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快乐学习法不是一种技术,而是塑造一种安全、放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犯错就要受惩罚的恐惧,用更具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心态去对待和帮助孩子的学习。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关于快乐学习法的思考。
关键词:快乐学习;环境;热情
1创造轻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性格、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有好多学生要么不学习,要么死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是负担、是任务,没有丝毫乐趣可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学校”虽然是针对特殊的学生的,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儿等。他办学的遵旨是“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他带领孩子们到自然中去学习,到劳动中去学习,这对于我们普通常规的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比如一些科学课,讲到食物从哪里来,老师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农民伯伯怎样种田、浇水、施肥、收割等,也亲自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与乐趣,体会粮食来之不易。这种在大自然中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快乐的、难忘的。
再比如多开设一些课外课,如,带孩子们去公园游戏、去博物馆参观、去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去看望孤寡老人……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学习是轻松的、快乐的,是孩子们所喜欢的。
2 构建故事交流平台,启发学习热情
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的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如果教育教学法太过理性就会违反以人为本的原则,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使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如果以故事构建交流平台,它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共鸣,就会使知识吸收率直线上升。
在讲到“呼吸作用”时,赵老师给学生讲了个真实的故事。庐江县农民李某家的10岁孙子玩耍时不慎掉进地窖,12岁的姐姐和奶奶为了救他均下到地窖,但都没了声响。
讲到这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地窖里有什么?是什么让三人一去不返?难道地窖里储藏的瓜果蔬菜会袭击人?后来家人和邻居都找来了灯笼,可是刚刚下到地窖口没多远灯笼就突然熄灭了,难道真的有“鬼”?
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學生沉浸在紧张好奇的思考中时,张老师请他们自学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师生共同探讨“呼吸作用的原理”,学生此时才明白真相:原来地窖使人昏迷是因为储存在其中的瓜果和蔬菜都要不停的呼吸,从而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导致窖内氧气稀少,人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地窖就会因缺氧而窒息,灯笼熄灭也是因为缺氧而造成的。
这一故事的引用,真正做到了把死的知识活化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所以,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哉开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把知识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做的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享受课堂。
3营造快乐学习氛围,体验学习乐趣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快乐有趣的,那么教师就想办法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快乐而有趣。课堂要想有趣,最关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有了充分的参与感才会产生收获知识的成就感。
首先,要反复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还课堂给学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为了老师和父母,而是为自己学的。
如北京二中的学生在刚开学就会接到一张民意调查表,调查内容是:“你想上什么课?怎样上课?”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学校开设了趣味物理学、摄影、服装设计等31门选修课,结果,全校平均每个学生都学了一门以上的课程,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各种活动中来,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了,有了亲身的体会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同时只有参与进来他们才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中是重要的而不是被忽视的,是教学的中心,这样就有了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激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如我校的杨老师在上“光和影”这一课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实验中来,让他们亲自体会、总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及形状和光所从在的关系,了解现代技术中光和影的完美应用。
因此,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那么他们自然就会爱上学习,进而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
4从小事做起,形成节律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小孩能顺利完成作业相当无奈。孩子每完成一次作业,家长就像完成一次战斗一样,苦不堪言。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只要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节律,一切事情就可迎刃而解。
4.1放学回家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水果里有糖份,吃了很快就会变成葡萄糖,及时的补充身体能量,然后再做作业。
4.2晚饭前做作业
饭后胃部需要消化,大脑处于供血不足。这时,让孩子写作业,孩子大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就降低了。因此,提倡孩子在晚饭前做作业,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要在吃完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儿在写作业。
4.3不要给孩子加作业
有的孩子很聪明,做作业非常快,家长一看,不行,再给他加点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行为非常愚蠢。你这样做会把孩子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会不喜欢写作业,也不喜欢学习了。如果非要加,就加一些他喜欢的,如阅读书、故事书之类的。
4.4不要批评孩子
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要批评、打骂孩子,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学习,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要知道学习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
4.5优化学习环境
这里的环境是指孩子在家庭里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写作业要在书房进行,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无疑,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
所以,孩子从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学习时间,活动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这一套作息时间后,就会雷打不动,形成节律,这一点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都非常重要。
总之,让孩子快乐学习,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放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我们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明天加油!
关键词:快乐学习;环境;热情
1创造轻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性格、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有好多学生要么不学习,要么死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是负担、是任务,没有丝毫乐趣可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学校”虽然是针对特殊的学生的,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儿等。他办学的遵旨是“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他带领孩子们到自然中去学习,到劳动中去学习,这对于我们普通常规的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比如一些科学课,讲到食物从哪里来,老师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农民伯伯怎样种田、浇水、施肥、收割等,也亲自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与乐趣,体会粮食来之不易。这种在大自然中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快乐的、难忘的。
再比如多开设一些课外课,如,带孩子们去公园游戏、去博物馆参观、去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去看望孤寡老人……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学习是轻松的、快乐的,是孩子们所喜欢的。
2 构建故事交流平台,启发学习热情
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的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如果教育教学法太过理性就会违反以人为本的原则,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使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如果以故事构建交流平台,它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共鸣,就会使知识吸收率直线上升。
在讲到“呼吸作用”时,赵老师给学生讲了个真实的故事。庐江县农民李某家的10岁孙子玩耍时不慎掉进地窖,12岁的姐姐和奶奶为了救他均下到地窖,但都没了声响。
讲到这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地窖里有什么?是什么让三人一去不返?难道地窖里储藏的瓜果蔬菜会袭击人?后来家人和邻居都找来了灯笼,可是刚刚下到地窖口没多远灯笼就突然熄灭了,难道真的有“鬼”?
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學生沉浸在紧张好奇的思考中时,张老师请他们自学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师生共同探讨“呼吸作用的原理”,学生此时才明白真相:原来地窖使人昏迷是因为储存在其中的瓜果和蔬菜都要不停的呼吸,从而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导致窖内氧气稀少,人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地窖就会因缺氧而窒息,灯笼熄灭也是因为缺氧而造成的。
这一故事的引用,真正做到了把死的知识活化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所以,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哉开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把知识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做的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享受课堂。
3营造快乐学习氛围,体验学习乐趣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快乐有趣的,那么教师就想办法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快乐而有趣。课堂要想有趣,最关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有了充分的参与感才会产生收获知识的成就感。
首先,要反复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还课堂给学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为了老师和父母,而是为自己学的。
如北京二中的学生在刚开学就会接到一张民意调查表,调查内容是:“你想上什么课?怎样上课?”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学校开设了趣味物理学、摄影、服装设计等31门选修课,结果,全校平均每个学生都学了一门以上的课程,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各种活动中来,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了,有了亲身的体会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同时只有参与进来他们才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中是重要的而不是被忽视的,是教学的中心,这样就有了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激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如我校的杨老师在上“光和影”这一课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实验中来,让他们亲自体会、总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及形状和光所从在的关系,了解现代技术中光和影的完美应用。
因此,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那么他们自然就会爱上学习,进而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
4从小事做起,形成节律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小孩能顺利完成作业相当无奈。孩子每完成一次作业,家长就像完成一次战斗一样,苦不堪言。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只要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节律,一切事情就可迎刃而解。
4.1放学回家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水果里有糖份,吃了很快就会变成葡萄糖,及时的补充身体能量,然后再做作业。
4.2晚饭前做作业
饭后胃部需要消化,大脑处于供血不足。这时,让孩子写作业,孩子大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就降低了。因此,提倡孩子在晚饭前做作业,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要在吃完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儿在写作业。
4.3不要给孩子加作业
有的孩子很聪明,做作业非常快,家长一看,不行,再给他加点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行为非常愚蠢。你这样做会把孩子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会不喜欢写作业,也不喜欢学习了。如果非要加,就加一些他喜欢的,如阅读书、故事书之类的。
4.4不要批评孩子
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要批评、打骂孩子,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学习,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要知道学习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
4.5优化学习环境
这里的环境是指孩子在家庭里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写作业要在书房进行,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无疑,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
所以,孩子从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学习时间,活动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这一套作息时间后,就会雷打不动,形成节律,这一点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都非常重要。
总之,让孩子快乐学习,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放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我们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明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