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Ⅴ族半导体纳米晶体表面对氮分子的吸附作用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Ⅲ Ⅴ族半导体纳米晶表面氧化状态对它们表面活性的影响 ,并比较了具有不同阳离子的纳米晶体对氮分子吸附能力的差异 ,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用XPS、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性质表征。结果表明 :当Ⅲ Ⅴ族半导体纳米晶表面氧化严重时 ,其表面活性明显降低 ;含Ga的Ⅲ Ⅴ族半导体纳米晶对氮分子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含In的纳米晶。这是因为Ga能够与氮分子形成较强的配位键 ,对氮分子的吸附作用增强 The effects of surface oxidation state on the surface of Ⅲ Ⅴ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of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anocrystals with different cations on nitrogen molecule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phenomena were analyzed by XPS,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other testing method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urface of Ⅲ Ⅴ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oxidize heavily, their surface activity decreases obviously. The adsorption of nitrogen molecules on Ⅴ Ⅴ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containing Ga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In. This is because Ga can form stronger coordination bonds with nitrogen molecules and enhance the adsorption of nitrogen molecules
其他文献
建立了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应用Green函数得到了换能器的固有频率值 ,导出了超磁致伸缩换能器非线性振动响应的近似解析式·通过数值模拟 ,发现了超磁致伸缩
分别用矩形谐振腔微扰法和波导传输线法测量了三维连通网络陶瓷及其同质粉末压片的电磁参数的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磁性还是非磁性三维连通网络陶瓷在较宽的温
研究了采用蒸发法生长的新型高效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ZnCd(SCN) 4 (简称ZCTC)中的溶液包裹物、负晶、开裂、生长条纹、扇形界及直线管道等宏观缺陷的形成。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地震学光学模拟系统。它将实时全息技术与声发射源测定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实验地震学研究 ,前者检测和记录试件内应力场及其变化 ,后者检测和记录微破裂所
应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术 (ESEM)和同步辐射X射线白光形貌术研究了 92 %Pb(Zn1 / 3Nb2 / 3)O3-8%PbTiO3(PZN -8%PT)晶体的表面形貌和缺陷 ,为生长高质量的该单晶材料提供重要
在镀铝的廉价玻璃衬底上高速沉积的非晶硅薄膜在不同的温度下退火10min.退火温度为500℃时,薄膜表面形成了硅铝的混合相, 非晶硅薄膜开始呈现了晶化现象;退火温度为550℃时,
在平均场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具有Dzyaloshinskii-Moriya(缩写为DM)相互作用的二维spin-Peierls模型以及DM相互作用对二聚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模型参量的不同,DM相互作用能加
分析了用一个传感头实现双参量测量的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表明该传感器能同时输出两路信号 ,其中一路利用泡克耳斯效应测电压或利用光弹效应测压力 ,另一路利用旋光效应测温度。但其输出的两个测量参量之间存在交叉敏感现象 ,并且其输出呈明显的非线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双参量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输出信号分离与线性化方法。以传感器输出作为输入样本 ,测量参量的实际值作为输出样本 ,通过训练
提出了一种应用晶体光学原理的新型物体几何形貌检测方法 ,介绍了新方法涉及到的晶体偏光干涉的原理 ,以及基于这个原理的形貌信号检测方法 ,并通过实验得到新方法的测量精度约为 5 μm ,测量范围约为 7mm ,且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碳纤维具有独特的电热性能,碳纤维在高温下以热辐射的方式传输能量.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的XPS和SEM分析对比,利用瞬时高温法可以彻底除去碳纤维表面的上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