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指要
  论述类文本是通过证明或反驳,直接阐述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是论述类文本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考点,一直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针对论题的带有明确态度的完整的判断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做题时,考生首先要找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一般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或段落的开头、结尾等位置找,有些需要考生自己概括;其次要结合全文或局部的论述,确定所找论点是不是全文或局部的核心观点:最后要仔细比对选项与全文或局部论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2.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相关的统计数字等:作为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其正确性应以公认的、规范的论证过程为基础。
  3.论证(怎样来证明)
  论证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见解和主张)和驳论(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的错误观点,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两大类型;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包括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等。考场文本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提出论点“杜甫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在于他有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快,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从杜甫诗歌创作的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来论证杜甫的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健全才性。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从极主观深入的感情和极客观从容的观赏方面,论述杜甫相反而相成的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的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健全才性。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全文采用“总一分”结构模式,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开头提出的论点“杜甫有可以极大成之容量,在于他有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健全才性”:接着从杜甫诗歌创作的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论点:最后引用多个人物事例并进行正反对比,通过对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这一特点的描述证明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
  阅读速解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灵犀一点
  解答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类题目时,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考查重点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徐金奎/供稿】
其他文献
阅读指要   “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探究能力,要求从作者的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文本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依本探源   即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
期刊
这是一个穿越百年的夙愿,这是一次驶向深蓝的远航,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70年前,人民海军从江苏白马庙起航。70年来,人民海军在炮火中成长、在发展中壮大,朝向世界一流海军的建设目标,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为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于4月23日在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举行海上阅兵。  一位补给舰舰长的“大小辩证法”   “超级奶妈”青海湖舰走上码头时,在庞大的舰体衬托下,刘永新显得很“渺小
期刊
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  试题分析   这则民谣的意思不难理解,是借“做天难”来讲“做人难”:表面上讲蚕、麦、秧、麻、采茶姑娘都有自己对“天”的不同要求,无法调和,让天都为难;实际上是讲做人难,无论你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审题的重点是理
期刊
考题连线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期刊
2019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新中国诞生70周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很容易让人回忆起我们祖国经历的沧桑岁月,联想到每位国人身后的缕缕屐痕……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受“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影响的国度里,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自然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因为我们的语文考试,绝非单单考查考生的语
期刊
范本呈现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后回到老屋小院,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
期刊
样式雷是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的璀璨记忆,应该获得全人类的承认和共享。我做了36年,为了就是让世界知道中国建筑的价值。   “我出门被汽车撞死都不后悔,因为(样式雷)这个图可以解读了。”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王其亨。从任何人嘴里听到这样的表达,我们也许都会大吃一惊。但从王其亨嘴里说出,却让人觉得再正常不过。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
期刊
“人生就是一场充满例外的旅行。”抓住例外造就的机遇,抓紧例外中的有利因素,才能绽放人生之花。  生活中的例外,既有机遇,也有陷阱;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这些例外可能会使你一步登天,也可能会使你落入深渊。但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这些例外面前认真分析,冷静思考,理智对待,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精彩。沈从文的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无法再写小说的例外,然而,他却潜下心来写出了《中国服饰史》,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史
期刊
1.科教报国不是简单地喊口号,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学会自己查找文献,找老师、找同学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克服困难,然后取得成绩,不要轻易说自己不行。   她是生物学领域的一员“老将”,更是一位自强不息、科教报国的生物学家。从“一无仪器,二无设备,三无经费”的“三无助教”到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的带头人,再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华丽转身,她把
期刊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对外交流。世界文化多种多样,碰撞在所难免,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也不少见。可以说,时时事事皆有碰撞。  碰撞不是武力斗争、拳脚相向。首先,碰撞与暴力无关,暴力只能带来损失,而碰撞是可以有所收获的:其次,发生碰撞的前提是双方有所“异”之处。两者相异会有碰撞,朱熹和陆氏兄弟的天鹅湖之会便是如此——理学和心学的“斗争”,自然之理与人之本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