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成就艺术人生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学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在开始注重素质教育的提升,有更多人关注美学教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重视其在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本文从美学教育出发,分别从学生思考能力、情感、人生境界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美学教育;艺术人生;审美意义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大部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阶段,长时间学习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了鲜明个性,确立了伟大理想,务求服务于当代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完成自己的伟大理想。不过细究我国现代教育体制,各学科的不同类别均有明确的划分,虽略显繁琐却繁中有细,这对于我国目前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目标相悖,却难以避免。美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学教育的开展对完善教育系统有重要意义,也对培养学生人格有积极影响。
  二、人类精神特性简析
  美学教育的关键就是对人类精神特性的探索,这也是美学教育本质得以凸显的关键,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这更是大学生掌握学习教育的核心所在。从人类本质特性方面分析,现在除了美学教育与人文素质相关联之外,其他的辅助课程都鲜少涉及此类问题。具体专门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是人,应是认清并永葆人类精神活动特性,而所有专门的知识学问不过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
  所以对人类精神本性的探索才是追根溯源,才能获得对所有专门知识的最根本的理解。若只是注重事物客观方面,而忽视对人的主观方面探究,就会本末倒置,不利于大学生未来人生方向的确立,无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尤其是处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渐发达的社会中的人们更易被外物所左右,更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淹没在滚滚的商品潮流之中,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失去自我,失去精神创造的本性。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皆来源于精神特性,对自身的认识。人在社会活动中,一直处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从实践中磨练意志,发现人性之美,发现自然之美。人类在此循环过程中,创造丰富物质资料,并进一步达到精神需求的满足。
  人性发展最早始于穴居野处,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发展到现在高楼大厦、服装与美食多样化、文化知识程度不断提高。美好生活的创建也是人类的追求。这种追求集中体现在对美的追求中,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中。
  三、大学美学教育审美意义
  1.自我认知
  美好事物和新鲜事物被发现的过程就是人们追求美的脚步。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人们的身心会有极大愉悦之感,并且其良好品质得到培养。人性品质的高贵会体现在,人的各种举动与人们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从人们的举止行为以及语言中,给他人以不同的印象。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追求美,能够发现自我,加深自我认知。美好事物的创造与建立应该以人的自我认知为基础,必要时要对自我行为进行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上书有“认识你自己”的名言,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研究。
  美学教育与个人认知有很大关联。大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对于人性美进行研究的只有美学。大部分课程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更多,重视从某专业的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并未运用更远更高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也无法兼顾到每个人。但是美学教育更多讲的是人的精神,其中涉及对人身心的研究,研究内容注重的是从自我认知角度分析,勇于发现问题。
  美学知识的学习和讲解与每个人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每个人自身文化知识积累、性格气质以及日常生活等会受此影响。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其对这个世界真实想法的真实体现与反映。
  由于审美因素具有较大自由性,人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生命力的顽强,感受到身心的最大愉悦,建立与拥有自己的世界,更加尊重自身感受,能够让人感到豁然开朗,用忘我精神创造一个新世界。日常生活中,我们甚至因为过于忘我,出现“欲辨已忘言”的情况,而人对于美的享受与感知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我国著名诗人李白曾言:“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诗人之所以有此感慨,敬亭山美景固然美好,但也能感知到诗人的忘我境界,已经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表现出“此中有真意”的细腻情感。归根结底,是因为李白擅于发现世界之美、自然之美,在发现中修身养性,因此做出传颂千古的伟大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巨匠,对后世形成深远影响。而读者从这两句诗中不仅可看出敬亭山景色的美好,也能感悟到诗人已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的忘我境界。
  自我认知的前提是发现自己的缺点,是个人精神境界不断受到熏陶,得以提升的伟大境界。美学课程能够集中学生对新鲜事物与美好事物的注意力。国内外很多艺术作品与伟大作家思想精神为现代人的奋斗指明方向,帮助大家创造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夫子曾提出“仁者爱人”,劝诫年轻人要“文质彬彬”, 从内心深处建立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个人的内心境界,努力奋斗,学会为人处世,完成“克己复礼”的人生使命。佛教的禅宗精神也对我国审美意识与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禅宗精神有别于儒家所提倡的观念,同时与道家提倡的超越自我又截然不同,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主张万物皆是空,空即是万物,世界是精神所创产物,这跟世界心灵本性相近,让人体会到物我交融的感觉。因此,被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诗人王维的诗歌与大自然更加亲近,韵味无穷,给人心旷神怡的快感,能让人体会世间万物的宁静之感。
  西方国家的美学研究方法与我国传统审美文化有别,有其独有的西方魅力与神韵。古希腊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是西方文化形成的开始,很多哲学家用尽毕生精力对美学展开研究,表现他们的审美追求。如被世人推崇的苏格拉底勇于求知的精神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式爱情精神等。哲学家在其研究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性的展现、个性的释放、对独立自由的追求,这样的精神给后人带来重大影响。   2.观照人生
  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春之烂漫,夏之浓烈,秋之静美,冬之孤寂,皆在美的氛围中传递给每个人。美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沉思警醒,让人感受悲怆、丑恶甚至荒诞等,让人以高度理性能力去把握生命真理,去认清生命的本质。这些对于即将要踏出学校校门,正在确立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大学生来说,有着珍贵的意义,也是学习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必要阶段。
  大学生若只是针对某学科学习,忽略其他学科知识,将人性与人生问题抛之脑后,就会舍本逐末,迷失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人性也就无从谈起。生活应该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如果生活之中缺少美学,那么生活会犹如一口枯井,毫无价值可言。大学生作为推动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对人性与美学有自己的观点,懂得生存的意义。只有体会到生活的真谛,用擅于发现美的心态过好生活,才会敬畏生命,勇于发现,对于人生道路的不和谐之处有应对之策。
  3.和谐发展
  美学教育的各种内涵与真谛,能够启迪人生,指引人生方向,美学更加注重人的自身感受,不仅关心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同时对人的精神涵养提出更高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与对美的发现应该建立在与社会充分接触的基础之上,要充分体验生活,进而树立远大志向。大学生只有对社会有充分了解,才能够了解真实世界。
  大学生综合能力决定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水平,各专业技术的掌握与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生应该与大自然多多亲近,从课堂、图书馆等地方之外,从实践中领悟美与生活的真谛。若只是钻研课本知识,则如“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给后人的警示,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不够完善的,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美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与现实世界接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结语
  大学美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美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加深自我认知,锻炼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促进其思想与个性独立;美学教育能帮助学生建立崇高的精神世界,使其站得更高,欣赏更美好精彩风景;美学教育能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与现实世界“亲密接触”,用热情与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世界之美,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何林军.庄子美学基本精神新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2]李中军.高校体育文化“美学”观念的创新与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23-125.
  [3]李 芳.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3(10): 157.
  [4]王旭婷.在新闻采编中实现新闻美学价值[J].新闻爱好者,2012(9).
  [5]黄春霞,梁 露.美学视野中网络新闻的视觉呈现[J].编辑之友, 2011(10).
  [6]张 伟.美是向上的力量——浅谈审美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2(9).
  [7]赵 东.论美学课程的审美教育理论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路径——以宿州学院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审美教育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4):9-11.
  [8]刘晨洁.浅谈高校艺术理论教育的改革——从艺术美学课程谈起[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48.
  [9]原晓苑.浅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美学教育的作用和方法[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1):41-42.
  [10]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高等教育国际论坛.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4.
  [11]彭 聪.论艺术欣赏教学对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2(4):156-157.
  [12]张欣然.浅谈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美学教育课[J].甘肃科技纵横,2006(6).
  [13]毛天虹.高校美学教育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14]刘贵振.大学美学教育对立德树人的基础作用[J].神州(中旬刊),2016(1).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阶段,渐进法是高校网球教学活动中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网球技术教学动作教学解析,进行渗透式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学习、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通过有效地运用渐进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创新;渐进法  一、运用渐进法,有效开展高校网球发球动作的教学  高校开展网球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地督促学生完成体育学习
期刊
摘 要:学生通过食品营销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营销技术的理论基础。根据岗位及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在内容的组织上,结合工作流程,构建和序化教学内容,依据各学习项目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分配,体现高职课程教学特色。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食品营销技术  1.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山东省是食品大省,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需要大量的生产、检验以及销售人才。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岗位统计显示,有13%的毕业
期刊
摘 要:公益众筹是众筹模式中的一种,采用捐赠或者赞助的模式,出资人可以通过众筹平台给予项目发起人一定金额的赞助。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互联网+”视角下公众参与公益众筹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具体的影响因素模型,并相应提出了思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公益众筹;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相关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公益众筹项目的影响因素。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行为表现出来的特点成为众多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博弈论视角下,浅析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表现出来的先就业再择业以及其中包含的专业不对口也就业的求职行为,通过运用博弈论相关理论,探寻高校毕业生择业时表现出此种行动的动机和原因,以用来更好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关键词:博弈论;大学毕业生择业;先就业再择业  一、大学毕业生择业之中的“骑驴找马”行为  大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黄金圈法则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启示意义,阐释了“互联网+制造”的本质。并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从技术改造、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组织架构等维度论述了黄金圈法则在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路径,拟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黄金圈法则;“互联网+制造”;路径  一、黄金圈法则对企业转型的启示  西蒙·斯涅克黄金圈法则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自我变革和颠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极具操作性
期刊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始终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若想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高效稳定发展,必须将保证灌溉渠道的安全运行作为首要任务。灌溉渠道的日常养护,不仅会对渠道的安全正常行水产生直接性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灌溉效益以及灌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本文结合宁夏唐徕渠灌区的管理现状,针对唐徕渠灌区灌溉渠道在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渠道养护对策,为确保今后工程设施的安全运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其方法有:一巧妙导入,引发情感,以“导”激“情”;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情”入“境”。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人、寓情于教,真正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和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情境  现今的应试教育、“满堂灌”教法、题海战术让很多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一点学习积极性也没
期刊
摘 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挖掘文本的价值,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本文以潜心会文,发现文本蕴藏的教学价值为前提,从关注学生,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精心构建,探寻让学生亲近文本的有效路径两方面出发,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价值;策略  一、关注学生,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1.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会对阅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达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目的。本文提出“本真阅读”的教学观念,旨在透过“本真阅读”重返阅读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在阅读中重拾阅读的价值。  关键词:“本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误区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误区有以下几类:其一是教师重文本阐述而轻学生自主阅读,导致阅读教学变
期刊
摘 要:恰当地运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员理解并区分各种概念、性质、定理、公式、题型,等等。这将会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重要作用。类比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近些年的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了类比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类比教学法;大学数学;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类比教学法(以下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