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六十年 奋力迈进银川发展新时代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川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更有2000多年的建制历史和建城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宁夏缺水,银川富泽。黄河蜿蜒进入宁夏境内后,一路向北静静流淌,滋养着银川平原。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沉淀,形成了“塞上湖城”的鲜明城市形象。
  新中国成立以前,宁夏在封建军阀和官僚地主的统治下,各族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积贫积弱的宁夏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6年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在银川成立,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宁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浴血奋斗,1949年宁夏解放,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作为宁夏的首府,从此迈入了跨越变迁的征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银川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奋斗,推动银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委班子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解放思想、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砥砺奋进,银川市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城市,跨越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60年的前仆后继,60年的日新月异,银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百业兴旺,迈出了新的发展步伐,呈现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60年的奋斗,60年的跨越变迁,银川经济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前,银川还是一个传统农业为主的城市,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为饮、耕田为食。而现在农业生产实现了高度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构建了“1+2+4”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成为西北地区优质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优质粮、果蔬、鲜切花、长红枣等农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64年“三线建设”27家工业企业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3D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可以3小时定制成衣,拥有世界最大的四环素原料药生产基地和紅霉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世界40%的原绒、欧洲70%的精纺绒、中国60%的精品无毛绒在银川加工,单晶硅战略新材料产能世界第一。以前连火柴、食糖都要从区外调拨,今天的银川向东出海、向西出境,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一大批央企和世界500强知名企业来银对接发展,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在银川聚合、去中东中亚”的开放发展战略格局正在形成。成功举办三届(银川)TMF智慧城市峰会,两届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礼等盛会,会展经济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发展。“丝路明珠·魅力银川”聚焦世界目光,西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实现进出口总额达258亿元,经济总量牢牢占据全区“半壁江山”。2017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6.7亿元,比1958年增加了2086倍,占自治区经济总量的52%,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60年的奋斗,60年的跨越变迁,银川城乡旧貌换新颜。建国初期,银川城区建成面积仅3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1个集镇的规模,被人喻为“一个公园两只猴、一个警察管两头”。市区内的街巷均为土路,货物运输靠人拉,“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群众饱受出行之难。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城市化步伐全面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人口由1958年的32.63万人增长到300多万人,城市空间由“圈层式”向“组团式”转变,区域布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的地级市。建成滨河、兵沟、永宁三座黄河大桥,向东跨过黄河天堑,城市规划面积扩展275平方公里。开通国内外航线93条,建成火车站枢纽、快速公交和城市慢行系统,“八横十八纵”城市路网构建起城市“半小时”经济圈,成为覆盖宁夏、连接周边、通达全国的区域性交通中心。智慧社区、智慧公交、智慧环保等智慧管理模式逐步应用,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和提升,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气息越来越浓。
  60年的奋斗,60年的跨越变迁,银川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群众自给自足,勉强维持生计。到了21世纪的今天,银川全市汽车保有量达81万辆,人均住房面积31.13平方米。尤其是近年来,银川市坚持公共财政支出的80%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实施一大批民生实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5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2元,到197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06元和131元,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946元和13060元,分别是1978年的108倍和100倍。首府群众富了不算富,全区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2007年以来,银川累计投入34.5亿元,安置宁夏南部贫困地区移民7.8万人,5.2万人实现脱贫,脱贫攻坚“银川模式”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扩大,体现了首府银川的责任担当。
  60年的奋斗,60年的跨越变迁,银川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银川地处祖国西北,曾经群众住的是土坯房、“干打垒”,烧的是木材和煤炭。有些没来过银川的朋友把这里想象成一个戈壁荒滩,甚至是大沙漠。现在的银川绿色空间相隔、湖泊水系相连、稻花蛙鸣相映,“塞上湖城”“城市田园”和大漠风光、江南水乡景色交相辉映,远眺望得到贺兰晴雪,低头看得见碧水清波,伸手能触及都市繁华。城市建成区既有大片稻田、湖泊湿地、蜿蜒水系等自然生态,也有商业高楼、住宅小区。远观有湖在城中、城在湖中,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田园生态城市美感;置身其中,道路平坦顺畅、楼宇错落有致。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48%和16.52平方米,市民群众出门见绿见景见公园。自然湖泊200余处,水域占城市规划区的10%,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呈现万顷碧波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美丽景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60年的奋斗,60年的跨越变迁,银川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社会事业水平大幅提升。从以前“赤脚医生”到现在的“家庭医生”,从“老无所依”到“老有所养”,从文盲充斥到发展现代教育,构筑起以基本生活、就业、医保、养老、住房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保障网络,“教育医疗在银川”享誉周边省区,外地群众纷纷来银川置业安家。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分级诊疗、智慧医疗、医疗国际化走在行业前列,“先住院、后付费”试点经验在全国推行,卡瓦心脏中心等国际高端医疗服务资源落户银川,异地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全市城乡基础养老水平居西部第一,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待遇标准居全国中上水平。2017年,银川与北师大等12所学校和北京同仁医院等9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首都带首府”的合作模式将让人民群众在首府银川就能享受到首都北京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   新时代的银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生态宜居,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银川60年的辉煌成就,生动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精彩浓缩了塞上江南特别是宁夏科学发展、跨越提升的辉煌成就,集中展示了西部民族地区从落后到进步、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的沧桑变迁。
  60年栉风沐雨,60年春华秋实。银川走过的60年,是党的民族政策伟大胜利的60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的60年,是全市各族人民信念坚定跟党走的60年。60年辉煌巨变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日新月异的魅力银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这60年,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视察银川并作出重要指示。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支持银川经济社会发展,为银川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践已经并将不断证明,做好银川各项工作,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践也必将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银川才拥有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今天,才能开创和赢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旨在开拓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新姿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实现新时代的发展目标的战略安排,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了全面部署。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指明了奋斗方向,又明确了重点任务。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在全区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明确了“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业绩,自治区成立60周年,对于自治区首府银川而言,既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条崭新的起跑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强化首府责任、首府标准、首府担当,大力弘扬践行“红船精神”,为在全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李 妍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1日,参加彭阳县姚河塬商周遗址专家论证会的商周考古专家们实地考察后认为,姚河塬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近年来我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专家认为,这一发现颠覆了学界“周人文化未过陇山”的论断,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1000年,对研究探讨先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西周王朝建立后对西部边缘地区控制管理模式、商周时期的西北边陲文化面貌和社会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17年4月,宁夏文物
期刊
屈子强,1983年1月生,中国民主促進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银川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银川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获首届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草根艺术家”荣誉称号、首届贺兰山文艺奖作品奖书法类一等奖。2007年书法作品入展“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并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被评为入展提名作品。2017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
期刊
马卫东,1967年11月生,现为宁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银川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银川市老干部书画协会名誉会长,银川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银川市总工会职工书画院院长。2004年作品《钢铁结构》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覽宁夏预选作品展优秀奖。2009年国画作品《花荫鸟语》获“感受改革30年话变迁”全国文艺作品银奖。2014年国画作品《劳动美》获全区职工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2016年国画作品《建设者》获“中
期刊
開启新征程 刘志永 (天津)
期刊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1992年成立的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上,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2017年12月,记者走进了这片热土,虽然是隆冬时节,但是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大地上正在重槌擂响着新一轮发展的崭新乐章。  穿行于重大项目建造现场,如火如荼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繁忙奋战的建设者正在加速推动项目建造……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改革创新中奋力前行,正发生着日新月
期刊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黄肥绿瘦”的西部城市,到修复陆生生态,精心做好“绿文章”,向“绿色、高端、和谐、宜居”新银川迈进;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到盘活水资源做活“水文章”,水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全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还天空以蓝色,到“碧水蓝天·明媚银川”成为城市品牌,银川市在描绘绿色画卷、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蓝图中,挥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
期刊
2017年12月初,记者走进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村民马德明家的庭院,大牛、小牛在牛棚里“哞哞哞”叫得欢,院子里用来喂牛的玉米秸秆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两座砖瓦房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相比前几年的一片沉寂,整个家热闹了许多,马德明老两口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马德明今年61岁,是从同心县豫旺镇搬迁到旱天岭村的,女儿几年前出嫁,家里只剩他和老伴两人。老两口年纪大了,没能力出去打工,只能靠着养羊过日子
期刊
近日,记者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三十里铺村采访时看到,农民忙着在村部办事,警务联络员引导、协调村民有序办理一些手续。三十里铺村警务联络员翟志忠告诉记者,自2017年组建起警务联络员队伍以来,三十里铺村共有7名联络员,平时开展联防巡逻,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积极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村民赵良成说,村里有了警务联络员,帮大家办理转户、身份证等事情,2017年还帮助解决了修建道路占用自家牛棚
期刊
辞旧岁一元复始,迎新春万象更新。2018新年伊始,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协自治区十一届一次会议隆重召开并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自治区人大、自治区政府、政协自治区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可喜可贺。读报告,我们明确宁夏经济发展战略;看班子,我们期待公仆为民再立新功。  回望过去,无愧人民,不负使命。过去五年,尤其2017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
期刊
1月31日,肩负着全区670多万各族人民期望与重托的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全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实干兴宁,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新征程中举行的一次盛会。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闭幕会上讲话。石泰峰指出,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