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企业MBO操作

来源 :理财·金融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今随着MBO在实践中的发展,其话题也越炒越热,包括理论界的一些著名学者与MBO操作专家,都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进行了多方探讨,并对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MBO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 MBO管理层收购 主体 定价
  
  一、引言
  MBO即管理层收购。目前,中国企业进行MBO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目标公司管理者与外来投资者或并购专家组成投资集团来实施收购,这样使企业重组更易获得成功。二是管理层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ESOP)或员工控股收购(EBO)相结合,通过向目标公司员工发售股权,进行股权融资,从而免交税收,降低收购成本。三是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减少代理成本。由此可见,MBO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从国内外的MBO实践中可以看出,MBO并非适合所有的企业。实施MBO的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企业要有一定的管理效率空间;其次,企业处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如家电和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企业;第三,企业要有优秀的管理层团队,这也直接关系到MBO成功与否。
  二 、MBO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相关概念
  MBO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的缩写,中文称为管理层收购。早期的MBO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层以降低监督成本和道德风险为出发点形成的一种企业收购方案。MBO是从杠杆收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投资者(包括企业和个人)通过高负债融资,一般是将自己的资产抵押,获取贷款,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进而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这种收购方式常常使用在上市公司转化为非上市公司的过程中。MBO也是一种通过借贷融资完成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但其主体为企业的本身的管理层。MBO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目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本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重组目标企业,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上世纪80-90年代,这种收购方式流行于欧美,其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本身的收购行为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减少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但是在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体制共存的中国,MBO的最大魅力在于可以理清企业产权,实现所有者回归,建立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2、主要特征
  MBO具有LBO特性,但两者最大区别在于主体不同,LBO的主体一般是外部投资者,而MBO的主体是目标企业本身的管理层即企业经营者。通过MBO,企业的经营者身份也随之而变,成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在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是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筹措资本实现重组该企业的目的。当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后,再通过目标企业发行大量债券或者以企业重组后获得的收益来偿还贷款。一般来讲,MBO目标企业有巨大资产潜力或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管理层可以采取切实措施,通过资产重组、创新机制等措施创造高额收益。
  三、 MBO的操作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MBO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看出,MBO操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收购主体的确定,收购定价和收购资金来源。
  首先,确定收购主体是企业进行MBO的重要前提。目前较为流行的操作方式是,在保证目标企业内部稳定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层作为收购者以私人名义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MBO的主体。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单明了,但同时存在较为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税收方面。收购过程中,收购主体面临着双重税收,一旦变现股权,由管理者私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缴纳所得税,个人股东在获得收益时,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个税的最高税率可达45%,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投资者收益。随着近年来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不少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为了避免税收和资金来源等问题,依托《信托法》,由信托出面代表管理层实施收购[3]。
  第二、MBO定价。据笔者了解,在美国,MBO定价要经过评估,同时会有竞争者参与。但是中国企业MBO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国有资产的转移,这对MBO的合理定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财政部明文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时,转让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所以,一直以来,国内企业MBO的定价往往以资产净值为依据。近年来,国内由MBO定价引发的最大争议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般来讲,企业进行MBO的潜在因素是,收购完成后会给企业带来一个较大的成长空间,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各地方政府大多制订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包括创造较好的融资条件、直接赠送等方式。但是,国有资产保值也应是政府的根本出发点。从长远的角度看,MBO定价的眼点仅限于对存量资产的评估及鉴定,而不考虑企业通过MBO所形成的在战略管理、组织架构、治理方式等方面的体制性优势带来的增量效应,MBO将会陷入误区,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得本该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成为一场闹剧、甚至悲剧。
  第三、MBO收购资金来源。从MBO的定义可以看出,MBO是依靠融资来实现杠杆效应,完成收购,加之一般情况下,管理层个人出资能力有限。因而,如何融资、选取有效的融资手段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常见的融资手段有银行借贷、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分期付款、信托融资等等。管理层可以根据对企业现状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与盈利前景进行分析判断,选取最优的融资手段组合,同时拟定一个合适的融资偿还的计划,以避免收购完成后股权被债权人追索的现象发生,丧失MBO的本义。
  四、结语
  透过MBO这样一个收购程序,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得到了转变,由曾经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合一的双重身份。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层创造了一个积累个人财富的渠道。正是因为这样,MBO充分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对其后期管理中完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MBO主要通过借贷融资,实现杠杆效应,进而完成企业重组。其目标公司往往具有较大的资产潜力或潜在的管理空间。MBO完成后,经营者可对企业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等进行接管,依靠自己的管理经验制定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内部员工积极性、减少委托代理成本支出,进而创造高额的收益。同时,投資者还可寻找机会使促成目标企业上市进行套现,获得超常的回报。MBO产生的体制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代理成本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管理低效问题。国内外的实践也进一步证明,企业MBO对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明晰企业产权、优化企业激励机制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苏生,彭小毛.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及其在公司重组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李盾.管理层收购ABC[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培荣,梁扬子.经营管理层收购与持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风险经理制是在我国经济化建设不断加快,基层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产生的。目前为抵御外界风险,我国多家商业银行都采取这种制度来明哲保身,力争降低自己的各项信贷风险。本文就建立基层信贷风险经理管理机制的策略进行讨论,以便大家了解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关键词信贷 风险经理管理机制 策略    一、信贷风险经理就是信贷制度最有效的监督员  我国每家商业银行都建立了适合自身的信贷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当前金融
期刊
ALTER时尚概念店英文名取“凹凸“发音,座落在新天地一带繁华的商业休闲区。店主Sonja Long来自上海.她本人对时尚和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拥有与主流时尚不同的价值选择标准.独特的审美观念。以及敢于突破的思想。店主人希望通过”凹凸“店铺为上海带来截然不同的时尚潮流。  概念店所贩卖的商品都是来自欧洲一些目前还不为东方人所熟知的潮流品牌。概念店的设计者Francesco Gatti是来自罗马的建
期刊
摘 要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障碍分析,选取适于我国信贷业务发展的模式,并就如何在现实中有效发挥这些模式的效力提出两方面可具参考性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业务模式 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均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发展力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关中小企业的融资却成为
期刊
序:青春.如花  青春:闪烁着共产主义火花的青春。在火花里不怕燃烧,在水里不会下沉。  ——雷锋自勉警句  朋友,你知道雷锋喜欢花吗,那是一种南方特有的大片生长在稻田里的植物,人们叫它红花草,学名紫云英。春天红花草盛开的时候远运看去红彤彤一片宛若花海,红花草有欣赏价值,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把它翻进泥土是上好的绿肥,它的青棵可作饲料喂养牲畜,它的花粉酿成的蜜是最甜的。红花草一点都不娇气,有顽强的生命
期刊
当前,受国际债务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经济金融形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重大考验,经济实体的经营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防控信贷风险的任务和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加强信贷管理工作入手,多措并举,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才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规范化、精细化的信贷管理理念  一是要树立“零风险”的信贷
期刊
摘 要 为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水平,自2010年起,中国人民银行连续调整货币政策,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压缩银行贷款规模,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资本运作产生了巨大压力,本文结合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及其影响,对企业的融资问题加以探讨。    一、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及货币政策  201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了2010年的复苏势头,但由于受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
期刊
观赏“上下”如同一场心灵沐浴。每一件耗费至少上百个In寸的手工艺作品,将传统的手工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借用纯粹的自然山水力量,丰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现代的设计手法。蒋琼耳智慧地集合它们。为每一个热爱传统手工艺、留恋家的温情的人一场心旷神怡。  因为机缘,在6年前,蒋琼耳结识了爱玛仕品牌集团的全球总裁PatrickThomas先生以及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先生。因为彼此共同的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中央银行的特殊性和其独立性的原因等方面展开分析,具体研究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及其立法趋势。  关键词 中央银行 独立性 立法     一、中央银行的特殊性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它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因此从中央銀行产生
期刊
摘 要 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的爆发,凸显了其投资银行监管制度的缺陷,完善投行监管制度也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我国投资银行业起步晚,发展落后,需要不断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吸取它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但同时也要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发展和完善投资银行的监管制度,使我国的证券投资行业更加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本文就是立足在中美两国投行监管模式的分析后,借鉴美国投行监管基础上得到启示,从而完善我国的
期刊
摘 要 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投入的有形资产,以折旧和摊销的方式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通过实现产品销售的利润,来弥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损耗。企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需要增加、改扩建以及变卖固定资产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本文据此阐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指标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投资决策 测算 指标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测算  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