,智慧地重构,灵活地搭配,有趣地运筹,“数学广角”的视域才能更加广阔,学生的思维之“花”才能更加娇艳,数学的探究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关键词】创客思维;数学广角;思维开
【摘要】在数学教学目标上,高职院校与基础教育相比差异性颇多.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具体方法探索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可从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入手,深化数学文化和思维,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活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建构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可通过“嵌入生活思维,涵养数学文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做合一’”“探究学习小组化,成果分享互助化”等教学策略,实现数学教学方法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以下简称“新英才”)坐落在北京市顺义区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郁的中央别墅区,是一所集精品幼儿园、特色小学、优质初中、多元高中、汉语中心、大学预科为一体的十五年一贯制国际化寄宿学校。办影响世界的中国名校作为一所有情怀的百年名校,新英才扎根中国大地,创新课程体系、淳化人才培养,办高质量的中国学校,光大东方智慧,助力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