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不难看出“好”“乐”是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体现,如无情感,“好”“乐”无从谈起。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位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一、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能否发挥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总会产生各种的情感。道德情感,即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阶级的和民族的敌人的仇恨感,对社会的义务感、责任感,对朋友的友谊感等等;理智感,学生主要表现为对语文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美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所产生迷恋、欣赏、向往、害怕、逃避、厌恶等情绪。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情感教育可以为教学成功创设出良好的环境
  有个成语寓意颇值得我们去思索:爱屋及乌。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学科,首先是让他喜欢你这位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之情,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教师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去征服学生的。
  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精神百倍。教师绘声绘色的讲,学生如陶醉了般侧耳聆听;而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学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课堂上,两眼无神,没精打采,身在此而心在彼,白白浪费时间。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艺术,是教师调节情感的艺术,是一种"阴转晴"的艺术。
  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此,教师在接触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的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爱好、人生观,可以试着从内心调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确定自己在学生眼中、心中应树立的形象:在教学方面,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深入挖掘,理解教材,如此才能"入情"、"入境"。进入课堂后,教师如能像演员走进摄影棚一样,立刻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牵动学生的情感,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的接受教育、接受所传授的知识。
  因此,情感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只有教师倾注全部的爱心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师生间恰当的进行语言沟通,态势交流,可以为教学的成功创设出良好的环境。
  三、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
  1、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 首先,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下,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当学生喜欢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反之只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课室马上投入作为教师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感情中来,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
  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教授《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自己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情感空间。
  3、语文教师要加强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语文本来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不开。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呢?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学语言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的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中这种积极情绪如果被调动起来,会形成"情感动力"就会起到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的作用。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呢?
  在教学中注重朗读,锲入情感,激起学生学习自觉性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激发学生情感、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我们应重视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总之,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还必须热爱学生,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这些年来的教学告诉我,讲话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讲到关键位置,把话说到点子上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育要激发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来说,应该注意每节课的导入。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导入,还可以用新近上映的电影或电视中的某些内容导入,这样可创设出良好的授课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自己要讲的情景之中。在
期刊
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通过教师去施行。可以这么说: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理解度,决定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落实度。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个角度,利用多种载体对教师宣传传统节日、宣传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教师更加具体深刻地理解和认同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开展传
期刊
摘 要:本文指出了班级管理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班级管理新模式、新途径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对这些管理模式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班级管理 民主化 模式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上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推陈出新,勇于探索,构建出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新管理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班级管理出成效。但在班级管理中往往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些制度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它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目标领域),就是全脑开发的数学教学。下面就高中数学新的课程要求、数学新理念和数学新思维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数学新课改的内容与主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改增删了许多内容,如增加了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概率
期刊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知”与“学做”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完新知识以后,往往必须通过“学做”去验证。可是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许多的问题,而我们经常听到是:学生反映在“学知”时看似已经掌握的知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考完试或者讲解完一道题后,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
期刊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前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巨大的优越性,语文教学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实现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
期刊
摘 要:作文,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因而在教改日益深化的今天,研究中学生的写作心理,对提高其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作文 材料 兴趣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在开学考试,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多是敷衍塞责。加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简言之,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
期刊
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可以说有怎样的班集体文化就会培育出怎样的学生。下面谈谈我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几个尝试。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