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转变

来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gverger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针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展开研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管理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借助“互联网+”引进信息手段,让档案工作获得了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双重提升,对于医院而言价值显著。我国很多医院已经在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当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医疗领域面临的大规模数据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医院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实现电子档案的有序规划,为医院发展提供稳定的信息支持。本文也将以“互联网+”时代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开辟档案管理的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手术室麻醉药品差错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情况进行分组。2018年1—12月药品管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20年4月药品管理为研究组。以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室麻醉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作为本次医学研究数据支撑。结果(1)研究组手术室麻醉药药物在药物分类管理、药物摆放水平、药物存储环境以及管理舒适等情况都好于对照组;(2)研究组手术室麻醉药品库存情况、缺药次数、药品批号不符情况均好于对照组;(3)研究组手术室麻醉药物使用
目的探究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施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2月—2019年9月医院7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传统外科手术修复治疗)、观察组(39例,施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吞咽功能评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87%)较对照组(74.36%)更高,χ2=6.303,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89.98±2.55)分均较对照组(8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7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7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治疗,包括抗生素、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2万U/k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泵入,2次/d,持续治疗7 d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采血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目的分析在妇科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性激素六项检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纳入的方式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女性在接受性激素六项检验后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各项检验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性激素六项检验可以有效诊断妇科疾病。结论性激素六项检验可以作为妇科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数据参考,能够提升诊断准确性。
目的分析DR平片、CT与MRI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影像学基础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和CT诊断准确度高于DR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准确度高于螺旋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检查方式椎间盘损伤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平片可为脊柱骨折患者提供基础性筛查方
目的探究与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水平与肝纤维化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肝穿刺活检,并结合其病理结果判断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参考肝纤维化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S1组(n=25)、S2组(n=22)、S3组(n=28)、S4组(n=21)。测量外周血中的HIF-1α水平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并结合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绩效分配体制改革的态度,为医院护理绩效分配体制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12月1—3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实施护理绩效分配体质改革后,对不同年龄层次的276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绩效改革认知态度的状况。结果该院276名护理人员对护理绩效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不同年龄层次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仅在提升护士的自我价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建立科学的多
目的研究CT成像技术运用于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纳入的7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的齐全资料,并选择CT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结果经CT成像技术检查发现,检出60例小细胞肺癌,检出率85.71%。经CT成像技术显示中央型有43例,周围型有17例;Ⅰ型有25例,Ⅱ型有20例,其中Ⅱa有11例,Ⅱb有9例,Ⅲ型9例,Ⅳ型6例;27例轻度强化,20例中度强化,13例重度强化。结论CT成像技术运用于小细胞肺癌中具备较高的诊断价值,经检查能够展现
目的研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8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后顺序,将80例患者划分两个小组。比对组:实施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探究组: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机体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手术治疗安全性方面的影响力度。结果探究组术后机体疼痛评分低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情绪状态均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
目的分析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AL)患者的临床分型、表现、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A组研究时间介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共计HAL患者50例。B组选择同期入院诊治的非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Non�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NHAL)患者5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型中,A组的M3分型占比0,B组占比14.0%(χ2=7.5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