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定位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fly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可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一直徜徉在“向左走,向右走”的缺失中,从设立到落实与最优化相距甚远。下面,笔者结合杨小艳老师设计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目标谈谈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1 向左走——“可有可无”式的教学目标定位
  
   学校开展课堂评优活动,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当问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他们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有教学目标,但却是按教参一字不漏抄写的;甚至有的三维目标只是抄在备课本上的摆设,根本没有花费心思去领会,因此教学过程很少体现教学目标,造成课时教学目标“可有可无”。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性很大,翻阅教参,会奇怪地发现一二年级138篇课文,116篇的表述是如此雷同:
   第一条:认识( )字,会写( )字。
   第二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条:了解( ),懂得( )。
   此类目标是放之哪一课都可用的“万金油”式的泛口标,与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的定位有关,也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一大原因。
   准确的目标应该是在深入解读文本基础上制订的。分析杨小艳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除了任何一篇课文都适用的教学目标外,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体现该文独特的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 向右走——“坐跷跷板”式的教学目标定位
  
   有的教师虽然重视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的定位却如“坐跷跷板”——偏难或偏低。崔峦先生在“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中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阶段性目标不清,各年段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要么“胡子眉毛一把抓”,为了给听课者留个好印象,追求课的花哨,三维目标有意扩大,课外知识大量扩充,喧宾夺主;也有些肤浅、过于简单的目标,为的是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
   分析杨小艳老师设计的教学,不难发现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读贯穿整堂课: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并由“少年卖木雕,送木雕”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整体感知,渗透详写、略写的知识:用关联词说说我不买象墩的原因;仿照课文第四段用上“说是…其实……”介绍木雕;积累四字词语并拓展同类词语但这些教学内容却并没有都在杨小艳老师给《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得到体现,教学内容似与教学目标脱节。按照杨小艳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①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③初步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④通过比较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与引入资料,初步了解详写、略写。⑤能仿照课文第四段用上“说是……其实……”介绍木雕。⑥了解中非友谊,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制订的教学目标粗看起来好像还不错,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又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但仔细推敲,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还存在如下问题。
  3.1 三维目标有意扩大。这一堂课如果最后让孩子抄完四字词语,至少需要45分钟,这与教师教学贪多求全、三维目标有意扩大分不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阶段中长期的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莫若改为“认识11个生字,要强化哪些字的读音”(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牿写14个字,重点指导哪个字的书写”,这样在教学中就能突出重点。
   我们应该追求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如此。今天得这“点”,明天得那“点”,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几年下来,直至小学毕业,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何愁不能全面达成呢。
  3.2 阶段性目标不清,如“整体感知,通过比较文中描写瀑布的句子与引人资料,初步了解详写、略写”,这是高段目标。只有明确年段教学目标.教师才能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向左走、向右走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我们只有求得和谐统一,才能解决左右摇摆的问题。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如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有了航向标,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我们时常看到: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习作能力却悬殊甚大:同一个学生,不同情绪时的习作水平可能大相径庭,甚至一篇习作因态度不同,前后会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现象说明除智能因素外,兴趣、情感、毅力、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与习作也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影响着习作教学的效果。对此,我们需要加以研究,引导学生乐于表达。    1 激起表达欲望     ①要进行习作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需要,在
期刊
班规,是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依据和准则,没有切合学生实际的班规,班级管理就容易乱套;没有学生成长所必须的班规,班级管理就难出成效。所以,我认为要管好一个班,必须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实际后,拟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班规,这个班规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 全面性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它必须能包容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②它必须涵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学生成长所须要的规章制度。比如我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物理课为依托,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诸方面分析研究学生厌学行为,从教师自身角度提出了长期坚持八荣八耻的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探究实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吁全社会关注日益严重的厌学行为。  【关键词】 物理课 学生 厌学     这个时代的中国,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混乱的价值观,似乎每个成年人都在扮演着政治家的角色,一副城府深、让别人不可琢磨的样子;似乎谁付出的越少,得到的越多
期刊
自古以来,学生的作文老师批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语文老师也常常为此而花费很多的时间,付出许多精力,可是最终效果与老师的付出不能成正比,如何快速、高效地批改作文,是一直困扰着教师的一个教学难点。我校鉴于这种情况,开展了学生自改、互评的作文教学研究,即怎样改进作文批改方法,提高批改效率,把语文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
期刊
我校的职高音乐教育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幼儿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明确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职高音乐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的职高音乐,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使其成为歌唱家或歌唱演员,而是在教授有关音
期刊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指名一生)你说。   生:不认识。   师:(指名另一生)你说。   生:不认识。   师:不认识才正常,认识了倒不正常了。(生笑)   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姓马,属牛,是莫城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大家就叫我马老师,可不要叫我牛老师噢。(师生笑)谁来说一个带“马”的成语?(生说)    师:谁来说一个带“牛”的成语?(生说)   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谁来说一个既带“马”
期刊
实验室是师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完成理化生实验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教育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搞好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注意抓住一个中心,并且注重实验室静态与动态的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落到实处。    1 一个中心升华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实验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获取生物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手段,又是遵循新课程理念,导以思维、授以方法、练以技能、揭示规律,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①常见
期刊
【摘 要】 中考复习教师至关重要,要明确指导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制定完整的教学并计划;课堂教学要深化化知识、优化方法;依“标”靠本、精选习题、培养能力。  【关键词】 明确思想 课堂效率 讲练结合 渗透理念     中考前的复习是师生最紧张最辛苦的时候,复习的思路、策略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就,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复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复习是抓住课本,夯实基础复习
期刊
现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课改实验教材是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全方位改革的新教材。它充分体现了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如何彰显教材的优势,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我在认真研读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生动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改善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期刊